稅收文化

稅收文化

稅收文化隨著稅收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稅收的發展而發展。早在夏、商、周時期就有了賦稅,據《孟子·滕文公上》中言“夏後代五十而貢,殷人七助,周人百畝而徹,其皆什一世”。作為賦稅活動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的賦稅思想便應運而生,這種賦稅思想是當時稅收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當時最重要的稅收文化表現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從春秋時期賦稅實行“初稅畝”起,賦稅思想不斷得到發展,稅收文化的內容也得到了豐富和擴充。治稅思想、納稅心理、納稅意識逐漸表露,並融入稅收文化當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稅收文化
  • 外文名:Tax culture
  • 相關名詞稅收法制
  • 相關法律:《稅法
起源,特徵,系統性,專業性,針對性,歷史性,文化與法制,構建意義,對稅收影響,偷稅行為影響,征管行為影響,稅收文化建設,根植於實踐,營造良好氛圍,運用創新載體,納入日程,加強領導,

起源

在治稅思想方面,孔子提出“斂從其薄”,反對聚斂並強調對租稅稅源的培養,不能竭澤而漁。墨子的觀點與儒家思想有所不同,他只反對厚斂,不反對正常的租稅和關市之徵等等。在納稅心理和納稅意識方面,由於奴隸社會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的思想和封建國家強權壓制,導致徵收賦稅的隨意性加大,人們納稅意識低下,對賦稅產生逆反心理,甚至產生暴力對抗。顯然,那時的稅收文化是零星的、不系統的,與今天隱含著的稅收文化相比顯然有很大的差距。何謂稅收文化?稅收文化是指稅收征納雙方構成的特殊社會群體各自內在的稅收行為活動的文明成果以及征納主體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意識形態,主要包括稅收思想、納稅意識、納稅心理、稅收價值、稅收信息稅收道德等等。稅收文化是文化在稅收領域的反映和體現,往往易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在我國儒教思想對稅收文化的影響尤甚。儒教文化從重人的德性出發走向政治上的德治,正是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儒家賦稅學說提出“斂從其薄”、“度於禮”、“使民以時”等主要觀點,在中國賦稅思想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縱觀中國賦稅思想史,任何歷史時期的稅收既受當時主流文化的影響,又受傳統文化的衝擊。目前,我國稅收不可避免地受傳統文化特別是儒教文化的影響,稅收的征納行為中隱含著傳統文化的因素,這一點在中西稅收文化比較中更能得到證實。

特徵

系統性

儘管中國歷史上出現過上千次的戰亂,但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卻是歷史的主流,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而實行的稅收,從其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伴隨著時代的步伐,承前啟後,綿延不絕,從夏商周的貢築徹,到今天的國家稅收,都刻錄著稅收的承繼關係以及每一時代的特徵,淵源深廣,自成體系,具有系統性完整性。

專業性

稅收文化就其本質而言,就是以稅收為主題內容,以文化為表現形式的一種文化,故可以稱之行業文化;需要強調的是稅收是上層建築,體現的是國家的意志;因此這種文化不僅具有完整的系統性,而且具有獨特的專業性,即使其外延可以伸展到一種工具一紙文書,但其核心仍是稅收,與企業專門為展示企業形象或產品而打造的企業義化有著本質的差別,更與社會上形形色色“各領風騷沒幾天”的“泛文化”不可同日而語。

針對性

稅收文化的針對性或主題性是其專業性的直接體現,這種經過實踐總結錘鍊出的理性觀念對稅收實踐具有很強的促進和指導作用;文化是一種意識形態,滲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作用於實踐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往往是鍛造出寓意深刻、涵蓋全面、先進科學、簡捷明快、體現稅收本質的理念。邢秉華局長2000年提出的“帶好隊、收好稅、執好法、服好務”就是這種探索的成功典範,為我們加強稅收文化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啟迪和寶貴的借鑑。

