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演繹

科學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原理考察某一特殊的對象,推演出有關這個對象的結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演繹
  • 所屬類別:推理方法
定義,形式,相關資料,缺陷,

定義

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方法,即用已知的一般原理考察某一特殊的對象,推演出有關這個對象的結論。例如,一切生物都有遺傳現象。從這個原則出發,就可以引伸出:人也是生物,所以子女像父母,也是一種遺傳現象。這是由演繹推理而得出的一個結論。

形式

演繹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結論三部分組成一個“連珠”。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是研究的特殊場合;結論是將特殊場合歸到一舷原理之下得出的新知識。例如:
大前提:電流是電子向一定方向運動形成的;
小前提;金屬的自由電子能在電場作用下定向運動,
結 論:所以,金屬能導電。
從這個三段論中可以看到,推理的前提是一般,推出的結論是個別,一般中概括了個別,個別小包含了一般。凡是一類事物所共有的屬性,其中納每一個別事物都必然具有它,所以從一般中能夠推出個別。由此可見,演繹推理是一種必然性推理,它揭示了個別和一般的必然聯繫,只要推理的前提是真實的,推理形式是合平邏輯的,推理的結論也必然是真實的。上例的演繹推理,前提真實,肯定了金屬和導電之間的必然聯繫,因而結論也是真實的。它揭示了金屬導電的原因是自由電子在電場的作用下作有規則的運動,因而使人們所得到的新知識獲得了規律性的意義。

相關資料

人們把一般原理運用於特殊現象,獲得了新的知識,就更深刻地認識了特殊現象。因此,演繹法是科學認識中一種十分重要的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環節。它不僅可以使人們的原有知識得到擴展和深化,而且能夠作出科學預
見,為新的科學發現提供啟示性的線索,使科學研究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門捷列夫根據他的元索周期律進行演繹推理,不僅預見到鎵、鍺、鈧等當時尚未發現的新元素的存在,而且預先確定?這些新元素的性質,先後都得到了科學的證實。門捷列夫說:z只有通過從規律中推出結果(沒有規律就不可能也不能期待結果),並且在經驗檢驗中證實這些結果,才能得出這些規律。因此,在看出周期律之後我就從這一規律中5b出這樣一些邏輯結果,它們能夠表明這個規律是否正確,沒有達一試驗方法就不能肯定任何一個自然規律。電子偶轉化為光子的發現也是通過演繹推理作出科學預見的結果。本世紀初,當電子偶(電子和正電子)變為輻射這一現象被發現時,唯心主義者解釋為物質的消滅,但是,物理學家們堅信物質和能量守恆定律適用於修何物質形式或任何能量變換。他們運用演繹法,認定輻射現象也是如此,終於發現電子憫轉化為光子即轉向為電磁輻射的規律。

缺陷

演繹法在科學認識中的作用雖然很大,但也不是完美元缺的,也有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
1.演繹不是推出知識洲唯一方法,作為演繹出發點的公理、定律、假說等都是運用其他認識方法的結果。僅僅依靠演繹推理的“三段論”是可以獲得所知識的,但新知識未必正確。因為“三段論”要求必須有兩個前提(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正確的,只要其中一個前提不真實或不完全文實,結論就會不正確。然而人們固
於傳統的習慣,往往機械地套用“三段論”,就得出了不少錯誤的結論*所以,孤立納演繹本身不能保證結論的正確。 2.演繹方法的作用在於它是出一般到個別的思維運動,演繹推理的前提是對個別事物的共性和本質的判斷,它本身只能揭示共性和個性的統一,不能進一步揭示共性和個性的對立。共性不能全部包括個性,個性並不全部進入共性,因此,從共性出發不能揭示個性的多方面的屬性。只考察事物的共性,不考察事物的個性,只研究共性和個性的統一,不考察共性和個性的對立,就會導致人們認識上的片面性。所以,孤立的演繹本身不能正確地反映不斷變化著的客觀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