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盪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齊故。今齊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眾折於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召而見之於先生。”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仲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將軍。”辛垣衍曰:“吾聞魯仲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仲連先生也。”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辛垣衍許諾。魯仲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北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魯仲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矣。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魯仲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則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魯仲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魯仲連曰:“昔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余,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田嬰齊後至,則之!’威王勃然怒曰:‘叱磋,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仆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之比於秦若仆耶?”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日:“然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嘆,故拘之於牖里之車,百日而欲舍之死。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繰鍵,攝衽抱幾,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退而聽朝也。’魯人投其繱,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塗於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將倍殯柩,設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吊也。’鄒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故不敢入於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俱據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
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王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去,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
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仲連壽。魯仲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
作品譯文
秦國圍困趙國都城邯鄲。魏安釐王派大將晉鄙將軍援救趙國,但魏王與晉鄙都畏懼秦軍,所以魏軍駐紮在魏趙接壤的盪陰,不敢前進。
魏王又派客將軍辛垣衍秘密潛入邯鄲城,通過平原君對趙王說:“秦國之所以加緊圍攻邯鄲的原因,是因為先前它與齊王互相爭強逞威稱帝,後來齊王去掉帝號。因為齊國不稱帝,所以秦國也取消了帝號。如今,齊國日漸衰弱,只有秦國能在諸侯之中稱雄爭霸。可見,秦國不是為了貪圖邯鄲之地,其真正目的是想要稱帝。如果趙國真能派譴使者尊崇秦昭王為帝,秦國肯定會很高興,這樣秦兵就會自解邯鄲之圍。”平原君一直很猶豫,沒有作出決定。
這個時候,魯仲連恰巧到趙國遊歷。正碰上秦軍圍攻邯鄲,他聽說魏國想要讓趙國尊崇秦王為帝,就去見平原君說:“事情現在怎樣了?”平原君回答說:“我趙勝現在還敢談戰事?趙國的百萬大軍戰敗於長平,秦軍現在又深入趙國,圍困邯鄲,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使他們離去。魏王派客將軍辛垣衍叫趙國尊秦為帝,現在辛將軍就在邯鄲,我還能說什麼呢?”魯仲連說:“剛開始我一直以為您是諸侯國中聖明的貴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並不賢明。魏國來的那位叫辛垣衍的客人在哪裡?請讓我為您當面去斥責他,讓他回到魏國去。”平原君說:“那我就把他叫來跟先生您見見面吧!”平原君於是就去見辛垣衍,說:“齊國有位叫魯仲連的先生,他現在正在這裡,我把他介紹給您,讓他來跟你見見面。”辛垣衍說:“我已聽說過魯仲連先生,他是齊國的高尚賢明之士。而我辛垣衍,魏王的臣子,此次出使是擔負有重要職責的,我不想見魯仲連先生。”平原君說:“我已經把你在這裡的訊息告訴他了。”辛垣衍不得已,答應去見魯仲連。
魯仲連見到辛垣衍後,沒有首先開口。辛垣衍說:“據我觀察,居住在這個被圍困的都城中的人,都是有求於平原君的。可現在我一見到先生的儀容相貌,不像是有求於平原君的人,為什麼久留在這個圍城之中而不離開呢?”魯仲連說:“世上那些認為鮑焦(周時隱士,嫉世憤時)是不能自我寬容而死去的人,都是錯誤的。現在一般人不了解鮑焦的死因,認為他是為了自身利益而死的。那秦國,是一個拋棄了仁義禮制而崇尚殺敵斬首之功的國家,以權術駕馭臣下,像奴隸一樣役使它的百姓。如果讓秦國肆無忌憚地稱了帝,然後再進一步以自己的政策號令天下,那么我魯仲連只有跳東海自殺了,我不能容忍做它的順民。我之所以要見將軍,只是想對趙國有所幫助。”
辛垣衍問:“先生您將怎樣幫助趙國呢?”魯仲連說:“我要讓魏國和燕國發兵救趙,而齊國、楚國倒是本來就會幫助它的。”辛垣衍說:“燕國么,我倒是真的認為它會聽從您的。至於魏國,我就是剛從魏國來的,先生怎么能使魏國幫助趙國呢?”魯仲連回答:“那是因為魏國還沒有看到秦國稱帝的危害的緣故。如果讓魏國了解了這一點,那么它一定會救助趙國的!”
辛垣衍又問道:"秦國稱帝究竟會有些什麼危害呢?"魯仲連說:“當初齊威王曾施行仁義之政,率領各諸侯國去朝見周天子。當時的周王室又貧窮又衰弱,諸侯們都沒去朝見,只有齊國朝見他。過了一年多時間,周烈王死了,各諸侯國都去弔喪,齊國去得晚了。周室大臣都很生氣,在給齊國的訃告裡說:‘天子駕崩,如同天地塌陷,新天子都親自守喪。而戍守衛東部邊防的諸侯齊國的田嬰竟敢遲到,按理應該殺掉才是。’齊威王勃然大怒,竟然罵道:‘呸!你媽也不過是個奴婢罷了。’結果成了天下的笑柄。齊威王之所以在周天子活著的時候去朝見他(周烈王),死後卻辱罵他(周顯王),這實在是因為忍受不了周室過分的苛求啊!然而做天子的,本來就如此,這並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辛垣衍說:“先生您難道沒有見過奴僕嗎?十個僕人跟隨一個主子,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力量和智慧都勝不過嗎?不,只是由於懼怕主人罷了!”魯仲連問:“這樣說來,魏國和秦國的關係就像是僕人與主子的關係了?”辛垣衍回答:“是的。”魯仲連問:“既然如此,那么我就可以讓秦王把魏王煮了剁成肉醬!”辛垣衍很不服氣地說:“咳!先生您的話太過分了,您又怎么能讓秦王把魏王煮了剁成肉醬呢?”魯仲連說:“當然可以,等我講給您聽。從前,鬼侯、鄂侯、文王三個人是商紂王所封的三個諸侯。鬼侯有個女兒很漂亮,所以就把她送進紂的後宮,紂卻認為她醜陋,就把鬼侯剁成肉醬。鄂侯因為此事極力為鬼侯辯護,所以被紂王殺死後製成了肉干。文王聽說後,長聲嘆息,紂王就把文王囚禁在牖里的庫房裡一百天,還要把它置於死地。是什麼原因使這些同別人一樣稱王稱帝的人,最後卻落到被人製成肉醬、肉干的下場呢?
