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減柱造
- 領域:建築學
減柱造是古代木構建築中,減少部分內柱的做法。如山西五台佛光寺文殊殿,面闊七間,長為34米;進深四間,長為17.66米;單檐懸山頂。殿內設有一圈內柱,後部設有...
中國建築,到了宋遼之際,減少部分內柱以增加建築室內空間,這種方法稱為減柱法,又叫減柱造。最有代表的故宮的三大殿之一的保和殿。...
玉皇殿建於明代,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椽,單檐懸山頂。三清大殿建於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面闊五間,進深七架椽,單檐懸山頂,是減柱造建築的典型。...
位於中原軍區司令部舊址南60米,竹竿河東岸,坐東向西,門前是街道。該建築兩進一天井,面闊三間,深進二間,減柱造、五架梁台式構造,花格扇門、青磚灌土牆、小...
內部梁架結構採用減柱造法,簡潔明朗。檐柱採用永定柱造法,即∶底層半拱和平座半拱分別於地平立柱承托,平座柱和底柱相依並列,上層柱仍然插於平座斗拱上。...
大雄殿面闊5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頂,檐下有碩大斗拱,為五鋪作重拱雙下昂。殿內減柱造,梁架為四椽栿搭牽,用三柱。創建於元代,後多次重修。...
殿內使用減柱造,後槽施大內額一根,梁架結構為六椽栿對前乳栿通檐用三柱。三椽栿與四椽栿上皆施彩繪。詞條標籤: 景觀景點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
穿斗式減柱造木構,雙坡頂,鵲尾脊。祠有“太子太傅”豎匾,”東宮侍講“橫匾、清道光十六年(1842)“會魁”匾和龍陛各1方,保存完好。2001年4月公布為縣級...
角樓採用減柱造做法,室內減去四根立柱擴大了利用空間面積。在房屋構架上採用扒梁式做法,檐下樑頭不外露,使外觀上更加突出裝飾效果。角樓除了有裝飾作用以外,在...
減柱造,前檐施大額枋兩層。坤柔聖母廟宗教 編輯 后土信仰因為其內涵的原始性、包容性而形成其複雜性。后土在民眾生活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並且其職能隨著社會的...
為梁架式和井幹式,梁架式又可分為抬梁式和穿斗式結構;按照的柱網的布置方式有金箱斗底槽、雙槽、單槽和分心槽四種,此外還有減柱造、叉柱造、斗拱、叉腳...
保和殿頂為重檐歇山式,殿內沿襲宋、元“減柱造”法式,空間開闊,在清代是宴請王公、舉行殿試等的地方。 [16] 北京故宮博物院保和殿 ...
砌上露明造,舉架平緩,減柱造,方形抹棱金柱、山柱,檐柱收殺、側腳,柱頭卷剎顯著,設欄額普拍枋。用材自然粗放,面不規整,圓木稍加砍制便使用,採用乳栿對四椽...
梁架基本是元代遺物,殿內採用減柱造,檐下斗拱代替木。整體體現了元代工藝手法,為北京地區所罕見。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3次歷史版本 ...
減柱造,前檐施大額枋兩層。圖集 掛甲山摩崖造像圖冊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5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創建者:flyingship...
慈氏閣與轉輪藏閣大體相似,閣內採用永定柱造和減柱造的做法,是其建築結構上的特點。特別是檐牆一周的柱子均採用永定柱造的做法,是中國國內保存宋代建築中的孤...
主體建築中佛殿建於元至元年間(公元1264-1294年),殿身方形,面闊三間,單檐歇山造,五鋪作斗拱,施真昂,殿內平面採用減柱造,建築純度高,為河南省現存四座元代...
殿內使用減柱造,梁架使用原始材料,元代特徵顯著。檐下懸掛著清順治年間立“炎帝真君”牌匾一塊,黑底金字。 東泰山廟(3張) 東泰山廟 東泰山廟始建年代不詳,...
承檐的檁木,或再加一根協助承檐的檁木,都特意採用粗大的而長的優質硬木材,並用減柱造的辦法,使的廳堂前無任何障礙,這在北方建築及其他南方建築中,都極少見到...
大廳面闊三間,進深六間,穿斗式減柱造構架,雙坡頂,兩邊設風火牆。廳內設供奉祖先的神龕,神龕橫楣上刻有雙鳳朝陽圖案。1992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創建於金。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單檐歇山頂,斗拱規整,梁架簡練,其特點是用減柱造的作法,增大殿內空間面積,以利禮活動。 梁架中使用人字梁大叉手,是我國古...
仙茅寺位於羅源縣起步鎮蔣店村東北500米處的仙茅山麓。寺縱深30米,山門及前廳面寬14米、進深15.4米,大殿面寬5間(正間減柱造)22米、進深14.6米,單檐懸山式...
殿闊五間,用減柱造,結構簡潔。存元明清歷代石碑17通,記錄著寺院的興衰。院內古松、龍槐、杉楸等樹木蔥蘢,形似傘蓋,給古剎增添了勃勃生機。山西綿山旅遊區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