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大別高壓超高壓變質帶

《秦嶺大別高壓超高壓變質帶》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游振東、韓郁菁、楊巍然、張澤明、韋必則、劉嶸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嶺大別高壓超高壓變質帶
  • 成果登記號:19970037[08176]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037[08176]
項目名稱
秦嶺大別高壓超高壓變質帶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
主要完成人
游振東、韓郁菁、楊巍然、張澤明、韋必則、劉嶸
研究起始日期
1993-07-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5-06-30
主題詞
高壓變質帶;變質器;超高壓變質作用;秦嶺;大別山
任務來源
E

成果摘要

該科技成果為國家計委專項補助三十屆國際地質大會科研項目,項目編號:96-301.獲得了一批高岩的年代學資料,總結秦嶺大別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相關年齡,可分五組Ma左右,代表高壓超高壓變質岩的原岩年齡;1000-800Ma,代表晉寧期區陸塊北緣的高壓變質作用;550-450Ma,是加里東期超高壓變質期亦是撞造山作用的主期;326-271Ma,代表海西期構造熱事件對高壓變質地;245-200Ma,代表印支期碰撞所引起的高壓變質地體隆升、韌性變形的年齡。 2.查明了高壓超空間分布,厘定了秦嶺大別高厭超高壓變質帶的構造分區,構造界面,少可分出:綠簾-藍片岩帶、低溫榴輝岩帶,超高壓榴輝岩帶和中溫榴了各帶內典型地區的岩石學,構造學,年代學及成因礦物學新資料。3.依據高壓超高壓變質岩的地球化學,岩石化學特徵,揭示了帶、榴輝岩及各種非基性高壓超高壓變質岩的原岩類型、岩石建造及其信息。石學和礦物學研究,確定了各榴輝岩,綠簾-藍片岩帶和一些非基性高壓的礦物組成、結構、構造特徵,揭示了主要造岩礦物的成分環帶和微區根據高壓超高壓變質岩變質和變形的全過程,重塑出高壓超高壓變質岩TtD軌跡。5.進行了流體包裹體賦存狀態、成分、物理性等全面的測定,在藍晶石、綠輝石、石榴石和柯石英等超高壓寄主礦物包裹體,它們在成分上和結構上與寄主晶相似,是早期捕獲的,在超高到榴輝岩相階段捕獲的氣液包裹體,而其他氣液包裹體則是在榴輝岩期們均與抬升和減壓退變質關係密切,氣液包體多呈弱酸性,具強還原性6.超高壓變質圍岩在區域分布上具局限性。某些圍壓變質作用證跡的發現,表明高壓超高壓變質作用具有限同變質特徵。7.厘定了變形序列。獲得了流和動力學信息,結合岩石學特徵,編制了pTtD軌跡,建立了地球動力學制。 8.總、超高壓變質的基本特徵,提出了高壓超高壓變質岩的成因模式,論證壓變質帶是華北、揚子兩個陸塊及其間的古海域(部分有洋殼)自晉寧接-俯衝-碰撞作用的產物,提出了秦嶺-大別造山帶構造演化的框架成果總體上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