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夕寄懷契上人
- 作者:皇甫曾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秋夕寄懷契上人
已見槿花朝委露,獨悲孤鶴在人群。
真僧出世心無事,靜夜名香手自焚。
窗臨絕澗聞流水,客至孤峰掃白雲。
更想清晨誦經處,獨看松上雪紛紛。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槿花:木槿的花。朝:早晨。委露:被露打壞。委,棄。
2.孤鶴:比喻孤特高潔之人。
3.真僧:戒律精嚴的和尚。出世:出家,脫離紅塵俗世。
4.絕澗: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澗。聞:聽聞、聽見。
白話譯文
我早晨看見木槿的花被露打壞,孤特高潔之人獨自在人群中悲傷。
戒律精嚴的和尚心中沒有煩惱的事情,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點燃名香焚燒。
聽見臨近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水,旅客到了這座山峰也會遙望白雲。
想清晨趺坐這裡誦讀經書,僧人卻在松柏旁賞紛紛落下的雪花。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大曆十年(775)左右。這並非一首泛然相寄的詩,詩人乃是因驚生悔,因悔生悟,因悟生慕,於是作此詩寄上高僧。便算一通大懺悔文。
作品鑑賞
作品賞析
該詩首聯以槿花之朝開暮落點出人生無常之義。進而又自喻為人中孤鶴,大有“眾人昭昭,我獨昏昏。眾人察察,我獨悶悶”(《老子》)之無限感慨。一個“悲”字,也不知道他是悲自己知音難覓呢,還是悲眾人沉迷生死。此時詩人頓時想起了方外好友,於是寫到“真僧出世心無事,靜夜名香手自焚”,藉此也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感悟。只有“心無事”才是“真僧出世”。出不出世,關鍵在心。“靜夜名香手自焚”的旨趣歸於一個“自”字。要想心中無事,還須自己用功,自己承當,他人替代不得,佛祖賜不得。說到底,三世十方也不離這個“自”,眾生本自具足一切清淨功德,只因妄想執著,不得證得。這也是“自作自受”。要解脫,也須從這四個字入手,所謂“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
若了悟自性,則能領會“窗臨絕澗聞流水,客至孤峰掃白雲”也就天然是法身般若。誦經也是看雪,看雪也是誦經,故云“更想清晨誦經處,獨看松上雪紛紛”。更妙的是個“獨”字。道,大而無處,小而無內,所以是孤獨無侶;但也處處是侶,個個親切。
名家點評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郭芹納《詩律》:“這首詩的頸聯與頷聯之間‘失粘’。另外詩中用了兩個‘孤字’,兩個‘獨字’,未免重複。”
作者簡介
皇甫曾(723?~785?)字孝常,天寶十二載(753)進士,歷官殿中侍御史。大曆三年貶為舒州司馬,大曆後期任陽翟令,晚年居家丹陽。《唐才子傳》說其“善詩,出王維之門,與兄(皇甫冉)名望相亞”。又說他“體制清緊,華不勝文,為士林所尚”。與劉長卿、獨孤及、皎然、陸羽等友善。詩有《皇甫曾集》,《全唐詩》存詩48首,編為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