歷史性

存在決定意識,不同時代的稅收必然受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影響和制約,由此而形成的稅收文化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在稅收的歷史長河中,有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發展經濟的仁政,也有“苛政猛於虎”,橫徵暴斂不堪重負的暴政;認識稅收文化的歷史性,意在我們對歷史文化遺產一定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批判地繼承,“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毛澤東),在繼承中發展稅收文化,在實踐中創新稅收文化。

文化與法制

稅收法制與稅收文化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稅收法制是以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達到貫徹國家稅收政策之目的,核心在於強化和完善稅收法律制度,實行依法治稅。而稅收文化則可以藉助非法律的、非行政的手段來支配控制、約束稅收行為,利用征納雙方認同和形成的稅收目標、稅收價值觀、稅收道德觀、使命感等人文力量去引導和規範征納關係。稅收法制與稅收文化既有規範和維護稅收秩序的共同特徵,又有各自特殊的地方,兩者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在稅收文化水平較高的國度或時代里,人們法紀觀念強,自覺依法納稅成風,依法治稅易於實現;反之,在一個稅收文化水平低下的國度里,公民法紀觀念淡薄,納稅自覺性極低,甚至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等種種弊病經常發生,依法治稅也就難於實現。

構建意義

(一)稅收文化的構建和發展,有利於促進稅收工作實踐,有助於轉變傳統觀對稅收行為的認識,使我們可以站在文化的高度重新審視稅收行為,以便更精更深地研究和指導稅收工作。
(二)加快構建稅收文化的步伐,使稅收文化轉化為支持與保障稅收征管的強大背景,營造良好的納稅環境,提高稅收成果的文化含量,同時變稅收文化力為經濟力,促進經濟的發展。
(三)稅收文化的建設有助於稅收法制建設的完善和發展,稅收法制是靠稅收的強制性來實現其固定性和無償性;稅收文化則是從引導納稅人的納稅自覺性出發,緩解國民收入再分配中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矛盾,淨化國民的偷稅僥倖心理,培養和提高全民的納稅意識。深入研究稅收文化易於把握納稅人的稅收行為,便於制定對策,完善稅收制度。

對稅收影響

偷稅行為影響

目前,我國偷稅行為,其涵蓋面之大,案發率之高,令人擔憂。偷稅不僅直接減少了國家稅款,而且違背了稅收公平原則,造成了經濟的不平等競爭,危害之大,可想而知。偷稅行為為何屢禁不止?究其原因則是傳統封建殘餘思想的影響所致,如前所述偷稅心理作為納稅心理的核心內容長期受傳統糟粕思想的影響,它的產生有其複雜的文化根源,實質上偷稅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偷稅心理十偷稅機遇=偷稅。但是對偷稅成因的普遍分析認為,法律上的漏洞、制度上的缺陷和征管上的薄弱使偷稅者事機可乘是主要原因。殊不知,偷稅機遇是需要有偷稅心理的人才會去“追尋”和“把握”的,因而,偷稅心理才是偷稅行為產生的根本動因。為了矯正扭曲的稅收心理,則要通過構建稅收文化,運用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藉助心理學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研究人在稅收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規律,使稅收管理者掌握稅收活動中的心理和規律,提高對稅收征納主體行為的預測、引導和控制能力,以獲取治理稅收秩序的最佳效益。

征管行為影響

稅收文化不僅對偷稅行為產生影響,而且對稅收征管行為同樣起到影響作用。稅收思想的確立,對稅收征管行為起著統馭和指導作用,有什麼樣的稅收思想,就有什麼樣的稅收法制與之相適應,也就產生相應的稅收征管行為。
隨著時代的發展,稅收文化的內容也不斷地得到了充實和完善,處在資訊時代的今天,信息在稅收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稅收信息逐漸融合到稅收文化中來,成為稅收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若能掌握各種信息,並加以利用,將有利於促進稅收征管改革和稅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反之,納稅人亦可能利用稅收信息進行避稅甚至偷稅而產生稅收負效應,增加稅收征管難度。因而,稅務部門應積極探索稅收文化理論,並使之成為科學體系,為加強稅收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即要通過捕捉社會各類信息,分析和預測對稅收的影響程度,並反饋到稅收決策機構,作為調整稅制改革,修改稅收計畫,組織征管力量的重要依據。

