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力山

秦力山

秦力山(1877—1906) ,祖籍江蘇吳縣,出生於湖南善化,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897年入長沙時務學堂,1898年加入南學會戊戌政變後流亡日本,任《清議報》主筆。1900年赴武漢與唐才常組織自立軍,任前軍統領。事敗再次流亡日本。1901年創辦《國民報》,為留日學界第一份宣傳革命的報紙。1902年與章太炎等發起支那亡國紀念會,同年又在上海創辦作新社,旋創刊《大陸》月刊,竭力駁斥康梁保皇言論。1905年入雲南從事反清革命活動,積勞成疾,1906年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力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善化
  • 出生日期:1877年
  • 逝世日期:1906年
人物生平,人物著作,

人物生平

秦力山(1877—1906),出生於光緒三年(1877年)。其父秦文炳,曾在縣署任刑名師爺。秦力山聰穎好學,長於文字。光緒二十四年(1898)春,以第二名考入善化縣學。時值維新運動在湖南風起雲湧,秦力山耳濡目染新學新風,又常去南學會聽講演,對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唐才常等維新人士非常崇敬。戊戌政變後,二十五年秋,應梁啓超之召赴日本,留學東京高等大同學校。在校時,和一些進步留學生及興中會會員也有來往。
光緒二十六年(1900)夏,秦力山赴天津聯繫義和團,欲改“扶清滅洋”口號,不果。至武漢參加唐才常等所組自立軍,任前軍統領。七月去安徽主持大通一路自立軍起義,與清軍激戰數日。失敗後,到新加坡,知康有為貪污公款劣跡,遂與絕交。復至日本東京,與陳猶龍等同責梁啓超。至此,他由親近康、梁轉而接近孫中山,並在《清議報》上撰文譏諷康、梁保皇行為。二十七年四月,聯絡戢翼翬、沈翔雲等人,在孫中山資助下,創辦留日學界第一份革命刊物《國民報》(月刊),自任總編輯。該報大倡革命排滿學說,措辭激昂,每期輸入上海逾兩千份,影響及於東南各省。還組織國民會小團體,其宗旨在宣揚革命、仇滿兩大主義,擬運動海外華僑與內地誌士聯合一體,共圖進行。稍後,又與張繼等組織興亞會,主張中日兩國同時革命,同建共和國。秦力山對孫中山極表尊崇,曾在留學生中宣傳孫中山的領袖素質,介紹章太炎、張繼等一批留學生和孫中山相識定交,較早勾通孫中山與留日學生之間的聯繫。他還和孫中山、章太炎等討論過土地問題,主張“舉全國之地,重新分配”,“不問男女,年過有公民權以上者,皆可得一有限之地”,表現出較早探索社會土地制度改革的意向。
秦力山在日本東京創辦的《國民報》秦力山在日本東京創辦的《國民報》
光緒二十八年(1902)三月,秦力山與章太炎等共十人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號召人們向兩百多年前許多反清志士學習,向清朝統治者進行鬥爭。這一愛國行動,震動當時留學界,為以後留學界中愛國革命團體興起,開闢先例。是年冬,離東京返國,在上海參與《大陸報》編輯工作,又獨立創辦《少年中國報》。後因短於資本,遂放棄辦報,專在長江中下游及廣東一帶運動會黨,因此屢遭清方通緝。
光緒三十一年春,秦力山從香港起程,經新加坡赴緬甸,向海外華僑宣傳反清革命。在緬甸期間,勸說當地華僑領袖莊銀安等人放棄保皇主張;撰寫《敬告緬甸之同胞》等文,宣傳革命;參與改革仰光中華義學等工作;並撰《說革命》24章,刊於《仰光新報》者僅16章,在華僑中宣傳反清思想和進行革命的方略。
三十二年春末夏初,秦力山在臘戍居住一段時間,與國內外進行聯絡,寫有詩篇十數首。不久,經緬甸華僑領袖徐市隱(贊周)介紹,離緬甸赴雲南乾崖。行前,為張成清所撰《緬甸亡國史》(後改稱《緬甸史》)作序,其中說:“讀其史者,可以知神權迷信,有可以滅族者焉”,用以儆戒國人。及至乾崖,即開辦學堂,以民族大義教育少數民族子弟,並在當地少數民族上層土司中進行反清革命宣傳,為中國同盟會在雲南活動開拓基地。同年十月十一日,因水土不服,又染瘴氣,病逝於乾崖,年僅29歲。秦力山自19歲離家,十年中以反清革命為志向,“志堅行單,洵足為革命黨模範”。

人物著作

秦力山所著文字,今人輯有《秦力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