齊王準備去魯國,夷維子駕車隨行。問魯國人:‘您打算用什麼樣的禮節接待我的國君呢?’魯國人回答:‘我們準備用十太牢的規格來款待貴國國君。’夷維子說:‘您怎么能用這樣的禮節來接待我們的國君呢?我們的國君是天子。天子巡視四方,各諸侯國君都要離開自己的宮室到別處避居,還要交出鑰匙,自己提起衣襟,捧著几案,在堂下侍候天子吃飯。天子吃完飯,諸侯才能告退去處理政務。’魯國人一聽這番話,立刻鎖門下匙,沒有讓他們進城。齊王不能進入魯國,又準備到薛地去,向鄒國借路通行。恰巧在這個時候,鄒國國君死了。滑王想入城弔喪,夷維子就對鄒國的孝子說:‘天子來弔喪,主人一定要把靈柩移到相反的方向,在南邊設立朝北的靈堂,然後讓天子面向南祭弔。’鄒國的大臣們說:‘如果一定要這么辦,我們就只有以死抗爭了。’所以,齊滑王就沒有膽量進入鄒城。魯國和鄒國的臣子,都很貧寒,生前領不到俸祿,死後又得不到很好的安葬,然而一旦(齊王)委讓他們對其行天子之禮時,他們也都不能接受。
現在秦國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魏國也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彼此都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相互都有稱王的名分,僅僅看到秦國打了一次勝仗,就要尊秦為帝,這樣看來,趙、韓、魏三國的大臣還不如鄒、魯二國的大臣啊!況且秦國一旦順利地實現了它稱帝的野心,會馬上更換各諸侯國的大臣們。他們將撤換他們認為沒有才能的臣子,把職務授與他們認為有才能的人;撤換他們所憎恨的人,把職務授與他們親近的人。他們還會把他們的女兒和那些善於毀賢嫉能的女人配給諸侯充當妃嬪,日夜讒毀。這樣的女人進入魏王的王宮裡,魏王還能安安然然地過日嗎?而將軍您又怎么能繼續像原來那樣受寵信呢?”
於是,辛垣衍站起身來,向魯仲連拜了兩拜,道歉說:“起初我還以為先生是個平庸之輩,如今我才知道先生是能經緯天下的士人呀!請讓我離開這裡,我不敢再說尊秦為帝的事了。”秦國的將軍聽說這件事後,把圍困邯鄲的部隊撤退了五十里。恰巧這時魏國的公子無忌奪取了晉鄙的兵權,率領軍隊前來援救趙國,進攻秦軍。秦軍撤退,離開了邯鄲。這時,平原君想封賞魯仲連。魯仲連再三辭讓,始終不肯接受。平原君就擺酒宴款待他。當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平原君站起身來,上前用千金向魯仲連祝福。魯仲連笑著說:“天下之士所看重的,是替人排除憂患,解除危難,排解紛亂而不收取任何報酬。如果說收取報酬,那就和買賣人沒有什麼區別了。我魯仲連不忍心做這樣的事。”於是辭別平原君而離開趙國,終身不再露面。
作品評析
魯仲連排患釋難,在俠義的天下之士精神感召下,說服了魏國拯救了趙國。他論辯的主旨是指出諸侯國不應該向殘暴專制、妄圖稱帝的強秦低頭。他一方面指出諸侯國們伺候天子時喪失尊嚴的屈辱悲慘狀況,指出倘若秦國稱帝那么各國不會有好日子過,屆時肯定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是諸侯國的大臣也岌岌可危。另一方面舉出眾多寧死不屈的諸侯國及其大臣,藉以喚醒那些投降派們的鬥志和勇氣。這樣從正反兩方面的論證說服,終於使原來打算事秦的大臣和國家走上了聯合抗暴的道路,從而也化解了趙國的重大危機。
魯仲連的演說激情洋溢、鬥志昂揚,說理透徹、推理嚴密,一切折射出他強大的情感力量和嚴謹的思維能力。論辯是集情感、語言能力、心理素質、邏輯能力和知識儲備為一體的高難度藝術,論辯雖然以語言為載體,但語言是人的知識、情感、意志的外化。在論辯中只有具備嚴密的思維能力,才能滴水不漏、所向披靡,而論辯如果缺乏熱情和情感力量,那么很難撼人心魄。
作品出處
《秦圍趙之邯鄲》出自《戰國策》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是戰國時期遊說之士的著作。主要記載戰國時期
謀臣策士縱橫捭闔(bǎi hé)的鬥爭。全書按
東周、
西周、
秦國、
齊國、
楚國、
趙國、
魏國、
韓國、
燕國、
宋國、
衛國、
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
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
秦始皇。是
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
戰國時期
政治鬥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
策士〕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
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
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於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
畫蛇添足”“
亡羊補牢”“
狡兔三窟”“
狐假虎威”“
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
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戰國策》是我國一部優秀
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闢,寫人傳神,還善於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戰國策》對我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
論文的發展都產生過積極影響。
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