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傳記,早年時代,初涉政壇,晉身中樞,高處不勝寒,貶黜,訪華,榮譽,
人物傳記
早年時代
1931年9月3日,科爾內爾·布爾蒂卡出生於梅赫丁茨縣巴亞德阿拉默鎮澤古雅尼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名佃農,母親是家庭主婦,受益於共產黨領導的1945年土地改革,他們家擁有了1.5公頃的土地,之後,1946年又分到了半公頃。1938——1943年,布爾蒂卡在家鄉讀國小,同時幫母親在田間地頭或村小組工作。國小畢業後,由於成績優異,獲得“圖拉”國家獎學金,在德羅貝塔-塞維林堡念中學。在高中時,他利用假期時間在塞維林堡啤酒廠當臨時工並在當地報紙《社會主義道路》從事校對工作。1948年,布爾蒂卡加入羅馬尼亞勞動青年聯盟(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前身),成為黨和團重點培養的學生幹部。
1951年,布爾蒂卡就讀於布加勒斯特礦業和地質學院電氣工程系,在大學裡,除了鑽研學業,他還積極參加學院團委和系團委的活動。1955年畢業後成為一名機電工程師。1956年3月加入羅馬尼亞工人黨(1965年改稱羅馬尼亞共產黨)。1956年起任礦業學院助理教授和實驗室首席研究員,但不久之後調到石油、天然氣和地質學院。
初涉政壇
1957年9月任羅馬尼亞學生聯合會布加勒斯特市委員會主席和布加勒斯特大學黨委候補委員。1961——1965年當選為伊利耶·平蒂列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2年3月31日當選為羅馬尼亞勞動青年聯盟中央委員會書記兼羅馬尼亞全國學生聯合會主席。在匈牙利十月事件後,他和揚·伊利埃斯庫參與對“反革命資產階級”學生的整肅。在此期間,布爾蒂卡曾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萊比錫大學留學深造,獲博士學位。
1962年,布爾蒂卡調到羅馬尼亞外交部工作,成為一名外交官。1962年3月7日任羅馬尼亞駐法國巴黎大使館參贊。1966年2月10日——1969年4月29日任羅馬尼亞駐義大利特命全權大使。1966年9月28日——1969年4月29日兼任駐摩洛哥大使,1968年11月22日——1969年4月29日兼任駐馬爾他大使。
在駐外使節任上,布爾蒂卡試圖有所作為,雖然他的想法並不總是兌現。在蒂米什瓦拉-克拉約瓦-布加勒斯特-康斯坦察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上,雖然他成功獲得義大利人的資金承諾,但在一些橋樑和主要道路的設計上存在缺陷,這個想法仍然是草案形式。在汽車技術引進項目上,他和阿爾法·羅密歐的代表拒不妥協,在戴高樂將軍的直接干預下,羅馬尼亞人與法國雷諾接洽合作。然而,布爾蒂卡未能完成從兩者對比中選取最佳方案的工作,齊奧塞斯庫把他調到了義大利。1967年,羅馬尼亞科學藝術院重新獲得了由義大利政府保管的該國圖拉真柱副本,這是在梵蒂岡銀行找到的。
晉身中樞
1969年4月29日,布爾蒂卡卸任大使被召回國,進入部長會議(政府)任職。1969年4月30日——1972年2月28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對外貿易部部長。1969年8月12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委員。1972年2月16日在羅共中央全會上增補為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併兼任羅共中央宣傳鼓動部部長,時年41歲的布爾蒂卡作為“青年軍”躋身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行列。1972年7月21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被選為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1973年12月30日——1976年11月2日任羅馬尼亞全國廣播電視委員會主席。
在調停埃及與以色列的衝突中,科爾內爾·布爾蒂卡充當了齊奧塞斯庫的特使。1970年,布爾蒂卡訪問開羅,向埃及總統納賽爾傳遞了以色列領導人提議兩國關係正常化的信件,羅馬尼亞的布爾蒂卡在其中展開斡旋。納賽爾告訴他,他準備在開羅召集一次大會並提出與以色列停止戰爭。埃及領導人開始向談判的道路上邁進了。顯然,在1967年擔當科爾內留·曼內斯庫(當時的聯合國大會主席)和齊奧塞斯庫兩人特使的布爾蒂卡對他接受關於中東問題的安理會決議(阿拉伯-以色列六五戰爭後)發揮了積極作用。
1974年11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75年在德羅貝塔-塞維林堡第一選區再次當選為大國民議會代表,1980年在普洛耶什蒂南部第一選區當選為大國民議會代表。1977年1月25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會議上,被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常設局委員,進入黨和國家最高權力核心圈子。1977年1月26日——1982年5月20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副總理。1977年3月9日兼任中央宣傳鼓動部部長,並協調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委員會、“斯特凡·喬治烏”社會政治學院、社會政治和歷史研究所、政治出版社和建築師協會的工作。1978年3月7日被解除書記處書記職務,1978年3月7日——1982年5月20日兼任羅馬尼亞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合作部部長。1979年11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委員、常設局委員。
高處不勝寒
儘管外貿工作卓有成效,布爾蒂卡也未能跳出齊奧塞斯庫的定期輪換高幹政策的機制。從1972年開始至1978年,他被指派分管意識形態工作。經過1971年7月的北京、平壤之行,齊奧塞斯庫需要忠誠可靠的活動家來幫助他構建個人崇拜的體制運動,但是布爾蒂卡在這一時期的工作顯然不能完全符合齊奧塞斯庫的期望。1973年,為慶祝齊奧塞斯庫同志參加革命活動40周年,科爾內爾·布爾蒂卡和斯特凡·安德烈建議埃列娜·齊奧塞斯庫同志可以更多地參與政治事務,他們兩人還作了關於保留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偉大建築的發言。這兩個建議都在1977年以後付諸實現。1978年起,科爾內爾·布爾蒂卡再次分管對外貿易,但此時他的工作實際上已偏離正常軌道,他不僅要極力扭轉嚴峻的外貿形勢,還要維持高幹特供商品的進口,他的工作還受到埃列娜·齊奧塞斯庫的干預和監督,因為這裡面涉及埃列娜主管的化工、礦業、石油、製造業所需設備。在擔任外貿部長期間,1980年,布爾蒂卡簽署了羅馬尼亞第一份共同市場協定並推動羅馬尼亞加入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貶黜
2013年6月11日,科爾內爾·布爾蒂卡病逝,享年82歲。2013年6月14日,布爾蒂卡的遺體被火化後安葬。
訪華
1978年5月隨尼古拉·齊奧塞斯庫訪問中國。1982年2月率羅馬尼亞政府貿易代表團訪華。曾代表羅馬尼亞與中國簽署了一系列經貿合作協定。
榮譽
科爾內爾·布爾蒂卡曾榮獲多項功勳獎章和榮譽稱號,1962年被授予二級勞動勳章,1969年被授予“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之星”三級勳章,1971年被授予“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之星”二級勳章,1974年被授予二級“八·二三”勳章,1981年5月7日,羅馬尼亞共產黨建黨六十周年之際,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頒布第95號政令,他被授予一級“八·二三”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