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細菌世界歷險記》內容簡介:在這本書中,高士其爺爺徹底揭去了科學神秘的面紗。他用擬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深奧、神秘的科學講得形象生動,明白曉暢。他以其詩人的情懷和極具人性化的筆觸,為讀者展現了一個精妙的科學世界,讓讀者在與其零距離接觸的同時,又能沐浴文學的清輝,樂享知識繁榮滋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細菌世界歷險記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296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高士其 李觀政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317518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編輯推薦,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細菌世界歷險記》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中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他清華大學畢業後留學美國,23歲時,因科學實驗意外感染病毒,留下嚴重後遺症,最後全身癱瘓。高士其畢生致力於中國的科學普及教育事業,撰寫了數百萬字的科普作品。他作為科學與智慧的象徵而被全國億萬青少年親切稱呼為“高士其爺爺”。
圖書目錄
導讀
科學童話:菌兒自傳
我的名稱
我的籍貫
我的家庭生活
無情的火
水國紀游
生計問題
呼吸道的探險
肺港之役
吃血的經驗
乳峰的回顧
食道的占領
腸腔里的會議
清除腐物
土壤革命
經濟關係
科學小品:細菌與人
人生七期
人身三流
色——談色盲
聲——爆竹聲中話耳鼓
香——談氣味
味——說吃苦
觸——清潔的標準
細菌的衣食住行
細菌的大菜館
細菌的形態
細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論
清水和濁水
地球的繁榮與土壤的
勞動者
細菌學的第一課
毒菌戰爭的問題
兇手在哪兒
科學趣談:細胞的不死
精神
細胞的不死精神
單細胞生物的性生活
新陳代謝中蛋白質的
三種使命
民主的纖毛細胞
紙的故事
漫談粗糧和細糧
煉鐵的故事
談眼鏡
“天石”
灰塵的旅行
電的眼睛
鏡子的故事
摩擦
熱的旅行
溫度和溫度計
從歷史的視窗看
技術革命
土壤世界
水的改造
衣料會議
光和色的表演
血的冷暖
星際旅行家離開
地球以前
談壽命
未來的旅行
蜜蜂的故事
莊稼的朋友和敵人
大海的寶藏
大力宣傳戒菸
笑
痰
夢幻小說
後記
科學童話:菌兒自傳
我的名稱
我的籍貫
我的家庭生活
無情的火
水國紀游
生計問題
呼吸道的探險
肺港之役
吃血的經驗
乳峰的回顧
食道的占領
腸腔里的會議
清除腐物
土壤革命
經濟關係
科學小品:細菌與人
人生七期
人身三流
色——談色盲
聲——爆竹聲中話耳鼓
香——談氣味
味——說吃苦
觸——清潔的標準
細菌的衣食住行
細菌的大菜館
細菌的形態
細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論
清水和濁水
地球的繁榮與土壤的
勞動者
細菌學的第一課
毒菌戰爭的問題
兇手在哪兒
科學趣談:細胞的不死
精神
細胞的不死精神
單細胞生物的性生活
新陳代謝中蛋白質的
三種使命
民主的纖毛細胞
紙的故事
漫談粗糧和細糧
煉鐵的故事
談眼鏡
“天石”
灰塵的旅行
電的眼睛
鏡子的故事
摩擦
熱的旅行
溫度和溫度計
從歷史的視窗看
技術革命
土壤世界
水的改造
衣料會議
光和色的表演
血的冷暖
星際旅行家離開
地球以前
談壽命
未來的旅行
蜜蜂的故事
莊稼的朋友和敵人
大海的寶藏
大力宣傳戒菸
笑
痰
夢幻小說
後記
後記