稅收文化建設

根植於實踐

緊緊圍繞稅收工作主題。稅收實踐是稅收文化的源泉,也是推動稅收:定化發展前進的動力,還是檢驗稅收文化建設成果的標準。推進依法治稅,深化稅收改革,強化科學管理,加強隊伍建設是當前稅收工作的主題,也是稅收工作最重要的實踐,“要深化改革,建立適合我國情,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公平的稅收制度;要完善稅收法律法規,堅持依法征管,依法治稅;要加快稅收信息化建設,全面提高稅收科學管理水平;要加強稅收幹部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都需要稅務部門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做出迅速正確的回應,取得紮實的進展。只有著眼於這一實際,淬鍊出有重要套用價值的文化成果並用於實踐,才能實現為稅收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這一根本目的;這是稅收文化建設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

營造良好氛圍

環境和氛圍往往是某種風氣的反映,它既表現一個部門的精神風貌,也影響作用於每個員工;要調動廣大員工滿懷熱情全心全意地投身於稅收文化建設,環境和氛圍極為重要;同心同德的團隊精神,頑強拼搏的進取精神,攻艱克難的開拓精神。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的形成,與所在單位的價值取向、環境氛圍息息相關。

運用創新載體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上無沒有形式的內容,也無沒有內容的形式;任何內容都需要一定的形式來表現和表達,同理,任何表達都反映著一定的內容;可見形式越多樣靈活精彩,對表達內容就越有幫助,效果就越好。不可否認,內容和形式有時並不統一,一種內容可以用一種或多種形式表現,如同一主題,可以寫成小說,也可以改編成電影和戲劇;同樣,一種形式也可以表達多種內容。認識形式對於表達內容的重要作用,將促進我們努力尋求以完美形式表現先進內容,儘可能地做到內容與形式相統一。
1.創新學習形式。學習是獲取和掌握知識、提高文化水平工作技能的最主要途徑,除延用傳統的正規教育,自學成才,辦班培訓,集體學習方式外,還應廣泛採用其他方式來推動和促講學習,如舉行專題講座,內容可以是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稅收、財務、計算機套用,此種方式能有效調動教與學的學習鑽研積極性;隨時開展講評,表彰先進,帶動後進,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還可以開展網上學習,學習競賽等等。
2.創新宣傳形式。讓社會了解稅收是稅收宣傳的根本目的,因此著眼點必須放在如何才能讓社會各界人民民眾了解稅收上。一年一度的稅收宣傳月己使稅收知識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稅收新聞發布會、稅收優惠政策、稅收策劃資料的製作和發放,擴大了稅收的影響和知名度,各種形式的稅收宣傳增強了人們對稅收的理解和認識,功不可沒;但不可否認,我們的宣傳形式還較為單一,宣傳的連續性有效性還有差距。值得深思的是至今有深刻內容引起社會共鳴的文學藝術作品不能說絕無僅有,可也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數,與稅收的源遠流長重要地位極不相稱。這固然有歷史的原因,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稅收幾乎是橫徵暴斂的代名詞,人們恐稅憎稅心理根深蒂固;也有現實的原因,那就是在稅收題材作品的創作上重視程度和所下功夫遠遠不夠。我們要深刻認識文藝作品教育人、鼓舞人、引導人的重要功能,動員社會力量,深入生活,深入實際,深入民眾,創作出觀點正確、富含理性、情節曲折、內容真實、引人深思、震撼心靈堪稱史詩的稅收文化藝術經典之作,為稅收文化建設增輝添彩,為稅收事業發展書寫新華章,注入新生機,增添新活力,讓稅收在文學藝術領域(包括曲藝、影視、繪畫、雕塑、攝影、音樂等等)占有~ 席之地。
3.創新積累形式。薪火相傳,文明的綿延傳遞:披沙淘金,文化的去粗取精;巨著誕生,文化精神的升華,百花齊放,文化的發展和繁榮都離不開文化的積累,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積累就沒有文化。各地稅收史志稅收年鑑的編纂,各種稅收文檔的分類整理和收藏,已引起關注,做得很紮實也很規範;有的地方甚至創建了稅收博物館,齊市國稅局的稅收文化牆建設,各基層局的展覽室、陳列室、資料室都在稅收文化積累上做了很好的嘗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應該大力提倡和加強。積累要注重連續性,一脈相承;注重豐富性,廣開門路,徵集與稅收相關的資料實物;注重系統性,縱橫經緯完備,不支離破碎;注重層次性,高起點設計,高質量建設,做到內容上精典,形式上精品,經得起時光和歷史的檢驗。建議國家局籌建全國稅收博物館,省局及地市局建立展覽館,從而把文化積累真正落到實處,增強稅收文化的底蘊;底蘊越深厚,文化的價值就越大。
4.創新活動形式。近年來,稅收文化建設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各單位相繼開展了各種文化體育活動,如各類體育賽事、歌詠會、演講會、主題教育、集體野遊,設立了圖書室、網站、健身房,豐富了職工的文體生活,也推動了稅收文化建設;將不同愛好的同事組成不同的組織,如詩社、文學社等,圍繞主題切磋創作,也是一種好方式,值得探討和總結,改進和提高。

