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灤州地秧歌),河北省唐山市灤州市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秧歌(灤州地秧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是Ⅲ-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秧歌(灤州地秧歌)
- 申報地區:河北省唐山市灤州市
-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遺產編號:Ⅲ-2
- 遺產級別:國家級
秧歌(灤州地秧歌),河北省唐山市灤州市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1年5月24日,秧歌(灤州地秧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是Ⅲ-2。
秧歌(灤州地秧歌),河北省唐山市灤州市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秧歌(灤州地秧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是Ⅲ-2。歷史淵源灤州市(原為灤縣)...
冀東地秧歌(灤州地秧歌)是河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地區是唐山灤縣。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舞蹈,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13年9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通知(冀政函〔2013〕133號)》,冀東地秧歌(灤州地秧歌)被...
灤州地秧歌是民間舞蹈之一,灤州地秧歌因表演詼諧、風趣、細膩而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申報地區是唐山灤縣。名錄簡介 灤縣地秧歌雖然與唐山、秦皇島二市其他縣區的秧歌同屬冀東地秧歌的範疇,但是,不論從歷史淵源還是從形式內容方面說,都有著鮮明的個性和文化特色。灤州地秧歌為“扭秧歌”中速大慢板的扭功為上,以...
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民間舞種之一,分布在河北省昌黎、盧龍、撫寧、樂亭、灤縣、灤南等地。它最早產生於元代,一直流傳。昌黎地秧歌以在地面上輕快自如、自由靈活地扭動,做出比較細膩、風趣的戲劇性表演見長。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昌黎縣文化館獲得昌黎地...
這支由李家溝村業餘皮影愛好者組建的皮影團,不但傳承了灤州市皮影文化,也在那個文化相對比較匱乏的年代裡,大大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但李家溝村皮影團需要培養新人進行傳承。近幾年,村民又自發組建了秧歌隊,村民自購秧歌服裝、道具等。經濟社會建設 改革開放後李家溝村的經濟獲得了很快發展,村民通過外出...
掬一捧灤州土 珍藏在心頭 皮影評戲繞耳畔 鄉韻濃如酒 扭起那大秧歌 啥事兒也不愁 舞動著幸福生活 美不勝收 拉著你的手 灤州走一走 古城景色美如畫 邀你共聚首 拉著你的手 灤州走一走 新茶美酒千風情 都為你守候 拉著你的手 灤州走一走 古城景色美如畫 邀你共聚首 拉著你的手 灤州走一走 新茶美酒千...
秧歌(西碼頭百忍京秧歌高蹺),天津市紅橋區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21年5月24日,秧歌(西碼頭百忍京秧歌高蹺)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Ⅲ-2。入選非遺 2021年5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灤河街道,隸屬於河北省唐山市灤州市,地處灤州市東部,四周均屬灤城路街道地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4.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2千米,總面積12平方千米。1987年12月,設立灤州鎮街道;2003年5月,更名為城區街道;2007年12月,更名為灤河街道。2011年末,灤河街道總人口36774人。2023年,灤河街道轄20個社區,街道辦事...
灤河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誕生於灤河流域。灤河文化衍生了蒙古族長調、承德清音、豐寧剪紙、灤州皮影、地秧歌、評劇等藝苑奇葩,成為人類舉世矚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彰顯出了灤河文化的魅力。產生背景 灤河古稱濡水,是華北沖積平原的母親河,千萬年來,涵蓋流域內近三十個市縣區(旗),蘊育了特有的灤河...
冀東地秧歌(灤州地秧歌) 唐山灤縣 Ⅲ—11 冀東地秧歌(灤南秧歌) 唐山灤南縣 Ⅲ—12 冀東地秧歌(倫派地秧歌) 秦皇島盧龍縣 31 四、傳統戲劇(14項,子項17項) IV—1 微水絲弦 石家莊井陘縣 32 IV—2 西王莊絲弦 石家莊平山縣 33 IV—3 平山墜子戲 石家莊平山縣 34 IV—4 行唐楊村秧歌 石家莊行唐縣 35 IV...
根據昌黎地秧歌老藝人的回憶、早期的昌黎地秧歌,有扭有唱,唱的秧歌調,即是現在昌黎民歌的一種。關於昌黎地秧歌的起源,有人考證源於遼金時代。昌黎北依山,南臨海,灤河從西部穿流而過,中部是沖積平原。這裡氣候溫和,盛產水果和魚蝦。居住在這裡的人民勤勞、純樸,性情溫順,民俗文雅,方言豐富,民眾語言有韻律感...
又因金至清朝之前樂亭隸屬灤州,故外地又習稱"灤州影",建國後又屬唐山地區管轄,近年又有"唐山皮影"的叫法,外地人又習於稱昌、灤、樂口音為"老呔兒",所以又俗稱樂亭影為“老呔兒影”。樂亭皮影的鼎盛時期是在清乾隆年間以後。此時的樂亭皮影進入北京,落戶於東城。同時隨著樂亭人越來越多的去東北三省經商,又...
再如樂亭皮影,竟有三種爭論;有人叫唐山影,有人叫灤州影,樂亭縣惟恐他處掠美,始終堅持樂亭皮影之說。如果把樂亭皮影的俗名扶正,乾脆稱之為老呔影,將會使永無休止的地域之爭心平氣和地迎刃而解。因而說老呔文化套用於現實生活中,又是統一認識、化解矛盾的文化。多少年來,老呔文化為域內人民陶冶情操、鍛鍊...
冀東皮影習慣上有“灤州影”或“樂亭影”之稱,歷史悠久,以唱見長,不僅在冀東地區家喻戶曉,而且在東北各地也頗為流行。解放戰爭時期,冀東解放區的文藝工作者,採用皮影唱腔創作演出了《曹大嫂得槍》等新秧歌劇。1949年以後,皮影調小合唱、小歌劇,在業餘文藝舞台上仍受到廣大民眾歡迎。1960年初,在唐山市戲曲學校...
