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套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作為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環節,科技成果轉化是使新技術、新發明最終實現市場價值的關鍵一步,是連線科技研發與市場運作的重要橋樑,涵蓋了研發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全過程。
然而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是高投入、高風險的過程,其風險是否能有效控制和化解,是制約成果成功轉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科技成果轉化不僅要考慮技術指標和經濟價值因素,還應考慮成果轉化的風險因素,以做好預先防範。正確認識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風險問題,對於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中國國內對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風險研究較少,在實際成果轉化中對轉化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多數隻憑主觀判斷,缺少定性、定量分析,沒有建立完善的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從而導致評價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因此需要研究並制定該標準。
編制進程
2021年9月3日,收到《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下達〈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範〉等298項地方標準計畫的通知》(皖市監函〔2021〕357號)檔案,項目計畫號:2021-2-40。該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科學技術廳提出並歸口。
2021年9月中旬,安徽三祥技術諮詢有限公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安徽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成立了《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評價指南》標準起草組。起草組經過多次討論研究,形成了《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評價指南》制定的總體思路、標準框架,擬訂了工作計畫,明確了起草組成員及相關職責等,確保高質量的推進標準編制工作。
2021年10月,起草組以現場訪談、座談會等形式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服務單位、高新技術企業等代表及行業專家學者進行了廣泛的調研,了解和掌握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風險因素,以及如何判斷轉化風險的高低。此外,起草組成員還蒐集了相關標準資料,對科技成果轉化風險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標準起草組經過廣泛深入的討論,理清了思路,統一了認識,初步確定了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評價指南的框架。
2021年12月起草組完成了該標準草稿。在調研、資料收集和現狀分析的基礎上,起草組成員內部多次討論、修改,形成標準討論稿。
於2022年5月11日,邀請邀請相關行業及標準化專家對標準草案討論稿進行研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形成標準徵求意見稿。
2022年8月31日,地方標準《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評價指南》(DB34/T 4256-2022)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2年9月30日,地方標準《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評價指南》(DB34/T 4256-2022)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安徽三祥技術諮詢有限公司、安徽創新館管理服務中心、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中心(安徽省科學技術研究院)、安徽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合肥工業大學智慧型製造技術研究院、安徽省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安徽省科技大市場有限公司、安徽大學綠色產業創新研究院、安徽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巢湖學院、安徽絲路生產力促進中心有限公司、潁上富元生產力促進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楊麗、馬玉平、楊陽、陳林、舒小琴、蔡群興、劉瓚、朱曉勇、耿春橋、馮斯波、張彤、凌俊傑、萬新軍、吳娟、滕洋。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術語和定義 | |
---|
4 評價原則 | |
---|
5 評價內容 | |
---|
6 評價方法 | |
---|
7 結果報告 | |
---|
附錄A(資料性)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評價報告樣本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評價指南》(DB34/T 4256-2022)確立了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評價的評價原則,並規定了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和結果報告。該標準適用於評估方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評價。
引用檔案
| GB/T 39057-2020 科技成果經濟價值評估指南 |
參考資料:
實施建議
為了加強標準的指導作用,標準發布後,應大力宣傳推廣,貫徹落實標準的實施。鼓勵科技成果服務機構或人員參照採用或逐步過渡採用。同時,為推廣和實施該標準,可以採取如下一些具體措施:
由起草單位牽頭,利用安徽省科技服務專標委、合肥市技術轉移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等渠道,向安徽省內相關服務機構和相關從業人員開展標準宣貫;
結合標準化建設,向全省相關業務主管單位和從業人員,開展全面實施標準的線上線下培訓工作;
標準起草工作組在培訓和宣貫過程中,通過向相關業務主管單位、服務機構和相關從業人員開展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查找標準不足之處,繼續開展研究,改進和完善標準的相關內容。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評價指南》(DB34/T 4256-2022)的制定,有助於準確地認識成果轉化的風險因素,將評價結果用於風險的管理,注重高質量的成果轉化、減少盲目投入風險,更好的促進中國經濟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