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精神的形成》是2022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法] 加斯東·巴什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精神的形成
- 作者:[法] 加斯東·巴什拉
- 原作品:La Formation de l'esprit scientifique
- 譯者:錢培鑫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
- 頁數:350 頁
- 定價:55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7320334
- 叢書:象形文字經典譯叢
《科學精神的形成》是2022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法] 加斯東·巴什拉。
《科學精神的形成》是2022年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一部圖書,作者是[法] 加斯東·巴什拉。1內容簡介人們往往認為,科學具有從低級到高級的進步階序,科學發展有賴於學者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不斷推進。但法國哲學家加斯東·巴什拉認為...
《科學精神的形成》,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書籍,法國作家加斯東·巴什拉編著。內容簡介 巴斯拉相信"真理是懺悔的產物",從日常的經驗與現代系統、嚴謹的科學之間,並無平滑、直接的通道,必須要克服種種心理上的"認識論障礙"。在科學哲學領域中,我們過去對獨樹一幟的法國科學認識論傳統了解不多,加斯東·巴斯拉(1884-...
科學精神,是指科學實現其社會文化職能的重要形式。科學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包括自然科學發展所形成的優良傳統、認知方式、行為規範和價值取向。集中表現在:主張科學認識來源於實踐,實踐是檢驗科學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和認識發展的動力;重視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作為科學認識的一種方法;倡導科學無國界,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科學是由人類感知的自然現象,通過觀察、抽象、總結形成宗教個性論說,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宗教共性論說,再通過設定實驗環境、證明宗教論說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個性結論,再形成有因果系統的科學共性結論,進而形成有因果系統的有實驗共性結論的可重複驗證的學問,這就是科學。科學最基本的特徵是可重複性;科學...
“大學精神”是大學自身存在和發展中形成的具有獨特氣質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學精神的時代標誌和具體凝聚,是整個人類社會文明的高級形式。面臨知識經濟的機遇和挑戰,建設 “大學精神”不僅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大學精神”的本質特徵概括為創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會關懷精神。內容...
創新精神屬於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範疇,是進行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一些心理特徵,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創新決心,以及相關的思維活動。創新精神是一種勇於拋棄舊思想舊事物、創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不滿足已有認識(掌握的事實、建立的理論、總結的方法),不斷追求新知;不滿足現有的生活生產方式、方法...
由於個體的精力、愛好和接觸範圍有限,一個人只能對於科學教育某些方面有較深刻的認識,所形成的觀點也是集中於某些領域。如有的主要針對學校科學教育,有的更多地考慮全社會科學教育;有的針對科學知識、技能方面,有的更加關注科學精神、文化層面;有的認識集中在某一學科領域,有的則突破了學科界限。 個體是生活在...
《懷疑--科學探索的起點》是2000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宏安。內容簡介 懷疑精神是科學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從事科學事業不可缺少的。本書選擇科學史上那些真實、感人的故事,以通俗、生動的語言,宣傳科學家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獨立思考、大膽懷疑的精神,並從多方面探討了科學懷疑精神的功能。本書...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研究》是2015年5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駱方金。內容簡介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性研究》是廣西社科基金課題的最終研究成果。主要內容有:一、科學發展觀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二、從科學發展觀產生形成的認識論和實踐基礎方面揭示其客觀性;三、從科學發展觀深化了對經濟社會發展“...
第2篇 科學篇 第4章 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4.1 科學的含義及特徵 4.2 科學認識的結構和過程 4.3 科學價值與科學精神 第5章 科學認識的形成與科學理論的創立 5.1 科學問題的提出 5.2 科學事實的獲取 5.3 科學抽象與科學思維 5.4 科學假說的形成與科學理論的創立 第6章 科學理論的評價...
科學精神 求實創新、銳意進取的科學精神。陝科大已從最初的4個教學系發展為13個學院(部),形成了工學、理學、管理學、文學等8大學科門類和完整的本、碩、博學歷教育體系,走出了一條以工學為主、輕工特色鮮明、多學科協調的發展之路。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發展、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
第2篇 科學篇 第4章 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4.1 科學的含義及特徵 4.2 科學認識的結構和過程 4.3 科學價值與科學精神 第5章 科學認識的形成與科學理論的創立 5.1 科學問題的提出 5.2 科學事實的獲取 5.3 科學抽象與科學思維 5.4 科學假說的形成與科學理論的創立 第6章 科學理論的評價...
《大學科學讀本》是2004年4月1日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的一部圖書。本書主要為大學生形成科學觀念、洞察科學歷程、開闊科學視野、培育科學精神,提供一個新鮮而有力的讀本。內容簡介 本書雖為“科學讀本”,卻無須公式開道、方程布陣,通識是它的起點,科學與人文的融會則是其旨歸。擷取中外賢哲的智慧結晶,涉獵廣泛,...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培養科學幻想思維》由蕭楓、姜忠喆主編。學校科學技術普及的目的是使廣大青少年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培養他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愛好,增強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他們樹立科學思想、科學態度。幫助他們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該書是“四特教育系列叢書”...