1995年第一屆全國科普大會召開時,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高士其的遺產》。該記者走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看到了一度在七十年代末期,八十年代紅紅火火的科普創作,書籍、報刊、雜誌的情況。與現今科普創作、書籍寥落的情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對比。而一個先進發達的國家,它的科學刊物、科普刊物與文學刊物的比例應該是五比一或六比一。這是全民科學化進程不可缺少的環節,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是科技專業戶或科技工作者。
2002年全國人大、政協會上一位女委員提出了綠色科普的概念。何為“綠色科普”,她認為,社會也普遍認為“兩院院士寫科普,實質上是科而不普,因而應由科學家出命題、內容、框架,由文學家進行創作和加工。”實際上這個問題早在20世紀30年代高士其先生的科普創作中就已經解決。高老把科學、文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達到了藝術上高度和諧的統一。高士其在科普作品中不僅用擬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深奧、神秘的科學講得農婦與孩子都能明白。所以,他創作的一系列優美流暢、膾炙人口的作品流傳至今,啟迪了一代又一代人走向科學的道路。
時間再回溯到1999年,《人民日報》一篇文章的標題這樣寫道:高士其的傳人在哪裡?文章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今天的時代產生不了高士其這樣的科普大家?這個問題迄今未有答案,因而在高士其百年誕辰之際,我們有必要追溯一下高士其的成長道路。
那么高士其是怎樣成長的呢?我們可以理解為文化的高士其、科學的高士其和哲學的高士其。
因為任何一個領域大家的成長必須是文、理、哲三者並重,如果以一個大樹來比喻的話,那么文化就是大樹的樹根,哲學則是大樹的升華。而政治、經濟、哲學、科學、教育、醫學、藝術都是這棵大樹上所結的果實。由此可見文化基礎的重要性。
恰恰是這樣(讀《文化道論》),高士其在三歲時,就讀了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幼學須知“雲淡風輕正午天……”、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此外,還有《增廣賢文》等書,而做人的基本道理也盡在這些簡單的經典之中了。四歲時,又讀了孔子的《大學》《中庸》,一篇八百字的《大學》他整整背誦了八百遍,倒背如流。每逢家裡來客人時,祖父就把小高士其叫出來,當眾背誦。高士其則搖頭晃腦地、吐字清晰地背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幼小的高士其雖然不懂這些古文的明確意涵,但卻充滿了莫名的喜悅和興奮。他隱約地感到在這些語言文字後面,是一個精神世界的大門。
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幼時所背誦的經典字義,都一一的消化、理解和吸收了。文化的原理、傳承的精神、歷史的使命感也隨之而建立了,當然,這與那個時代中國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備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壓和凌辱密切相關。
高士其在國小時期,幾乎閱讀了所有的中國古典小說,如《封神榜》《包公案》《濟公案》《儒林外史》《今古傳奇》《徐霞客遊記》《子不語》《薛仁貴》《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紅樓夢》《西廂記》《施公案》《說岳》《七俠五義》,也包括一些翻譯過來的西方文學,如《小說月報》《福爾摩斯探案集》《黑奴籲天錄》,等等。同時,高士其白天在福州明倫國小上學,晚上在家祖父繼續教他四書五經。這些都奠定了高士其深厚的文化基礎和文學造詣。
高士其六七歲時,開始接觸自然科學,他的一位叔叔給他講了細菌、病毒和微生物的知識。使他在腦海中浮起了對微觀世界的好奇與探索。在此後的明倫國小和清華留美預備學校中,高士其正式接受了自然科學的教育。在對自然科學的學習中,他全面發展而又重點突出,他熱愛化學,每次做化學實驗時都十分準確。因此,他懷抱化學救國的遠大理想,同時,他也喜歡數學,他為數學的奇妙變化而感到入迷,他還對微小的生物世界充滿了興趣。由於興趣廣泛,愛好眾多,他獲得了“博物學獎章”。赴美留學後,他在自然科學方面又得到進一步的深造,這些都自不待言。
