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起源

科學的起源

《科學的起源》是2024年4月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成生輝崔維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的起源
  • 作者成生輝崔維成
  • 出版時間:2024年4月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 頁數:560 頁
  • ISBN:9787521760675
  • 定價:179 元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科學是什麼?科學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這本書全面介紹了科學的歷史、現在和未來。閱讀這本書,你將獲得以下三方面的知識和智慧,這些或許可以顛覆你的科學思維
全面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包括近代科學形成之前的時期、經典力學時期、現代科學時期、科學高潮時期和科學的未來。
穿越時間與空間的科學歷程,深入了解科學的誕生與演變,找到真知的鑰匙,認識真正的科學世界。
站在東西方科學的交匯點,見證文明的碰撞與共生。
這本書還是一次全新的科學探索之旅。與過去大多數科學史著作只關注西方科學史不同,兩位作者將人類文明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考慮,並採用系統思維模式和元科學的分析方法重新梳理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過程,彌補了東方科學被忽視的缺陷。
這本書不僅梳理了科學發展的歷史脈絡,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不同理論之間的內在關聯,展現了科學發展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書中以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方式揭示了科學的奧秘和價值,會讓讀者對科學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圖書目錄

前 言 ///XIII
第一篇 科學的概述
第1章 走近科學
1.神奇與探尋 ///004
2.問題與挑戰 ///005
3.思索與展望 ///007
軌跡的認知 ///008
回顧發展 ///009
學科的擴展 ///010
理論的交匯 ///012
第2章 認識科學
1.釋義與概念 ///019
2.思維範式 ///023
三個基本方向 ///026
思維範式的演變 ///030
經典的爭論 ///033
3.辨別科學 ///040
技術的不同 ///040
真理的認知 ///045
宗教與信仰 ///047
第3章 科學的科學
1.科學的科學 ///051
釋義與概念 ///051
全面解“元” ///053
歷史與發展 ///056
五大領域 ///057
2.繼承與套用 ///061
信息通信 ///062
醫學 ///062
心理學 ///063
物理學 ///063
第二篇 科學的萌芽
第4章 科學的搖籃
1.文明的溯源 ///069
美索不達米亞 ///070
尼羅河畔 ///073
與羅摩相遇 ///076
中華之源 ///079
2.文明的傳承 ///083
海洋文明的縮影 ///083
古羅馬文明 ///085
第5章 科學的星星之火
1.兩河流域的餘暉 ///087
古巴比倫曆法 ///089
占星術與天文學 ///090
巫術與醫學 ///091
2.古埃及的烈焰 ///092
曆法與記錄 ///093
計數的邏輯 ///094
藥學與醫學 ///095
3.印度文明的遺產 ///096
佛教基本理論 ///097
另眼看世界 ///097
4.古代中國的輝煌 ///098
百家爭鳴 ///098
尋根探源之《易經》 ///102
四大發明 ///105
第6章 西方科學的起源
1.科學的思想基礎 ///107
還原論的鼻祖 ///107
哲學的先驅 ///108
科學的啟蒙 ///114
2.古希臘文明的貢獻 ///116
自然科學 ///117
天文學 ///118
醫學的短暫興盛 ///120
3.古羅馬文明的光輝 ///120
早期傳承者 ///120
科學的雛形 ///125
第7章 東方科學的萌芽
1.從青銅到鐵器 ///129
2.物理學萌芽 ///132
3.天文的故事 ///132
第8章 古代科學的成就
1.古代文明的成果 ///136
文字記錄文明 ///136
技術革新文明 ///138
社會推動技術創新 ///139
2.和而不同 ///140
中西哲學 ///140
中醫西醫 ///140
3.古代科學的衰落 ///141
第三篇 科學的形成
第9章 探索與發現
1.從托勒密哥白尼 ///151
托勒密的體系 ///151
日心說的誕生 ///152
2.第谷·布拉赫的系統 ///155
天堡的遐想 ///155
體系的突破 ///156
3.克卜勒與天文學 ///157
