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巨型超高壓變質帶及南北板塊匯聚》,是依託於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單位,由楊經綏、張建新、吳才來、孟繁聰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巨型超高壓變質帶及南北板塊匯聚
- 獲獎情況: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完成人 :楊經綏、張建新、吳才來、孟繁聰等
- 依託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中國巨型超高壓變質帶及南北板塊匯聚》,是依託於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單位,由楊經綏、張建新、吳才來、孟繁聰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
《中國巨型超高壓變質帶及南北板塊匯聚》,是依託於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單位,由楊經綏、張建新、吳才來、孟繁聰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參與人員楊經綏、張建新、吳才來、孟繁聰、李海兵、宋述光、史仁燈、戚學祥、裴先治、許志琴。1...
由超高壓變質岩組成的變質帶,簡稱為超高壓變質帶。超高壓變質岩是板塊俯衝—碰撞作用的產物,是研究板塊會聚邊界物質組成、結構及地球動力學的重要視窗之一。簡介 下面是超高壓變質岩和變質帶的基本描述。超高壓變質岩原岩原來位於地球表層,它們是怎樣下插到地下一百多公里深處,然後又是如何返回到地球表面?這個問題至今...
超高壓變質作用(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是在超高壓條件下發生的一種區域變質作用。主要呈帶狀出現在顯生宙的匯聚板塊邊緣,是大陸碰撞造山帶特有的一種變質作用,是大陸地殼俯衝到地幔深度(>80km)後發生的變質作用。主要識別標誌是在榴輝岩、硬玉石英岩、文石大理岩等變質岩中出現柯石英、金剛石等超高壓變質...
早在印支期(約2.5億年前),中朝板塊(以華北大陸為主)與揚子板塊(以華南大陸為主)是隔海分離的,到2.3億年前後,兩個板塊發生匯聚、碰撞,形成了大別-蘇魯超高壓變質帶。地表的物質、甚至深部物質如下地殼、地幔也捲入了其中。其碰撞過程是怎樣的?大陸物質發生了何種變化?這是地球科學家探討的熱點問題...
超高溫變質作用(ultrahigh 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UHT)的發生機制是近年來地質學研究中的一個前沿問題。儘管超高溫變質岩毫無例外地出現在匯聚板塊邊緣,但是這些岩石一般都疊加在先前變質的高壓-超高壓變質岩上,並且板塊匯聚年齡都不同程度地老於超高溫變質年齡。這種時空疊加關係導致超高壓變質岩一方面表現出超高溫條件...
(2)該區榴輝岩退變質過程涉及大量流體活動,流體滲濾交代作用在退變質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3)退變質作用始終發生在高壓環境,其PT軌跡完全不同於北蘇魯地區,沒有經歷過麻粒岩相退變質。上述研究結果具有兩個重要意義:(1)蘇魯超高壓帶南北兩段具有完全不同的退變質演化歷史,反映兩者折返過程的熱演化史不同...
國土資源部大陸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實驗室-領域 學科(領域):構造地質、基礎地質研究 研究方向:1、大陸科學鑽探(板塊會聚邊界動力學;現代地殼作用);2、中國巨型超高壓變質帶及南北板塊匯聚;3、青藏高原的地體拼合及碰撞動力學。實驗室-目標 預期目標:以中國中央巨型高壓超高壓...
6. 國土資源部項目:中國巨型超高壓變質帶及南北板塊匯聚(20010101),2001~2003年。7. 國土資源部項目:地體邊界及岩石圈斷裂對青藏高原形成的貢獻(2001010101), 2001~2004年。8. 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續49732070項目):祁連加里東造山帶的深部物質組成及動力學研究,2002~2004年。9. 地調項目:祁連~阿爾金造...
許志琴是中國構造地質學領域中微觀構造和巨觀構造研究相結合的重要開拓者。(中國地質調查局評)許志琴是中國大陸科學鑽探事業的主要開拓人(之一)和實施者,她首次在中國大別山菖蒲榴輝岩中發現超高壓變質礦物——柯石英的重要信息,為中國超高壓變質帶的研究做出開創性貢獻。(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評)人物影響...
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 大陸動力學研究獲新認識 中國岩石圈研究揭示大陸地殼深部三維結構 青藏高原地殼與上地幔構造運動的新格架 ——西藏礦產分布和地震預報研究的基礎 中國中央巨型超高壓變質帶的建立及對南北板塊會聚新認識 自主開發了中國地學大斷面與深部探測資料庫共享平台 青藏高原南北緣深部動力學過程的重要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