……
1958年,周恩來總理批准在建國門古觀象台旁,為高士其建立一座符合他身體狀況和生活需要的特殊住宅,並圈以很大的院落。但高士其認為與機關的同志們離得太遠了,隔絕了與民眾的聯繫,他更願意在機關大樓旁安家。於是就在全國科協所在地建立了一幢普通的二層小樓,這就是今天被人們所稱為的“高士其小樓”。
小樓落成以後,每逢星期六、日,節假日都賓客盈門、絡繹不絕。在三年困難時期,機關的同事和青年朋友們經常在這裡可以享受到高士其為他們提供的香菸、奶糖、餅乾等稀有物品。記得六十年代初期,每天下班後,高士其喜歡在機關大門口等候下班的人們,與之親切地交談。
而當“文革”的風暴來臨時,人們都紛紛躲避他,遠他而去:他為此深感痛苦和不解。
從“文革”後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他轉了數千封人民來信,大都是冤假錯案、學非所用、分居兩地、工資工齡不合理,等等。
他不僅僅是將所學的知識回報給人類,他也以實際行動反哺著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民。上海有一家人曾經全家被打成反革命,經過他長達七八年堅持不懈地轉信和督辦,反革命家庭變成了光榮之家。
的確,在父親身邊的幾十年間,我從不記得他恨過什麼人,耿耿於懷什麼人。因為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他難以釋懷的,因為他是一個大寫的人,他是屬於人民的人,他把自己和人民融為一體。並為了他所愛的人民和青少年,孜孜不倦地從事創作,從他的創作中,他仿佛看到了祖國的美好未來和人類的整體升華。正如高士其在他晚年的一段格言哲理警句中說道: “不能構想,人類社會如果沒有知識能夠發展到今天,或許,人類早已消亡,或許,人類還在黑暗的深淵中踽踽行走。的確,沒有知識,人類就不可能把自己塑造成具有高度理性思維的崇高形象。”這不僅是一種思想和精神,也正是高士其的人民性之所在。
歷史發展到今天,新的時代,新的世紀,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高士其,走近高士其,理解高士其,與高士其的精神融為一體。
七十年前,高士其把帶“人”字旁, “金”字旁的名字改掉了,他毅然宣布“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錢”,這黃鐘大呂般的振聾發聵的聲音,標誌著高士其從小我、個我、私我走向了大我、忘我乃至無我的境界。
這一境界是什麼呢?這就是中國五千年乃至八千年傳統文化的聖賢精神,高士典睜恰就是聖賢精神的—個繼承人,一個代表。看到人民的苦難、民族的危厄,高士其毅然宣布放棄自己的一切私利而無所畏瞑地去追求真理和大光明境界,這就是高士其改名的意義。宛如鄧小平的幼年,他的名字叫“鄧先聖”,11歲時,又改名為“鄧希賢”。17歲赴法國勤工儉學時,才改名為“鄧小平”,這意味著他與人民更加的接近與平等。可以說,這二者的意義是如出一轍而無分別的。
同時,高士其是人類現代精神的立交橋,融匯了科學、文化、政治、教育,等等。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左翼聯盟,乃至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莫不與之息息相關。為此,他是立體的,他匯聚了多方面的意義和象徵。
今天我們讀高士其的書,走高士其的路,成為高士其一樣的人;成為高士其那樣的科學家,高士其那樣的作家,高士其那樣的教育家;成為具有高士其精神的在各種工作崗位與領域的人才和棟樑,依然是時代的呼喚,社會的呼喚和人民的呼喚。
由此我們可以說,永恆的高士其,永恆的經典,人類的高士其,人類的經典。因為高士其和他的作品都是在集大成的基礎上而誕生的,集大成的東西是優秀的,而優秀的東西也都是集大成的。
高志其
2008年10月20日