4.笛卡兒主義 ///159
第10章 近代科學的形成
1. 伽利略的革新 ///162
運動定律的產生 ///162
日心說的發展 ///163
2.牛頓的思索 ///164
不斷的探索 ///167
力學的變革 ///168
3.牛頓典力學 ///169
力學初解 ///170
慣性定律 ///171
加速度定律 ///175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177
第11 章 科學學科的形成
1.科學社團的形成 ///181
義大利西芒托學院 ///182
德國柏林科學院 ///186
2.光學的發展 ///188
光與透視 ///188
粒子與波 ///189
3.化學革命 ///191
鍊金術的啟示 ///191
燃素說的衝破 ///192
4.生命科學的獨立 ///197
命名與分類 ///197
發現新物種 ///198
生物的微觀世界 ///198
生物的進化 ///199
5.分支的擴展 ///200
哲學的力量 ///201
數學的飛躍 ///202
第12章 科學革命初現
1.時代背景的孕育 ///206
特權時代的結束 ///206
歐洲教會的衰落 ///207
生產制度的革新 ///208
2. 革命中的科學 ///209
蒸汽機的改良 ///209
惠特尼的軋花機 ///210
平版印刷的流傳 ///211
蒸汽輪船的起錨 ///212
蒸汽火車的轟鳴 ///212
電報機與莫爾斯電碼 ///213
3.革命的時代影響 ///215
生活與思想的轉變 ///215
變革與影響 ///216
第13章 東方科學的發展
1.唐朝之盛 ///218
文化繁榮 ///219
宗教與哲學 ///220
科學技術 ///221
代表人物 ///221
2.宋元突破 ///223
宋元文化與社會 ///224
宋元科技 ///225
代表人物 ///226
3.明清之繁 ///230
明清文化與藝術 ///230
代表人物 ///231
4.其他國家的科學貢獻 ///237
第14章 近代科學之於文明
1.科學形成與文明推動 ///240
理性主義的古希臘 ///240
西方科學的形成 ///241
2.文明的傳承與推動 ///243
歐拉的定理 ///244
高斯的計算 ///245
3. 李約瑟難題 ///246
難題的提出 ///246
難題的再思考 ///247
第四篇 科學的發展
第15章 科學觀的發展
1.機械論的復甦 ///251
機械論哲學 ///252
復甦還是倒退 ///254
繼承與發展 ///255
2.分析力學的奠基 ///258
3.科學與工業的融合 ///262
電學與電器的嘗試 ///263
細菌學與醫學工業 ///265
化學與紡織工業 ///266
第16章 科學學科的發展
1.化學 ///272
物質的構成式 ///272
新的元素 ///276
2.電磁學 ///279
電磁學的起始與發展 ///280
電磁學的成熟 ///284
3.熱力學 ///285
能量守恆的奠基 ///286
熱力學定律之確立 ///286
4.生物學 ///287
酶與發酵 ///288
光合作用 ///289
遺傳與起源 ///289
環境穩態 ///291
5.微生物學 ///293
細菌分類 ///293
探尋細菌 ///294
酶與抗生素 ///295
走向套用 ///296
6.其他分支 ///296
光學 ///296
天文學 ///297
第17章 科學革命的發展
1.工業與技術 ///302
資源的生產與利用 ///302
大型工業的建設 ///305
電氣工業的發展 ///307
2.變革中的發明 ///309
3.生產力的進步 ///313
生活的影響 ///313
潮水漫延 ///314
第18章 科學發展的波折
1.烏雲密布 ///315
烏雲下的世界 ///316
烏雲的誤傳 ///316
烏雲的破局 ///317
背後的代價 ///322
2.相對論的曙光 ///322
狹義的突破 ///324
廣義的延伸 ///327
3.量子的大廈 ///328
量子力學的誕生 ///329
奇妙的量子糾纏 ///332
量子力學的影響 ///333
第19章 東方科學的發展
1.科學的進步 ///335
中國近現代科技 ///336
日本近現代科技 ///340
其他國家的科技 ///345
2.思想的發展 ///346
中國的儒釋道思想 ///346
東方的工匠精神 ///347
第20章 當代科學之於文明
1.追求真理的道路 ///350
西方哲學思想 ///352
哲學的討論 ///352
系統的眼光 ///352
2.推動文明的力量 ///353
法拉第的感應 ///353
麥克斯韋的統一 ///354
諾貝爾的炸藥 ///355
居里夫人的鐳 ///356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357
圖靈的計算 ///359
3.差異與發展 ///360
起源的不同 ///361
研究方法的區別 ///362
思維的分歧 ///363
第五篇 科學的分化
第21章 分化的危機與發現
1.經典力學引發的分化 ///368
體系內部的矛盾 ///368
烏雲引發的分化 ///369
2.新興的危機與機遇 ///370
X射線的揭秘 ///372
天然放射性 ///373
帶電的粒子 ///375
微觀世界與宇宙空間 ///376
新事物與“複雜性” ///378
