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子蕨(稀子蕨科稀子蕨屬植物)

稀子蕨(稀子蕨科稀子蕨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稀子蕨(學名: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是稀子蕨科、稀子蕨屬陸生蕨類植物。根狀戲粗而短,斜升。葉簇生,直立,柄淡綠色或綠禾稈色,草質,密被銹色貼生的腺狀毛,後漸變略光滑;葉片三角狀長圓形,基部最寬,漸尖頭,四回羽狀深裂;羽片互生,幾開展,有柄,基部一對最大,近對生,羽柄三回羽狀深裂;一回小羽片上先出,平展,密接,有短柄披針形,呈鐮刀狀,短漸尖,基部截形,對稱,二回深羽裂;二回小羽片平展,接近,斜長圓形,圓頭,基部不等,下側楔形,上側截形,葉為膜質,孢子囊群而小,每小裂片近頂生於小脈上,位於裂片的中央。

分布於中國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東南部及西部(大理蒼山);日本及越南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500-1600米的密林下。

稀子蕨的全草藥用,性平、味微苦。具有祛風、活血的作用。主治風濕骨痛。含稀子蕨內脂、稀子蕨素等化學成分。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陸生植物。根狀莖粗而短,斜升。葉簇生,直立,柄長30-50厘米,遙糠抹粗約3.5毫米,淡綠色或綠禾稈色,草質,密被銹色貼生的腺狀毛,後漸變略光滑;葉片長30-40厘米,下部寬28-36厘米,三角狀長圓形,基部最寬,漸尖頭,四回羽狀深裂;羽片約15對,互生,幾開展,有柄,相距4-5厘米,彼此密接或向上部幾呈復瓦狀,凳元己基部一對最大,近對生,長15-18厘米,或更長,寬8厘米,幾平展,長圓形,漸尖頭,稍向上彎弓,基部近截形,對稱,羽柄長約1.5厘米,三回羽狀深裂;一回小羽片約15對,上先出,平展,密接,有短柄,長2毫米,長約4厘米,寬約1-1.2厘米,披針形,呈鐮刀狀,短漸尖,基部截形,對稱,二回深羽裂;二回小羽片約10對,平展,接近,斜長圓形,長約6毫米,寬約4毫米,圓頭,基部不等,下側楔形,上側截形,稍為耳形凸起,無柄,分離,向上的小羽片與有極狹翅的小羽軸合生,兩側圓淺裂達1/2,成為3-4對小裂片,全緣,微刺頭,每片有小脈一條,不明顯。葉為膜質,乾後褐綠色或褐色。葉軸及羽軸有銹色腺毛密生。葉軸中部常有一枚珠芽生於腋間。孢子囊群而小,每小裂片一個,近頂生於小脈上,位於裂片的中央。

近種區別

稀子蕨過去一直被認為與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產的大葉稀子蕨(Monachosorum davallioides)相同,其實後種的形體遠較稀子蕨高大,葉片分裂度遠較細密,末回裂片較小,圓頭,不為微刺頭,孢子囊群大,極易區別。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東南部及西部(大理蒼山);日本及越南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500-1600米的密林下。

繁殖方法

稀子蕨適宜分株繁殖,分照腿嘗株繁殖過程較簡單,操作時將母株用枝剪分為兩個或多個單獨的植株幾您只訂,每個小植株要求有一個以上的生長點。根狀莖分株繁殖的時間可選擇在每年的早春到初夏出現新芽時進行,只要保戒想禁證每一部分植株都有生長點及根部,則成活率極高。
  1. 根狀莖的培養: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進行植物生長培養,選擇生長健壯的植株,根狀莖蔓延生長快,在春秋兩季均可。
  2. 栽培介質、栽培材料的配置:稀子蕨根狀莖生長速度較快,栽培材料可選擇低淺方盆,利於生長。栽培基質要求疏鬆透水、透氣性、保濕性好、附生性好。基質孔隙度與植株根系大小相結合。少芝凳陵選擇草炭:蛭石:珍珠岩:樹皮(直徑5-10毫米)=1:1:1:1,攪拌均勻。
  3. 根狀莖的分株及定植:從生長健壯的母株上選擇蔓延較多較快的根狀莖,保證每個剪下的根狀莖新植株有一個以上的芽點,少量根,則成活率更高。有序地排列在栽培基質上,加土進行扶正及固定。
  4. 新植株體的養護:根狀莖種植初期,溫濕度的控制要絕對給予,溫度保持在20℃左右,乘頁空氣濕度80-90%,應每天進行觀察並進行適當水分(噴霧)的補充。

主要價值

稀子蕨的全草藥用,性平、味微苦。具有祛風、活血的作用。主治風濕骨痛。含稀子蕨內脂、稀子蕨素等化學成分。

主要價值

稀子蕨的全草藥用,性平、味微苦。具有祛風、活血的作用。主治風濕骨痛。含稀子蕨內脂、稀子蕨素等化學成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