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秦嶺大別高壓超高壓變質帶

《東秦嶺大別高壓超高壓變質帶》是游振東、韓郁菁、楊巍然、張澤明、韋必則、劉嶸為主要完成人,由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擔任主要完成單位的一項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東秦嶺大別高壓超高壓變質帶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 主要完成人:游振東、韓郁菁、楊巍然、張澤明、韋必則、劉嶸
  • 類別:科研項目
  • 獲獎證書編號:KJ—98—2—73
  • 獲獎序號:19980073
  • 獎種:科技
  • 等級:二等 
項目摘要
該項研究通過對典型高壓超高壓變質區段的構造解析,以巨觀、微觀和超微構造分析相結合,全面系統地探討了東秦嶺大別高壓超高壓變質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獲得一批高壓超高壓變質岩的年代學資料。總結為五組,即2000Ma左右,800—1000Ma,450—500Ma和200—245Ma,並分別指明其時代的地質意義,揭示高壓超高壓變質作用的多期性,而加里東是主碰撞期。 2、查明了高壓超高壓變質岩的空間分布,劃分出綠簾藍片岩帶、低溫榴輝岩帶、超高壓榴輝岩帶和中溫榴輝岩帶,揭示了各帶在礦物共生組合和PT條件上的差異。 3、依據高壓超高壓變質岩岩石化學、地球化學特徵,揭示出綠簾藍片岩和榴輝岩等的原岩類型、岩石建造及其古構造環境。 4、查明了主要造岩礦物的微區成分變化規律,為確定變質作用PTt軌跡打下了堅實基礎。 5、在藍晶石、輝綠石、石榴石、柯石英等礦物中,發現了熔融包裹體;在超高壓榴輝岩中找到了榴輝岩相、及其後抬升階段捕獲的氣液包裹體。 6、高壓超高壓變質岩在區域分布上具局限性。某些圍岩中高壓超高壓變質作用軌跡的發現,表明高壓超高壓變質作用具有限同變質特徵。 7、厘定了變形序列,獲得了流變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信息,結合岩石學特徵,編制出PTtD軌跡,建立了地球動力學模型和折返機制。 8、提出了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的成因模式,論證了超高壓變質作用是華北、揚子兩板塊長期多階段演化的產物。 該項研究與前人相比達到更新的高度,豐富了全球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的研究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