3.高新技術中的物理學 ///379
發現新材料 ///380
信息與變革 ///381
尋找能源 ///382
4.探索生命 ///384
遺傳定律 ///386
DNA的載體 ///387
雙螺旋的結構 ///388
遺傳工程 ///389
人類探月工程 ///391
尋找地外文明 ///395
第22章 分化的學科
1.分類的方法 ///400
古代學科的分類 ///400
形上學的缺點 ///402
現代科學的分支 ///402
2.形式科學 ///403
數學發展史 ///403
計算機科學發展史 ///409
3.自然科學 ///415
物理學的發展 ///416
化學的發展 ///420
生物學的探索 ///421
蓬勃發展的天文學 ///423
4.社會科學 ///425
社會科學的呼喚 ///426
法學的發展 ///426
第23章 分化的研究觀
1.哲學和科學的分化 ///429
歸納與總結 ///430
也談人文主義 ///430
2.科學的專業化 ///436
工匠精神 ///436
學者見解 ///437
職業科學家 ///440
職業的分化 ///443
3.研究體系的分化 ///447
體系的層次化 ///447
共同體模式 ///449
4.科學家的傳承 ///450
阿里·考夫曼 ///450
尤金·富姆 ///452
第24章 分化之於文明
1.古代文明 ///458
2.澳大利亞文明 ///461
3.歐洲文明 ///463
4.西亞文明 ///464
5.中國文明 ///465
第六篇 科學的融合
第25章 融合的起點
1.發展的瓶頸 ///473
2.局限與對策 ///474
3.廣義不確定性 ///480
4.力學的糾偏 ///485
5.量子力學相對論的修正 ///488
第26章 融合的進展
1.科學與數學 ///494
數學是一種語言 ///494
複雜性數學 ///497
2.科學的結構 ///504
邏輯推理的套用 ///507
陳述的可證偽性 ///513
精確性與正確性 ///525
理論創始人 ///530
4.複雜系統理論 ///533
複雜系統論專家 ///537
5.控制論 ///538
控制論的由來 ///538
重要控制論 ///540
控制論師 ///542
6.人工智慧 ///544
人工智慧誕生 ///544
人工智慧理論 ///546
推動者的力量 ///548
第27章 融合的嘗試
1.何為萬統論? ///551
2.探索與構建 ///554
3.盤點理論的問題 ///555
測量問題 ///558
4.萬統論的解決方案 ///562
第28章 融合的未來
1.科學是否需要擴展? ///565
2.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 ///566
華為的研判 ///566
125個前沿問題 ///570
可以永生嗎? ///576
再論意義和目標 ///577
潛能的開發 ///580
未來的預測 ///580
3.科際整合的極形態 ///582
4.元科學的未來 ///582
致謝 ///585
參考文獻 ///587

作者簡介

成生輝,暨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曾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哈佛大學醫學院進行研究;曾任世界銀行(總部)數字經濟組顧問,兼任十多家知名期刊、會議的編輯、委員、審稿人,擁有國內外發明專利十多項。
1986年獲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學士,1990年獲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結構可靠性專業博士。1993年被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聘為高級工程師和碩士生導師,1995年晉升為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1999年獲批育批“長江學者獎*計畫特聘教授”並擔任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副院長。2002年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黨組任命為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所長,並擔任了“蛟龍”號總體與集成項目負責人,一副總設計師。2013年加盟上海海洋大學,在國內高校中創立個深淵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發起“彩虹魚挑戰深淵極限”的項目。2018年受聘為西湖大學深海技術講席教授。2013年5月17日作為“蛟龍”號研製和海試團隊的代表受到黨和國家高領導人的接見,並在隨後的表彰大會上獲頒“載人深潛英雄”勳章和證書。兩次受邀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國慶閱兵典禮(60周年和70周年),2016年被《自然》雜誌評為“中國十大科學之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