”(《灤縣志·序》),風氣開化,民間文學發達。皮影、大鼓書、秧歌等傳統藝術形式豐富多彩,民歌、民謠、民諺、民間故事也繁茂優美。勤勞勇敢的灤南人,依歲時風俗,各村多有唱影、說書、扭秧歌、演大戲的。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使人們賞心悅目,養成了對藝術的愛好。蓮花落作為乞食的藝術,緊迫時尚,從民歌、民謠...
而河北、北京、東北、山東一帶的各路皮影唱腔,雖同源於冀東灤州的樂亭影調,但各自的唱腔分別在京劇、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間歌調的滋潤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暢的平調、華麗的花調、淒哀的悲調不一而足。而其中唐灤地區的掐嗓唱法十分獨特。其他如湖南、湖北、江浙、福建各地,影子戲音樂及唱腔也都帶有...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河北省唐山市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唐山皮影戲又稱灤州影、樂亭影、驢皮影,它以古代灤州為中心(今河北灤縣、樂亭、昌黎、灤南等地),廣泛流行於冀東、京東、遼寧、黑龍江、內蒙等地,明清時期盛行於北京。唐山皮影戲初創於明代末期,盛行於清末民國初年,其主要操縱演員有兩個...
古馬鎮,隸屬於河北省唐山市灤州市,地處灤州市南部,東鄰響堂街道,南與灤南縣接壤,西與小馬莊鎮毗連,北與灤城路街道為鄰,行政區域面積69.65平方千米。1958年,屬塘坨人民公社;2002年1月,合併古馬鄉、興隆莊鄉,設古馬鎮。截至2018年末,古馬鎮戶籍人口為34561人。截至2020年6月,古馬鎮轄29個行政村...
皮影戲(樂亭皮影戲),河北省樂亭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樂亭皮影戲俗稱“樂亭影”,因樂亭古屬灤州,故歷史上曾有“灤州影”之稱。樂亭皮影戲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時期,它有著佛教文化的烙印,其文字腳本叫“卷”,唱影“宣卷”,照本宣科演出,與僧人誦經宣卷一樣,其唱腔源於樂亭的民歌、民謠、...
小馬莊鎮,隸屬於河北省唐山市灤州市,地處灤州市西南部,東鄰古馬鎮,南與灤南縣接壤,西與茨榆坨鎮交界,北靠雷莊鎮和古冶區卑家店鄉,東北一角與灤城路街道毗連,行政區域面積85.62平方千米。1958年,為宋各莊人民公社小馬莊管理區;2002年1月,合併小馬莊鄉、西曬甲坨鄉,設小馬莊鎮。截至2018年末,...
每年春節、元宵節,鄉村舉辦花會,有龍燈、獅子舞、地秧歌、旱船、跑驢、高蹺、架子鼓等,幾十支花會隊伍敲鑼打鼓在各主要街道演出。傳統劇 武邑縣境內流行的傳統劇種主要有河北梆子、哈哈腔、老調、京劇等。全縣有200多名民眾自發成立民間劇社,其中中王孝、劉辛莊最為活躍。歷史文物 武邑縣庫存文物124件,其中104...
黑山皮影早在金代就有出現,但真正有所傳承發展的大約始於十八世紀末期,有200多年的歷史。屬於灤州皮影派系,是在吸收河北樂亭皮影技藝的基礎上結合當地的唱腔發展起來的。黑山早期的皮影藝人肖勇,生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姜屯鎮王甸子村人。師承河北樂亭皮影藝人伍秀儒。2007年7月,黑山皮影戲被列入第二批遼寧省...
蔚州古城、暖泉古鎮、古堡、古民居、古戲樓,蔚縣剪紙、年俗社火、打樹花、拜登山、皮影戲、蔚州秧歌等,都已被列為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打樹花 打樹花是河北省張家口蔚縣暖泉鎮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這種別具特色的古老節日社火,已有300餘年歷史,是用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城牆上,迸濺形成萬朵火花...
皮影戲(昌黎皮影戲),河北省昌黎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昌黎皮影戲主要流傳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及其鄰近地區,是一種以燈光照射和人物剪影表演歷史故事與民間傳說的民間戲劇。昌黎皮影戲與灤州皮影戲、唐山皮影戲和樂亭皮影戲實為一脈,是冀東皮影的一個分支。昌黎皮影戲歷史悠久,其產生於遼金時代...
青龍猴打棒是青龍滿族一種具有獨特藝術表演風格的民間舞蹈,分為舞台表演、秧歌走街打場和廣場文藝表演等表演形式,已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寸子秧歌 滿族寸子秧歌是滿族宮廷和民間生活相結合的一種舞蹈表演形式,流傳於青龍滿族自治縣婁杖子、八道河、涼水河、隔河頭等鄉鎮,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在表演形式上...
1932年、1933年8月至1935年10月馮玉祥將軍反對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兩次隱居泰山。馮玉祥在泰山居住期間為紀念辛亥革命灤州起義烈士,在泰山修建烈士祠和辛亥灤州革命烈士紀念碑。辛亥革命後,泰山成為了一個公共旅遊區。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地級市)。綿亘於泰安、濟南、...
嗩吶藝術(唐山花吹),河北省曹妃甸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流傳於河北省唐山地區的唐山花吹是在傳統鼓吹樂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以樂器為載體,集演奏、表演於一體的樂種,約形成於清代光緒年間,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多在紅白喜事、門市開張、節日、廟會、鬧秧歌等民俗活動中表演。2008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