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騎兵俑

此展品為秦代的陶器,頭後綰扁髻,戴皮弁。上穿齊膝長襦,下呈折形裙式,外罩齊腰鎧甲,無披膊。面部,手臂,鎧甲組滕上殘留多處紅色。下穿長褲,足蹬皮靴。左手半握,似持兵器,右手牽馬狀。現收藏於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秦騎兵俑
  • 出土地點:秦兵馬俑二號坑
  • 館藏地點:西安市臨潼區秦俑館公路與秦陵北路交叉口
  • 所屬年代:秦
  • 通高:180.00厘米
  • 所屬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所屬地區:陝西鹹陽
展品介紹,簡介,發掘歷程,數字博物館,

展品介紹

頭後綰扁髻,戴皮弁。上穿齊膝長襦,下呈折形裙式,飾寬緣,外罩齊腰鎧甲,無披膊。斧形帶鉤。面部,手臂,鎧甲組滕上殘留多處紅色。下穿長褲,足蹬皮靴。左手半握,似持兵器,右手牽馬狀。精幹、英武,是中國早期的騎兵形象。騎兵俑反映出秦代已經開始出現的新的兵種,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的重要階段。
秦騎兵俑秦騎兵俑

簡介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5公里的下河村。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國第一個規模宏大、布局講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現存陵冢高76米,陵園布置仿秦都鹹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2.5公里,外城周長6.3公里。陵冢位於內城西南,坐西面東,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始皇陵建築群的核心,目前尚未發掘完成。
據考證,秦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封土以東約955.5米處,普遍認為秦始皇兵馬俑位於秦始皇陵的外圍,有戍衛陵寢的含義,是秦始皇陵有機組成部分。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發掘歷程

1974年3月29日陝西大旱,臨潼縣村民楊志發在水井打水時意外發現了兵馬俑碎片,當時村民稱這些陶塑為瓦爺。在人們初次見到兵俑時,兵俑衣著、武器的顏色還十分鮮艷,歷經兩千年威武不減,但是在考古學家挖出土時,受空氣氧化影響,數分鐘內即漸漸剝落消失,只剩下我們看到的陶土色。1976年-1978年,考古隊增添了考古、保護、照相、修復等人員,各項發掘工作全面開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向國內外參觀者展出。
二號兵馬俑坑內出土了一批騎兵俑及馬,計有陶質鞍馬116匹,每匹馬前立有牽馬的騎士俑1個。騎士俑一手牽拉馬韁,一手提弓,陶馬背上塑鞍韉,頭上戴著絡頭。俑和馬的大小與真人、真馬相似,造型準確,形象逼真。4匹馬一組,3組一列,排成整齊的長方形騎兵陣,氣勢威武,生動地展現秦始皇時代騎兵的真實形象。

數字博物館

2013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中文百科強強聯手,共同打造了數位化、立體化的權威知識普及平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之百科數字博物館。該數字館通過秦兵馬俑一號坑、秦兵馬俑二號坑、K9801陪葬坑等分館,全方位展示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眾多珍貴展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