納入日程

作為基層國稅部門,設專門人員或機構從事文化建設並不實際,但這項工作卻絲毫不能忽視,“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苟子),從現在做起,從基礎做起,就會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文化積累的資料收集、整理,大事記的隨時記載,展覽室、榮譽室的調整充實;稅收宣傳和稅收科研的組織,各項文體活動的開展都應落實到相應部門和人員 只有領導精心籌劃同民眾廣泛參與相結合,稅收文化建設才能植根於稅收實踐的沃土,根深葉茂,歷久常新。

加強領導

稅收文化當然不應理解為領導文化,但領導的主導作用十分關鍵卻不可否認;文化產生有其客觀必然性,文化建設卻有主觀能動性;文化建設有沒有總體規劃設計,人員和職責能不能落實,各項活動是否如期開展,財力物力有無保證,定期總結評比改進能否進行,都取決於領導對文化建設的認識程度,不同單位文化建設所以千差萬別,主要原因就在這裡。離開領導的參與倡導和關心支持而能搞好文化建設,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議。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縱橫交錯,任務艱巨,但只要有正確的領導,員工的參與,統籌規劃,不懈追求,各盡其責,通力合作,稅收文化建設就一定能奏出美妙動人的合弦,繪出流光溢彩的畫卷,結出豐滿璀璨的果實,生成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共和國稅收這隻巨輪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湖北宜都9國稅幹部雲南出車禍續:初定因公“死傷”湖北宜昌市國稅局今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日前在雲南考察發生車禍的湖北宜都市9名國稅幹部初步被認定為因公非自然死亡或受傷。
26日上午,9名宜都國稅幹部乘坐的雲南大理一家旅遊客運有限公司的旅遊車與迎面駛來的一輛貨車尾部發生掛擦,造成七人死亡,兩人重傷。
湖北宜昌市國家稅務局辦公室主任謝忱證說,發生事故的9名國稅幹部均為宜都國稅系統的先進工作者,他們在前往雲南前已向該局相關負責人口頭報告並且是獲得領導批准的,前往雲南地區考察雲南稅收文化
謝忱介紹,經過初步了解和核實,事發時宜都9名國稅幹部正是在他們報告的考察地雲南大理,所以初步認定他們為因公意外發生車禍,造成非自然死亡或受傷。
為證實此次公務活動的合法性,宜昌市國稅局還向記者提供一份宜都市國家稅務局會議紀要。以黨組會議會議紀要的形式明確了關於組織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外出考察學習的若干安排。並註明了與宜昌市總工會聯繫,按照宜昌市總工會安排的時間、地點、學習考察任務,考察學習的內容由考察專班根據當地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劉良偉 劉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