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刻石

秦山刻石

《秦山刻石》是一部書法篆刻作品,所用字型為小篆。小篆又稱秦篆,是秦統一後經過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種通行書體。

小篆又稱秦篆,是秦統一後經過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種通行書體。
小篆又稱秦篆,是秦統一後經過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種通行書體。秦統一前由於長期地域割據,“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書寫形式很不一致,一字多形現象十分嚴重。如“羊”就有二十多種寫法,給發展經濟和文化交流帶來極大不便。故在統一貨幣、車軌和度量衡制度的同時,又著力推行“書同行”政策。《說文解字·敘》記“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蒼天頡篇》,車府令趙高作《愛歷篇》,太史令胡毋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可見小篆系由籀文大篆沿革演變而成。李斯在籀文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廢除異體,而創秦篆,統一了全國的文字。這種書體更趨簡化,線條園勻,字呈豎勢。是我國漢字的一大進步,也是漢字發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為後來楷、隸、行、草諸書的變革開闢了廣闊的道路。小篆有的是鑄造在鐵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從目前所見的實料看,秦篆一般鑄造刻在鐵器及度量衡器、符印、貨幣、詔板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結字端莊,分行布白工整,為小篆的精華和代表。其傳世代表作有《秦山刻石》殘部,僅存10字。另有《泰山》、《琅琊台》二石真跡拓片存世,《會稽》、《嶧山》後人摹刻本傳世,據傳上述刻石皆為李斯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