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王政,
秦孝公
秦國之興,源遠流長,而秦國之強,自孝公始。秦孝公用商鞅,厲行變法,以法治、耕戰富國強兵,使秦國很快躍居戰國首強。秦孝公勵精圖治,下令求賢,任用商鞅,實行變法。秦孝公、商鞅主持的變法最全面、最系統、最徹底,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孝公和商鞅的變法主要是:①以強化中央集權為核心,全面革新統治體系;②以發展經濟為主要目的,革新土地制度,賦役制度,改造社會經濟關係;③以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獎勵耕戰為主要目的,建立新的政治等級制度。④改革家庭制度;⑤以國家法令的形式統一度量衡;⑥統一思想,改造民俗。⑦健全法制,厲行法治,建立規範化的政治操作體系。⑧遷都鹹陽。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前356年—前311年),嬴姓,名駟。公元前338年即位。他是秦國第一位稱王的國君,是秦國第二代“法治”君主。他雖車裂了商鞅,殺了其全家,卻又繼承了商鞅的事業,致力於法治和耕戰。他的舉措對秦國法制的完善和法治傳統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他任用名士張儀,確定以“連橫”破“合縱”的外交方略,多次擊敗六國聯軍。秦惠文王採納司馬錯的謀略,出兵伐蜀國和巴國,設定巴郡。又出兵攻楚國漢中,設定漢中郡。從此秦國占據關中、巴蜀兩個“天府之國”,取得了戰略優勢。秦惠文王與他的先輩及子孫一樣,始終把建立帝業作為秦國的戰略目標,並通過切實的步驟,一步一步向這個目標邁進。公元前311年病逝。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嬴姓,名稷,一名則。公元前306年即位。秦昭襄王在位長達五十六年,他使秦國的首強地位進一步鞏固。他一度稱帝,並滅亡東周國,把周天子納為自己的臣屬。
他是一位自覺堅持法治的君王,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公元前272年,秦國徹底滅亡義渠國,設立隴西郡,北地郡和上郡,解除了西北邊患。秦昭襄王時期,“遠交近攻”的軍事、外交戰略逐步明確。秦將白起頻頻出師東征,消滅敵軍,削弱對手。長平之戰,秦軍坑殺趙國主力四十多萬人,一個又一個重大的軍事勝利,嚴重削弱了相鄰幾國的實力。公元前255年秦滅東周 ,取九鼎置於鹹陽,周王朝亡。
他是一位自覺堅持法治的君王,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公元前272年,秦國徹底滅亡義渠國,設立隴西郡,北地郡和上郡,解除了西北邊患。秦昭襄王時期,“遠交近攻”的軍事、外交戰略逐步明確。秦將白起頻頻出師東征,消滅敵軍,削弱對手。長平之戰,秦軍坑殺趙國主力四十多萬人,一個又一個重大的軍事勝利,嚴重削弱了相鄰幾國的實力。公元前255年秦滅東周 ,取九鼎置於鹹陽,周王朝亡。
秦王政
秦王政(前259—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秦帝國建立者,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莊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即王位,時年13歲。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他平定嫪毐的叛亂,免去呂不韋的相職,任用李斯、尉繚等人,制定統一戰爭的戰略和策略。從前230—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秦朝,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便自稱皇帝,由此設立了皇帝制,自稱“始皇帝”。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郡縣制,建立三公九卿制,統一全國度量衡,統一全國貨幣,修建馳道,開鑿靈渠,統一文字,修築長城。他還北擊匈奴,南定百越。秦始皇是很有作為的政治家。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出巡,北還途中,病死於沙丘,葬於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