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地球科學核心課程系列教材:普通地質學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核心課程系列教材:普通地質學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核心課程系列教材普通地質學》是2010年地質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舒良樹。

基本介紹

  • 書名:南京大學地球科學核心課程系列教材:普通地質學
  • 作者舒良樹
  • ISBN:9787116064911
  • 頁數:292 
  • 出版社地質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09-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圖書信息

版次:3
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地質學

內容簡介

《普通地質學(第3版)(彩色版)》在夏邦棟主編的《普通地質學》(第二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基本框架仍保留原教材的體系;同時,將近年來地球科學各領域所取得的新理論、新進展與新發現增補到相關章節中。教材由20章組成,從地質學研究的微觀對象元素到顯觀對象礦物和三大類岩石再到行星地質,從內動力學到外動力學再到全球構造,從若干重要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到環境地質學等,彼此既各具特色,又環環相扣,構成了一個系統完整、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
《普通地質學(第3版)(彩色版)》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地學類專業的教學用書,亦可供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地球科學愛好者參考閱讀。

目錄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地質學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地質學的任務
第三節 地質學的研究內容
第四節 地質作用及其研究方法
一、地質作用
二、地質作用的特點
三、地質作用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我國地學研究的若干地域優勢
一、青藏高原
二、西北黃土高原
三、大別-秦嶺高壓-超高壓變質帶
四、雲南澄江動物群
五、遼西熱河動物群
六、陸相生油盆地
七、滇黔桂喀斯特地貌
八、華南花崗岩
第二章 礦物
第一節 礦物的概念
一、礦物的定義
二、晶體、非晶質體與準晶體
第二節 礦物手標本的鑑定特徵
一、礦物的形態
二、礦物的物理性質
第三節 常見礦物
一、礦物的分類
二、常見礦物
第四節 礦物的用途
一、工業礦物原料
二、礦物材料
第三章 岩漿作用與火成岩
第一節 噴出作用與噴出岩
一、岩漿的概念
二、噴出作用與噴發產物
三、噴出岩漿的類型及其噴發特徵
四、火山噴發的間歇性
五、典型火山噴發實例
六、火山噴發對氣候的影響
七、世界火山的分布
第二節 侵入作用與侵入岩
一、侵入作用概述
二、侵入岩的產狀
三、侵入岩的主要類型
第三節 火成岩的結構與構造
一、火成岩的結構
二、火成岩的構造
第四節 火成岩的分類及其野外識別
一、火成岩分類
二、熔岩、深成侵入岩與淺成岩的主要辨別標誌
三、火成岩的野外識別
第五節 火成岩的成因
一、地球的內熱
二、地熱的成因
三、岩漿的形成
四、火成岩多樣化的原因
第四章 外力地質作用與沉積岩
第一節 外力地質作用的一般特徵
一、引起外力地質作用的因素
二、引起外力地質作用的能源
三、外力地質作用的類型
第二節 沉積岩的特徵
一、沉積物的來源
二、沉積岩中的礦物
三、沉積岩的結構
四、沉積構造
第三節 常見的沉積岩
一、沉積岩的類型
二、常見陸源和內源沉積岩及其特徵
第五章 變質作用與變質岩
第一節 變質作用概述
一、變質作用概念
二、引起變質作用的因素
第二節 變質作用中原岩的變化
一、物質成分的變化
二、變質岩中的礦物
三、變質岩的結構
四、變質岩的構造
第三節 變質作用類型及其代表性岩石
一、接觸變質作用
二、區域變質作用
三、混合岩化作用
四、動力變質作用
第四節 岩石的演變
第六章 地質年代
第一節 相對年代的確定
一、地層層序律
二、生物層序律
三、切割律或穿插關係
第二節 同位素年齡的測定
第三節 地質年代表
一、地質年代表的建立
二、地質年代名稱的來源與含義
三、岩石地層單位的概念
第四節 地質歷史時期的生物爆發與滅絕
一、生物大爆發
二、生物大滅絕
第七章 地震及地球內部構造
第一節 地震的基本概念
一、地震概況
二、地震類型
三、地震序列
四、國內外強烈地震的實例
第二節 地震波與地震儀
一、地震波
二、地震儀
第三節 地震的強度
一、地震的震級
二、地震的烈度
第四節 地震的分布
一、全球地震帶分布
二、我國地震帶分布
第五節 地震預報與預防
一、地震預報
二、地震預防
第六節 地球的內部構造
