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導讀版)/語文新課程標準必讀》編著者安沁園。 《科學家的故事(導讀版)/語文新課程標準必讀》居里夫人和牛頓是大家熟知的兩位偉人,本書包含了這兩位科學巨匠的生平事跡,讓我們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領略他們的風采。作者以傳記的形式細緻地描寫了二人從出生直到辭世的經歷,其中包含了兩位偉人人生中許多重要、精彩的時刻。在《居里夫人傳》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天真無邪的女孩,怎樣一點點長大成人,從一位天賦異稟、勤奮好學的少女走向科學巨人。這其中的許多章節可以稱得上是精彩絕倫,作者以真實為全書的主旨,用清新的文筆講述了居里夫人傳奇的一生,一個栩栩如生的奇人女子就這樣展現在我們面前。通過作者的描述,我們似乎可以看到,這位偉大科學家可愛的童年形象和她在實驗室中臉頰上的汗水。 《牛頓傳》的寫作手法更偏近於理性,文中沒有過多地摻雜個人的情感色彩,而是根據資料,十分客觀地講述了偉人牛頓的童年、求學歷程以及在科學界作出的傑出貢獻,直到最後一章節,我們才有機會細細品味牛頓本身獨有的色彩,我們似乎可以深刻地體會到:巨人也是人,他也有太多的平凡、幽默、機智、不堪和悲情。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家的故事/語文新課程標準必讀
- 出版社: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 頁數:205頁
- 開本:16
- 定價:26.50
- 作者:安沁園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8571310
內容簡介
居里夫人和牛頓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科學巨匠,從國小的語文課本到各式各樣的理化專業書籍,我們都能見到這兩位偉人的影子,他們的故事我們多多少少有所領會,他們的科學貢獻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受用。相比那些遙不可及的科學家,這兩位人物則更像是兩位笑容可掬的朋友。然而,他們的人生究竟經歷了怎樣的風霜雨雪?他們的著作又是經過了怎樣的精打細造才流芳百世的?他們在為科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同時,又是用怎樣強大的人格魅力樹立了自己讓人誇讚的品質的?相信讀過《語文新課程標準必讀:科學家的故事(導圖版)》,作為讀者的您會看到最為詳盡和真實的訴說。
圖書目錄
居里夫人傳
屈辱的童年
學生生活(精讀)
農村生活
家庭教師(精讀)
回到華沙
來到巴黎
認識皮埃爾
激動人心的科學時代(精讀)
艱難的拼搏
獲得博士學位
榮獲諾貝爾獎(精讀)
飛來橫禍
接替皮埃爾的工作(精讀)
再次榮獲諾貝爾獎
戰爭中的居里夫人(精讀)
難忘的美國之行
大自然之子
小小製作家
這個孩子變了
格蘭瑟姆鎮的中學時代
劍橋的孤獨者(精讀)
不尋常的學生(精讀)
天才的思索
為學習機會而應試
避災歸鄉
鄉間奇蹟
重返劍橋(精讀)
研究員生活
年輕的教授
加入皇家學會
與胡克的爭論
巨著《光學》
“咖啡館打賭”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思想方法的基礎
涉足政界
皇家學會會長
忽視生活的人
心路歷程
晚年之爭
牛頓建立微積分
牛頓對光學的三大貢獻
牛頓構築力學大廈
牛頓對天文學的貢獻
牛頓在中國
文摘
瑪麗婭對農村情有獨鐘。在農村,瑪麗婭可以大膽地用波蘭話講故事,可以盡情地唱波蘭歌曲,而且用不著總是提防爸爸那所學校的校長伊萬諾夫。伊萬諾夫不學無術,但就因為他是一個俄國人,就有資格當校長。他鬼鬼祟祟,常常像鬼魂一樣在學校里到處遊蕩,搞突然襲擊,看有哪些學生因疏忽而寫了波蘭詞語,或暗地講波蘭話……啊,那是一種多么屈辱而又難以忍受的生活喲!
但是,到了農村,一切返璞歸真,連空氣里都透著一種難以形容的恬適和寧靜……
瑪麗婭和哥哥、姐姐們在假期里充分地享受著大自然賦予他們的美麗。他們簡直成了野孩子。他們的爸爸媽媽都是教育家,知道大自然對於孩子們的重要性。
二姐布羅妮婭有時對學習字母感到厭煩了,就會以“老師”的架子命令小妹妹把紙板上的字母按不同的次序排列,當小妹妹排錯了的時候,布羅妮婭就會傲氣十足地教訓瑪麗婭:
“哎呀,你怎么這么可笑呀!這個字母應該放在這兒……呶,這樣就對了。”
但布羅妮婭的“老師”沒當多久,瑪麗婭就讓布羅妮婭和父母親大吃了一驚。
有一天早晨,布羅妮婭正在父母面前結結巴巴地朗讀一段簡單的課文。瑪麗婭看見二姐那么艱難地朗讀,覺得不可理解,於是下意識地把姐姐的課本拿過來,非常流利地念起來……當她正念得十分得意時,忽然發覺室內一片寂靜,父母和布羅妮婭都驚訝地望著瑪麗婭。瑪麗婭被這種寂靜嚇懵了,以為自己作出了極不得體的事,就囁嚅地說:
“我不是故意的,我……請你們原諒我……我真不是故意的……”
其實她理解錯了,父母和二姐的突然默不作聲,並不是覺得她做了什麼不得體的事,而是因為他們感到驚訝:她怎么念得這么好?並沒有人教過瑪麗婭讀書啊!