2002年全國人大、政協會上一位女委員提出了綠色科普的概念。何為“綠色科普”,她認為,社會也普遍認為“兩院院士寫科普,實質上是科而不普,因而應由科學家出命題、內容、框架,由文學家進行創作和加工。”實際上這個問題早在20世紀30年代高士其先生的科普創作中就已經解決。高老把科學、文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達到了藝術上高度和諧的統一。高士其在科普作品中不僅用擬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深奧、神秘的科學講得農婦與孩子都能明白。所以,他創作的一系列優美流暢、膾炙人口的作品流傳至今,啟迪了一代又一代人走向科學的道路。
時間再回溯到1999年,《人民日報》一篇文章的標題這樣寫道:高士其的傳人在哪裡?文章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今天的時代產生不了高士其這樣的科普大家?這個問題迄今未有答案,因而在高士其百年誕辰之際,我們有必要追溯一下高士其的成長道路。
那么高士其是怎樣成長的呢?我們可以理解為文化的高士其、科學的高士其和哲學的高士其。
因為任何一個領域大家的成長必須是文、理、哲三者並重,如果以一個大樹來比喻的話,那么文化就是大樹的樹根,哲學則是大樹的升華。而政治、經濟、哲學、科學、教育、醫學、藝術都是這棵大樹上所結的果實。由此可見文化基礎的重要性。
恰恰是這樣(讀《文化道論》),高士其在三歲時,就讀了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幼學須知“雲淡風輕正午天……”、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此外,還有《增廣賢文》等書,而做人的基本道理也盡在這些簡單的經典之中了。四歲時,又讀了孔子的《大學》《中庸》,一篇八百字的《大學》他整整背誦了八百遍,倒背如流。每逢家裡來客人時,祖父就把小高士其叫出來,當眾背誦。高士其則搖頭晃腦地、吐字清晰地背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幼小的高士其雖然不懂這些古文的明確意涵,但卻充滿了莫名的喜悅和興奮。他隱約地感到在這些語言文字後面,是一個精神世界的大門。
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幼時所背誦的經典字義,都一一的消化、理解和吸收了。文化的原理、傳承的精神、歷史的使命感也隨之而建立了,當然,這與那個時代中國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備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壓和凌辱密切相關。
高士其在國小時期,幾乎閱讀了所有的中國古典小說,如《封神榜》《包公案》《濟公案》《儒林外史》《今古傳奇》《徐霞客遊記》《子不語》《薛仁貴》《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紅樓夢》《西廂記》《施公案》《說岳》《七俠五義》,也包括一些翻譯過來的西方文學,如《小說月報》《福爾摩斯探案集》《黑奴籲天錄》,等等。同時,高士其白天在福州明倫國小上學,晚上在家祖父繼續教他四書五經。這些都奠定了高士其深厚的文化基礎和文學造詣。
高士其六七歲時,開始接觸自然科學,他的一位叔叔給他講了細菌、病毒和微生物的知識。使他在腦海中浮起了對微觀世界的好奇與探索。在此後的明倫國小和清華留美預備學校中,高士其正式接受了自然科學的教育。在對自然科學的學習中,他全面發展而又重點突出,他熱愛化學,每次做化學實驗時都十分準確。因此,他懷抱化學救國的遠大理想,同時,他也喜歡數學,他為數學的奇妙變化而感到入迷,他還對微小的生物世界充滿了興趣。由於興趣廣泛,愛好眾多,他獲得了“博物學獎章”。赴美留學後,他在自然科學方面又得到進一步的深造,這些都自不待言。
……
1958年,周恩來總理批准在建國門古觀象台旁,為高士其建立一座符合他身體狀況和生活需要的特殊住宅,並圈以很大的院落。但高士其認為與機關的同志們離得太遠了,隔絕了與民眾的聯繫,他更願意在機關大樓旁安家。於是就在全國科協所在地建立了一幢普通的二層小樓,這就是今天被人們所稱為的“高士其小樓”。
小樓落成以後,每逢星期六、日,節假日都賓客盈門、絡繹不絕。在三年困難時期,機關的同事和青年朋友們經常在這裡可以享受到高士其為他們提供的香菸、奶糖、餅乾等稀有物品。記得六十年代初期,每天下班後,高士其喜歡在機關大門口等候下班的人們,與之親切地交談。
而當“文革”的風暴來臨時,人們都紛紛躲避他,遠他而去:他為此深感痛苦和不解。