一、地球內部地震波速度突變的主要界面
二、初步的地球參考模型(PREM)
三、地球內部各層圈的物質成分
四、均衡原理
第八章 構造作用與地質構造
第一節 構造作用的基本方式
一、水平運動
二、垂直運動
三、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的關係
第二節 岩石的變形與地質構造
一、岩石的空間位置
二、褶皺
三、斷裂
四、節理
五、斷層相關褶皺
第三節 地層的接觸關係
一、整合接觸
二、假整合接觸
三、不整合接觸
四、侵入接觸
五、侵入體的沉積接觸
第四節 構造期與構造事件
一、太古宙構造期
二、元古宙構造期
三、新元古代晚期-志留紀構造期
四、晚古生代構造期
五、早中生代構造期
六、燕山構造期
七、喜馬拉雅構造期
第九章 板塊構造
第一節 大陸漂移
第二節 海底擴張
一、海底地質考察
二、海底擴張的論證
三、海底擴張說的提出
四、海底擴張說催生的新成果
第三節 板塊構造
一、板塊邊界類型——板塊劃分的依據
二、全球板塊的劃分
三、兩種大陸邊緣
四、海洋的開閉旋迴(威爾遜旋迴)
五、板塊運動的驅動力
六、地體的概念
七、板塊構造理論的最新進展——大陸動力學
第十章 風化作用
第一節 風化作用的類型
一、物理風化
二、化學風化
三、生物風化
第二節 制約岩石風化性質與特徵的因素
一、氣候
二、地形
三、岩石的特徵
第三節 風化作用的產物
一、風化產物的類型
二、殘積物
三、風化殼
四、土壤
五、風化地貌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質作用
第一節 河流概述
一、地表水流
二、河谷的橫剖面
三、河流的縱剖面
四、流域盆地
五、影響河流侵蝕與沉積的因素
第二節 河流的侵蝕作用
一、侵蝕的方式
二、侵蝕的方向
第三節 河流的搬運作用
一、流水質點的運動方式
二、物質搬運的方式
三、河流的搬運能力和搬運量
第四節 河流的沉積作用
一、沉積發生的原因
二、沖積物
三、沖積物的地貌類型
第五節 河流的均夷化與去均夷化
一、深切河曲
二、河流階地
三、階地類型
第六節 河流發育與地質構造的關係
第七節 準平原
第十二章 冰川及其地質作用
第一節 冰川的形成與運動
一、冰川的形成
二、冰川的運動
第二節 冰川的類型
一、大陸冰川
二、山嶽冰川
第三節 冰川的剝蝕作用與冰蝕地貌
一、冰川的剝蝕作用
二、冰蝕地貌
第四節 冰川的搬運作用與沉積作用
一、冰川的搬運作用
二、冰川的沉積作用與冰磧物
三、冰磧地貌
第五節 冰水沉積物及其地貌
一、冰水扇
二、紋泥
三、蛇形丘
第六節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一、冰川作用
二、冰川作用的影響
三、冰川作用的原因
第十三章 地下水及其地質作用
第一節 地下水概述
一、地下水的賦存條件
二、地下水的化學成分
三、地下水的補給和排泄
第二節 地下水的類型
一、根據地下水埋藏條件的劃分
二、根據含水層空隙性質的劃分
第三節 地下熱水
第四節 地下水的地質作用
一、地下水的剝蝕作用及喀斯特
二、地下水的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第五節 地下水的開發與利用
第十四章 海洋及其地質作用
第一節 海洋概況
一、海與洋
二、海水的化學成分
三、海水的物理性質
四、海水中的生物
第二節 海水的運動及其地質作用
一、波浪及其地質作用
二、潮汐及其地質作用
三、洋流及其地質作用
四、濁流及其地質作用
第三節 海底沉積物
一、海底沉積物的來源
二、濱海沉積
三、淺海沉積
四、半深海沉積
五、深海沉積
第四節 海水的進退
第十五章 湖沼及其地質作用
第一節 湖泊概述
一、湖泊概況
二、湖水的來源、排泄及其化學成分
三、湖泊的成因類型
四、我國湖泊分布的特點
第二節 湖泊的地質作用
一、湖水運動的特徵
二、湖泊的剝蝕和搬運作用
三、湖泊的沉積作用
第三節 沼澤及其地質作用
一、沼澤的概念及其成因
二、沼澤的沉積作用
第十六章 荒漠特徵與風的地質作用
第一節 荒漠概述
一、荒漠的形成條件
二、荒漠中的某些特徵性現象
三、荒漠化
第二節 風的地質作用
一、風的剝蝕作用
二、風的搬運作用
三、風的沉積作用
第三節 黃土
一、黃土的一般特徵
二、黃土的物質成分
三、黃土的分布
四、黃土的成因
第十七章 塊體運動
第一節 影響塊體運動的主要因素
一、重力作用
二、水的作用
三、其他因素作用
第二節 塊體運動的類型
一、崩塌
二、滑坡
三、土石流
第三節 相關地質災害及其防治
第十八章 行星地質概述
第一節 太陽系及其起源
一、太陽系
二、撞擊作用
三、太陽系起源
第二節 類地行星
一、水星
……
第十九章 地球形成與生物演化
第二十章 人類社會與地質壞境
參考文獻

前言

普通地質學課程是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水文學、地質工程學、地理學等學科學生入校後最早接觸到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其課程內容涵括了上述學科的專業基礎知識。其授課對象是地學領域有關專業的一年級本科生,授課學時80。本教材第一版由夏邦棟教授主編,並作為普通高校地質礦產類規劃教材於1984年出版;1995年經夏邦棟教授修訂後出版了第二版,先後被地質、冶金、煤炭、建工、石油、海洋以及師範等系統40餘所院校所採用,迄今已發行五萬多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