父母由此發現瑪麗婭是一個非常聰明、記憶力特彆強的女孩子,這使他們高興:也許他們的瑪麗婭今後可能成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呢!但他們並沒有因為發現瑪麗婭有天分,就讓瑪麗婭去看更多的書,提早背誦名人的詩歌,提前學習一些課程……他們知道這種揠苗助長的方法,會損害兒童的好奇心和幼小而脆弱的心靈。他們儘量讓瑪麗婭少接觸書,讓她到美麗、變幻的大自然中去領略大自然的神韻,傾聽大自然的天籟。書本上抽象的內容.開始也許會讓孩子感到好奇,但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感到單調、乏味,多半會從此厭惡書籍,或過早地成熟而不願意接近大自然。那才是教育的真正失敗啊!
之後,當瑪麗婭想找書看時,媽媽總是委婉地說:“親愛的,你的積木呢?你能夠架起一座橋樑嗎?”
要不就打開窗戶,指著那湛藍的天空,神往地說:“小瑪麗婭……瞧,那朵白雲多么像一座城堡呀,我們出去仔細瞧瞧,好嗎?”
美麗、文雅、溫柔的媽媽,會講許多好聽的波蘭民間故事和童話故事,還會彈鋼琴、唱波蘭民間歌謠。當瑪麗婭依偎在媽媽身邊,聽媽媽搖晃著身體唱著動聽的歌曲時,她感到這真是生活中最幸福的時刻,這美好的時刻如果能永遠延續下去該有多好啊!
可是,小小的瑪麗婭也有感到不愉快甚至有些恐懼的時候——那就是爸爸常和一些到家造訪的叔叔伯伯們低聲而憤慨地談論校長伊萬諾夫的種種劣跡。
有一天,瑪麗婭和大姐散步回來,聽見爸爸和一位同事正在氣憤地談論著什麼。
“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那位同事說,“你用不著和伊萬諾夫校長去爭長論短,不值得與這種人生氣……”
“話雖是這么說,”爸爸怒氣未消地說,“但他也太過分啦!一個小孩子在作業里由於疏忽寫了幾個波蘭的詞語,這對於一個生長和生活在波蘭的小孩子來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嘛,他居然發那么大的火,惡魔般地訓斥可憐的學生,我能忍受嗎?”
“是啊,可是……”
瑪麗婭相信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從來都不發火,現在卻滿臉怒氣,一定是那個住在大樓右邊的校長伊萬諾夫太可惡了。否則,爸爸是不會生氣的。
不久,屈辱和悲哀的日子讓這個知識分子家庭陷人了可怕的混亂和悲慘的境地。瑪麗婭注定要經受人生的第一次煉獄。
這些屈辱和悲哀,與波蘭整個國家、整個民族的不幸緊密相關。
在18世紀末的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波蘭先後三次被普魯士、奧地利和沙俄瓜分,其中俄國是瓜分和滅亡波蘭的罪魁禍首。在這三次瓜分中,俄國得到波蘭62%的領土,普魯士得到20%的領土,奧地利得到18%的領土。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俄國又攫取了奧地利和普魯士所占領的大部分波蘭領土,並在這部分領土上建立了波蘭王國,俄國沙皇自任命為波蘭國王。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這樣長久被異族殘酷鎮壓、占領和統治的特殊歷史,使波蘭人民,尤其是知識分子,在心理上有一種獨特的銘記,即一種對國家獨立和主權特有的敏感。瑪麗婭的父親更是一位民族自尊心十分強烈的知識分子,他對形式上已不存在的祖國,從來沒有忘懷。
在家裡,他常常向幾個孩子講述可愛的波蘭,教他們學習波蘭語,唱波蘭的革命歌曲。而且在學校里,對於老師私下講授波蘭語和波蘭歷史,不僅不加反對,還向老師暗示:要機靈,別讓伊萬諾夫那幫人抓到把柄。
久而久之,俄國統治者還是知道了這種非常讓他們惱火的事情,校長在得到許多確鑿的訊息後,決心要剷除這位“不識相”的副督學。
1873年秋季,6歲的瑪麗婭要上學了,這使瑪麗婭感至lJ高興極了:現在我是學生了,媽媽和爸爸總不會再有什麼理由反對我多看書吧?但與這種歡欣、興奮同時而來的打擊讓全家一下子陷入了悲慘的境地。媽媽的肺病越來越嚴重,不斷地吐血,以往美麗、溫柔的媽媽,現在完全變了樣兒,人們再也無法從這位病婦身上想像她以前的風韻。
禍不單行,正在這時,伊萬諾夫校長罷免了任職6年之久的副督學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這樣一來,爸爸雖然還可以繼續教書,但一是工資減少,二是要搬出學校免費提供的寬敞住宅,需要自己到校外去租房住。
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只好到校外尋找住處。但家境的困難怎么克服呢?久病的妻子需要繼續住療養院,5個兒女要上學……剛直不阿、絕不肯奴顏婢膝的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勇敢地挑起了這副重擔。他決定將租來的房子收幾個住宿的學生。這事當然得和孩子們商量一下,他把5個孩子叫到身邊婉轉地說:
“有幾個外地學生想找住宿的地方,我想,你們的媽媽去療養了,我們就可以騰出一間房子讓幾個學生來住,當然,他們要交飯錢和房租。我想,住進來兩三個人還是可以的吧?”
海拉在什麼時候都能使自己快樂起來,聽了爸爸的話,她高興地大聲說:
“爸爸還可以輔導這些學生!我看呀,爸爸只要把這訊息透露出去,保準報名的人多得很,我們可得挑選那些最好的學生啊!”
爸爸悽然而充滿愛意地對海拉說:
“你總是會誇大事情……”
為了媽媽的健康,為了克服窮困帶來的許多問題,5個孩子非常明白應該做出何種選擇。P5-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