《科學與中國:10年輝煌 光耀神州(套裝共10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專家針對創新與強國之路、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等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既高屋建瓴,又通俗易懂。有利於促進科學創新文化氛圍的形成,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有利於認識科學精神的實質,使我們能與時俱進地大膽實踐和不斷...
除中國生理學會外,其他專門學會的發起人或領導者都是中國科學社成員。這些學會均效仿中國科學社,建立了科學管理與民主決策機制。另有新中國農學會等多個科學團體,也是在科學社的影響下成立的。科技體制化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科學家”社會角色的形成,而在中國現代最早充當科學家這一特定社會角色的就是以中國科學社為...
而新課程認為知識屬於人的認識範疇,更像一個動詞,即知識是一種“探究活動”,因此無論是新知識的獲得或是現成知識的掌握都離不開人的積極參與,離不開認識主體的活動,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探究的過程,選擇、創造的過程,也是學生科學精神、創造精神及世界觀形成的過程。所以無論是從知識的掌握到技能...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自主...
舍利崇拜應該避免走入誤區,“舍利熱”應該是一種健康的、有益的精神生活和正常的學術交流。佛學信息 佛頂骨舍利舍利崇拜,舍利崇拜熱是近年來佛教界、學術界和社會上出現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半個世紀以來,舍利不斷被大量發現,而且每一次發現都引發“世人震驚”,這與我們崇尚“科學精神”的時代形成較大的心理落差...
5.4.5 形成合力82 第6章 以新理念新機制培養創新型人才84 6.1 認真學習錢學森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思想85 6.1.1 科技創新人才從融合中來85 6.1.2 科技創新人才從求異中來86 6.1.3 科技創新人才從實踐中來86 6.1.4 科技創新人才從淡泊中來88 6.2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創新人才培養機制89 6.3 加強高層次...
本能和文化的差異,用關於個體、個體心理和本能的精神分析理論來解釋人類社會文化和歷史現象。這同樣犯了方法論上的錯誤,體現了他持有一種庸俗的唯物和形上學的還原論。(二) 三個對新弗洛伊德主義發展起了關鍵作用的理論局限 1、 成年人的人格幾乎是在兒童5、6歲時就已經完全形成,這一觀點遭到許多理論家的...
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分別對風和虹的形成作了大致正確的說明。恩培多克勒也正確地認為,聽覺是聲音造成的,聲音是空氣振動造成的。畢達哥拉斯派研究了弦的長度和音律的關係。埃利亞的芝諾提出四大悖論。亞里士多德寫了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學》專著,他研究的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現象。古羅馬科學 羅馬的文明實際上是...
“科技理念”的創新要素,重點反映在契合人性、科學、社會與時代等方面所為之追求的更高境界。主要定位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以滿足人的理性需求、物質發展需求、社會發展需求、國家發展需求設定物質運動坐標和時代追求目標,以共性獲取共識產生共鳴並形成共同追求;二是在精神文化、科學技術、物質基礎、資源利用、發展需求...
或者希望一舉解決某個重大的科學問題,或者試圖推翻某個著名的科學理論,或者致力於建立某種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他們卻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學共同體的基本範式,與科學共同體不能達成基本的交流的科學愛好者。形成原因 民科的出現也與“大躍進”思潮、20世紀80年代中國官方對於科學家的宣傳和重視,等歷史因素有關。20世紀80...
印象中只是他在4歲那年見過祖母余氏一面,父親出身於民兵營長,50年代從縣委組織部來到古台山創建了國營林場與藥材種植基地,父親遭遇歷次政治運動的磨難,印象最深的是1972年和1976年,他作為小學生也直覺到將古代孔子一起批就是很奇怪的事,導致在大學畢業之前已經形成了走向科學精神與倫理精神的探索之路。他於1987...
兵工文化,是指我國兵器工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兵工精神、人民兵工精神為核心的工業文化、工業製造文化,涵蓋老一輩兵工人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困難面前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成績面前永不自滿、不懈奮進,障礙面前勇於突破、善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愛崗、敬業、專業、專注、執著、奉獻、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等。
王鐵冠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學會野外或現場採集樣品,學會在實驗室做具體的實驗工作,學位論文要有一定的工作量,主要數據要從實驗中獲得,不做空頭論文,不隨意剔除或人為更改實驗數據。他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工作態度,讓學生形成嚴謹的工作作風和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榮譽表彰 社會任職 人物評價 王鐵冠事業心強,勤於...
這種嶄新的文化形態可以體現為:(1)計算機理論及其技術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廣泛滲透表現的豐富文化內涵; (2)計算機的軟、硬體設備,作為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設備豐富了人類文化的物質設備品種;(3)計算機套用介入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從而創造和形成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價值標準等成為一種嶄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