從“文革”後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他轉了數千封人民來信,大都是冤假錯案、學非所用、分居兩地、工資工齡不合理,等等。
他不僅僅是將所學的知識回報給人類,他也以實際行動反哺著曾經幫助過他的人民。上海有一家人曾經全家被打成反革命,經過他長達七八年堅持不懈地轉信和督辦,反革命家庭變成了光榮之家。
的確,在父親身邊的幾十年間,我從不記得他恨過什麼人,耿耿於懷什麼人。因為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他難以釋懷的,因為他是一個大寫的人,他是屬於人民的人,他把自己和人民融為一體。並為了他所愛的人民和青少年,孜孜不倦地從事創作,從他的創作中,他仿佛看到了祖國的美好未來和人類的整體升華。正如高士其在他晚年的一段格言哲理警句中說道: “不能構想,人類社會如果沒有知識能夠發展到今天,或許,人類早已消亡,或許,人類還在黑暗的深淵中踽踽行走。的確,沒有知識,人類就不可能把自己塑造成具有高度理性思維的崇高形象。”這不僅是一種思想和精神,也正是高士其的人民性之所在。
歷史發展到今天,新的時代,新的世紀,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高士其,走近高士其,理解高士其,與高士其的精神融為一體。
七十年前,高士其把帶“人”字旁, “金”字旁的名字改掉了,他毅然宣布“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錢”,這黃鐘大呂般的振聾發聵的聲音,標誌著高士其從小我、個我、私我走向了大我、忘我乃至無我的境界。
這一境界是什麼呢?這就是中國五千年乃至八千年傳統文化的聖賢精神,高士典睜恰就是聖賢精神的—個繼承人,一個代表。看到人民的苦難、民族的危厄,高士其毅然宣布放棄自己的一切私利而無所畏瞑地去追求真理和大光明境界,這就是高士其改名的意義。宛如鄧小平的幼年,他的名字叫“鄧先聖”,11歲時,又改名為“鄧希賢”。17歲赴法國勤工儉學時,才改名為“鄧小平”,這意味著他與人民更加的接近與平等。可以說,這二者的意義是如出一轍而無分別的。
同時,高士其是人類現代精神的立交橋,融匯了科學、文化、政治、教育,等等。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左翼聯盟,乃至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莫不與之息息相關。為此,他是立體的,他匯聚了多方面的意義和象徵。
今天我們讀高士其的書,走高士其的路,成為高士其一樣的人;成為高士其那樣的科學家,高士其那樣的作家,高士其那樣的教育家;成為具有高士其精神的在各種工作崗位與領域的人才和棟樑,依然是時代的呼喚,社會的呼喚和人民的呼喚。
由此我們可以說,永恆的高士其,永恆的經典,人類的高士其,人類的經典。因為高士其和他的作品都是在集大成的基礎上而誕生的,集大成的東西是優秀的,而優秀的東西也都是集大成的。
高志其
2008年10月20日
編輯推薦
一直以來,科學都以一種神秘的、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姿態高高在上,令普通老百姓和小讀者們望而卻步。不管科學的世界有多么精彩,似乎都是曲高和寡,少了觀眾的掌聲……在這本《細菌世界歷險記》中,高士其爺爺徹底揭去了科學神秘的面紗。他用擬人化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深奧、神秘的科學講得形象生動,明白曉暢。他以其詩人的情懷和極具人性化的筆觸,為讀者展現了一個精妙的科學世界,讓讀者在與其零距離接觸的同時,又能沐浴文學的清輝,樂享知識繁榮滋養。
目錄
名師1+1導讀方案
一、了解細菌的來龍去脈,積累科學知識
二、培養衛生習慣,提高健康意識
三、學習體會優美生動的語言,提高寫作水平
四、休會作者的愛國情感,培養愛國情操
科學童話:菌兒自傳
我的名稱
我的籍貫
我的家庭生活
無情的火
水國紀游
生計問題
呼吸道的探險
肺港之役
吃血的經驗
乳峰的回顧
食道的占領
腸腔里的會議
清除腐物
土壤革命
經濟關係
科學小品:細菌與人
人生七期
人身三流
色——談色盲
聲——爆竹聲中話耳鼓
香——談氣味
味——說吃苦
角蟲——清潔的標準
細菌的衣食住行
細菌的大菜館
細菌的形態
