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移柱造
- 領域: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
- 目的:達到所需要空間和功能
- 時代:宋、遼、金、元時代
簡介,土木結構建築,木結構,營造法式,
簡介
移柱造在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中,將若干內柱移位,增加或減少柱距,以達到所需要空間和功能的做法。這種作法常見於宋、遼、金、元時代的建築中。在建築史上,一般認為是因為宋代的《營造法式》限制較少,以致於建築設計能有較彈性創造的空間,才會有移柱造這樣的手法出現。
土木結構建築
土木結構建築(civil structure construction)即以泥土和木材為建築主要材料的建築。其優點是用料較易採集,施工難度小。但缺點是承載能力低,且容易失火,耐久性差。
中國古代建築大多為土木結構建築,故相對中亞和西歐的磚石結構建築保存下來的很少。
木結構
“木結構”是指以木材為主要建築材料的結構體系。木材的優點是分布廣泛,自重輕,相對強度較高,缺點是大小限於樹木的尺寸不可能太大,不耐火,耐久性也相對較差。木結構正是針對木材的特點而產生的,以中國古建築為代表。
中國古代木結構的部件複雜種類繁多,就房屋結構來說木結構主要分為梁架式和井幹式,梁架式又可分為抬梁式和穿斗式結構;按照的柱網的布置方式有金箱斗底槽、雙槽、單槽和分心槽四種,此外還有減柱造、叉柱造、斗拱、叉腳、拼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