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編制進程
2018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印發《關於加快地方標準修訂工作的通知》。該標準由通遼市家畜繁育指導站提出,由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標準修訂主要起草人員認真學習了有關內蒙古自治區地方標準編制要求,參照學習了《中國荷斯坦牛體型鑑定技術規程》(GB/T 35568-2017)、《牛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規範》(NY/T 2660-2014肉)等,並查閱了發布的相關畜禽品種(配套系)標準,分析了相關標準的結構和技術內容,確定了標準的技術指標框架,為標準起草奠定了基礎。
標準起草小組起草調研題綱,按題綱組織各參加人員實施調研。調研內容包括:科爾沁牛基本特徵特性、體型外貌、體重體尺、生產性能、分布情況以及飼養量等。通遼市家畜繁育指導站、科左中旗畜牧工作站、扎魯特旗畜牧工作站在科爾沁牛核心分布區和養殖戶開展生產性能測定和良種登記工作,並對測定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整理,得出客觀詳實的第一手資料,確定了不同等級科爾沁牛的等級指標和評分標準。
調研結束後,起草小組根據相關材料、數據統計的結果,並考慮標準內容與中國已有法律、法規的協調性及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的基礎上,對標準草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完善,形成了徵求意見稿。
《科爾沁牛》地方標準的修訂過程中,編制組組織召開了標準修訂專家座談會議,邀請了相關科研、院校、生產、經營、推廣和管理等5家有關單位的教授、專家和技術人員,會上對各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出的不同修改意見與建議逐條進行研究和討論,查閱、蒐集相關內容的科學依據。起草小組通過討論,統一意見後作出採納和不採納的處理意見並提出相應的依據、理由及修改結果。
2018年6月25日-2018年6月30日,組織有關專家採取座談的方式對修訂自治區地方標準《科爾沁牛》徵求意見稿進行了預審。專家組由戴廣宇、王景山、孫鵬舉、賈偉星、高麗娟、鄭海英、韓玉國等7人組成。專家組成員在認真審閱編制說明等檔案的基礎上,對標準徵求意見稿進行了認真的修改,最終一致同意通過預審,並建議標準起草小組根據專家預審意見進一步修改後形成終稿。
2020年8月28日,地方標準《科爾沁牛》(DB15/T 1965-2020)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0年9月28日,地方標準《科爾沁牛》(DB15/T 1965-2020)實施。
修訂依據
修訂情況
地方標準《科爾沁牛》(DB15/T 1965-2020)代替《科爾沁牛》(蒙DB 468-88),與《科爾沁牛》(蒙DB 468-88)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增加了規範性引用檔案;
增加了品種來源;
增加了品種登記;
修改了品種特徵;
修改了體高、體重;
修改了產肉性能;
修改了綜合評定方法。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通遼市家畜繁育指導站、內蒙古自治區畜牧工作站、通遼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科爾沁左翼中旗畜牧工作站、扎魯特旗畜牧工作站。
主要起草人:戴廣宇、包呼格吉樂圖、王景山、張志宏、高麗娟、孫鵬舉、馬萬欣、郭傑、吳敖其爾、鄭海英、何曙光、石順利、包玲玲。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品種來源 | |
---|
4 品種特徵 | |
---|
5 生產性能 | |
---|
6 綜合評定 | |
---|
7 品種登記 | |
---|
附錄A(資料性附錄)科爾沁牛外貌圖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科爾沁牛》(DB15/T 1965-2020)規定了科爾沁牛品種來源、品種特徵、生產性能、綜合評定方法和品種登記辦法。該標準適用於科爾沁牛品種鑑別、等級評定及品種登記。
引用檔案
GB/T 35568-2017 中國荷斯坦牛體型鑑定技術規程 | NY/T 2660-2014 肉牛生產性能測定技術規範 |
參考資料: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科爾沁牛》(DB15/T 1965-2020)的制定,有利於適應科爾沁牛選育提高和規範生產管理,更好地規範科爾沁牛生產、鑑定、屠宰、銷售市場,特別是提高“科爾沁牛”產品附加值和區域公用品牌溢價能力的需要,加速“科爾沁牛”結構最佳化,保護產品品牌、質量、特色、保護無形資產的價值,防止假冒偽劣產品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