細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論
清水和濁水
地球的繁榮與土壤的勞動者
田菌學的第一課
毒菌戰爭的問題
兇手在哪兒
科學趣談:細胞的不死精神
細胞的不死精神
單細胞生物的性生活
新陳代謝中蛋白質的三種使命
民主的纖毛細胞
紙的故事
漫談粗糧和細糧
煉鐵的故事
談眼鏡
“天石”
灰塵的旅行
電的眼睛
鏡子的故事
摩擦
熱的旅行
溫度和溫度計
從歷史的視窗看技術革命
土壤世界
水的改造
衣料會議
光和色的表演
血的冷暖
星際航行家離開地球以前
談壽命
未來的旅行
蜜蜂的故事
莊稼的朋友和敵人
大海的寶藏
大力宣傳戒菸
笑
痰
夢幻小說
後記
一、了解細菌的來龍去脈,積累科學知識
二、培養衛生習慣,提高健康意識
三、學習體會優美生動的語言,提高寫作水平
四、休會作者的愛國情感,培養愛國情操
科學童話:菌兒自傳
我的名稱
我的籍貫
我的家庭生活
無情的火
水國紀游
生計問題
呼吸道的探險
肺港之役
吃血的經驗
乳峰的回顧
食道的占領
腸腔里的會議
清除腐物
土壤革命
經濟關係
科學小品:細菌與人
人生七期
人身三流
色——談色盲
聲——爆竹聲中話耳鼓
香——談氣味
味——說吃苦
角蟲——清潔的標準
細菌的衣食住行
細菌的大菜館
細菌的形態
細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論
清水和濁水
地球的繁榮與土壤的勞動者
田菌學的第一課
毒菌戰爭的問題
兇手在哪兒
科學趣談:細胞的不死精神
細胞的不死精神
單細胞生物的性生活
新陳代謝中蛋白質的三種使命
民主的纖毛細胞
紙的故事
漫談粗糧和細糧
煉鐵的故事
談眼鏡
“天石”
灰塵的旅行
電的眼睛
鏡子的故事
摩擦
熱的旅行
溫度和溫度計
從歷史的視窗看技術革命
土壤世界
水的改造
衣料會議
光和色的表演
血的冷暖
星際航行家離開地球以前
談壽命
未來的旅行
蜜蜂的故事
莊稼的朋友和敵人
大海的寶藏
大力宣傳戒菸
笑
痰
夢幻小說
後記
序言
了解細菌的來龍去脈。積累幣斗學知識
高士其以幽默的筆調,輕鬆活潑、通俗易
懂的語言介紹了枯燥難懂的科學知識,
為我們積累科學知識提供了良好的途
徑。比如在《菌兒自傳》中,他介
紹了細菌的種類、大小,以及它們
被人類發現的歷程等等,使讀者對細
菌這一我們每天都會接觸,但是又難
以看見的微生物有了詳細的了解。
培養衛生習慣,提高健康意識
了解了關於細菌的知識,我們就
知道很多不好的習慣都容易導致細菌的
滋長,比如飯前不洗手,很容易就會把
手上的有害細菌帶到體內,可能會導致
肚子疼痛等疾病。了解了這些,我們就
要提高健康意識,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
好的衛生習慣。
學習體會優美生動的語言.提高寫作水平
雖然這是一本介紹科學知識的科普作
品,可是它卻不像一般的科普作品那樣枯
燥無味,這是因為作者用了擬人化的
手法和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辭,
語言活潑風趣,讀者在閱讀時會感
到輕鬆愉悅。比如:那些像小紙傘
似的東西,黑圓圓的蓋,硬短短
的柄,實是我們菌族裡的大漢。
高士其以幽默的筆調,輕鬆活潑、通俗易
懂的語言介紹了枯燥難懂的科學知識,
為我們積累科學知識提供了良好的途
徑。比如在《菌兒自傳》中,他介
紹了細菌的種類、大小,以及它們
被人類發現的歷程等等,使讀者對細
菌這一我們每天都會接觸,但是又難
以看見的微生物有了詳細的了解。
培養衛生習慣,提高健康意識
了解了關於細菌的知識,我們就
知道很多不好的習慣都容易導致細菌的
滋長,比如飯前不洗手,很容易就會把
手上的有害細菌帶到體內,可能會導致
肚子疼痛等疾病。了解了這些,我們就
要提高健康意識,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
好的衛生習慣。
學習體會優美生動的語言.提高寫作水平
雖然這是一本介紹科學知識的科普作
品,可是它卻不像一般的科普作品那樣枯
燥無味,這是因為作者用了擬人化的
手法和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辭,
語言活潑風趣,讀者在閱讀時會感
到輕鬆愉悅。比如:那些像小紙傘
似的東西,黑圓圓的蓋,硬短短
的柄,實是我們菌族裡的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