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聽雨》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開篇從酒醒寫起,直言道“誰說破愁須仗酒,酒醒後,心翻罪。”隨即聽到窗外秋雨潺潺,不禁憶起前情,對詞人來說,已成絕望。下片繼續從景人手,官宦生活中的波動更令詞人懷念與亡妻的閒適生活。全詞通過對秋雨的描寫,將自己對亡妻的思念表達地淋漓盡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水·聽雨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秋水1·聽雨
誰道破愁須仗酒,酒醒後,心翻2醉。正香銷翠被3,隔簾驚聽,那又是、點點絲絲和淚。憶剪燭幽窗小憩4,嬌夢垂成,頻喚覺一眶秋水。
依舊亂蛩5聲里,短檠6明滅,怎教人睡。想幾年蹤跡,過頭風浪7,只消受、一段橫波8花底。向擁髻燈前提起9。甚日還來,同領略、夜雨空階滋味。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秋水:納蘭自度曲。
- 翻:同“反”。
- 香銷翠被:喻指愛妻已不在身邊,自己孤單寂寞。
- “憶剪燭”句:意謂曾經一同在小窗前休息,剪燭夜話。
- 蛩(qióng):蟋蟀。
- 短檠(qíng):短柄之燈。
- 過頭風浪:渝指生活中不十分平靜。
- 橫波:水波閃動,比喻女子轉動的眼睛。賀鑄《憶仙姿》:“羅綺叢中初見,理鬢橫波流轉。”
- “向擁髻”句:意謂在燈燭前對著你擁髻相問的情景。向,與、對之意,介詞。擁髻(jì):捧持著髮髻,是為女子心境淒涼之情態。
白話譯文
誰說借酒可以緩解愁緒?酒醒之後反而愈加心碎。此時薰香燃盡,我獨自擁著被子,聽簾外淅淅雨聲,不由得回憶起當初同她一起在小窗下剪燭和休憩。剛剛夢到又和她一起,卻忽然醒了,兩眼滿是淚水。
蟋蟀依然在窗外嗚叫,燈火熄滅,這境況愈發令人難以入睡。回想幾年來生活動盪不安,只有和她在一起的時候才覺得溫暖。如今提起這段往事,越發令人傷感。聽我話舊的人哪,你何時再來和我一起感受,這夜雨滴落在空蕩蕩的台階上那種淒涼滋味呢?
創作背景
該詞具體創作年份未知。康熙十六年(1677)盧氏因難產不幸去世,妻子離世後,納蘭的日子,秋雨綿綿,恨綿綿。這首詞就是納蘭為了懷念妻子而寫。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裡所說的“雨”顯然是指秋雨,詩人聽到秋雨聲聲而生情動感。
上片劈頭三句先說借酒澆愁不但解不開愁,反倒愁上添愁了。這裡就先為全篇定下了基調。接下三句說正在孤眠難禁的時候,忽聽到簾外的雨聲,而那點點絲絲的雨不也是離人眼中的淚。又三句則是由聽雨而惹來的回憶,憶起了同她在窗前小憩,把她從夢中喚醒時那秋水般的雙眼,那情那景仿佛就在面前。
下片說而今情景依舊,可面對著短檠燈,忽明忽暗,怎么也不能入睡。這又使詩人轉念想到幾年來的宦海里浮沉,心情悒鬱,而在這令他不快的遊宦中,只有她伴我在花下時,那美麗的眼波使我安慰了。最後三句再轉,又憶起當初燈前相問的情景來,說當日曾一同領略過夜雨空階滋味,如今雨聲依然,可人卻不在身邊了。詞之筆勢靈動,忽此忽彼,忽眼前實景,忽憶舊鋪敘,寫得撲朔淒迷,幽恨深長。“想幾年蹤跡,過頭風浪”等語,又頗含身世之感,耐人尋味。
斯人去後,詩人的生命里只剩下“亂蛩聲里,短檠明滅”,漫長的秋夜,雨滴敲打著空階無法人眠。年輕的納蘭不知獨自熬過了多少個失眠夜,他也曾想過借酒澆愁,得出的結論卻是“誰道破愁須仗酒?”這酒醒後,心反而醉得更深,痛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