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

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

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是我國最早創辦的醫學高等院校之一。1911年,張詧創辦了通州醫院(即現通大附院)。1912年3月,張謇張詧創辦通州醫院附屬醫科學校,4月通州廢州立縣,通州醫院改稱南通醫院,學校隨之改稱南通醫院附設醫科學校。是年夏,學校更名為南通醫學專門學校,張謇、張詧出任校長。

1927年,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更名為私立南通醫科大學。

1928年8月,與私立南通農科大學、私立南通紡織大學合併組建私立南通大學Nantung University),成為私立南通大學醫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
  • 校訓:祈通中西 以宏慈善
  • 創辦時間:1912年
  • 所屬地區:南通
  • 類別:私立高校
  • 學校類型:中、西醫學
  • 學校屬性:我國最早創辦的醫學高等學校之一
  • 知名校友瞿立衡 顧爾鑰
  • 別名:南通醫學專門學校
抗日戰爭之前,抗日戰爭期間,抗日戰爭勝利後,傑出校友(部分),

抗日戰爭之前

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為回響武昌起義,南通成立了軍政府,張詧為軍政府總司令,熊輔龍為軍醫處軍醫,在城南昭武院創辦了通州醫院(即現通大附院)。
張謇張謇
1912年(民國元年)3月,張謇張詧在南通城南昭武院舊址創辦“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設西醫科。8月,張謇、張詧出資13700餘元,將南通城南古廟昭武院改建為校舍。
學校起初無校舍,借南通廟宇招生授課。張謇派熊省之去日本千葉醫學專門學校學習。熊省之獲學士學位即回國協助張謇、張詧創辦南通醫學專門學校,設西醫科,學制為預科1年、本科4年,校名和教學內容等基本仿效日本。創校初期,張謇請熊省之擔任學校第一主任兼南通醫院院長,並聘請從日本留學回國的李希賢(畢業於千葉醫學專門學校)、趙鑄(畢業於長崎醫學專門學校)任教師兼醫師。
1913年4月,建成房屋73間,迴廊雨道37間。同年,張謇兄弟又出資16400餘元,在學校附近購地11.7畝,擴建南通醫院,供學生實習。
1914年6月,醫院建成,張謇題寫院名”南通醫院“,後改稱附屬醫院(即今天的南通大學附屬醫院)。12月,張謇題寫校訓:“祈通中西,以宏慈善”。
張詧張詧
1916年1月16日,學校舉行首屆畢業典禮,張謇到會致訓詞,勉勵學生“存不欺心”。
1917年,增設中醫科,學制為預科1年、本科4年。張謇主張學生先學中醫數年,然後再學西醫,規定中醫科學生畢業後再學西醫科者免繳學費。
1918年7月,張謇出錢向德國購買X光機、手術器械、化學儀器等大小數百件,充實學校和醫院。
1919年下半年停辦預科。是年,張謇選派10多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去日本三井醫院、順天堂醫院、上井醫院進行畢業實習。之後又派教師和學生去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大阪醫大、神戶醫大等高等學校參觀訪問。
1920年,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聘德國外科專家夏德門(Dred Schel Demann)醫學博士,任南通醫院總醫長兼教員。
南通醫學專門學校 校訓南通醫學專門學校 校訓
1921年在教育部立案後,遵部章取消中醫科。自1912年學校創辦至1926年張謇逝世,南通醫學專門學校先後畢業西醫本科生168名,中醫本科生37名。
1927年,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更名為私立南通醫科大學,醫院更名為南通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改為醫科大學後,學制五年,辦了三屆,第四屆起學制改為六年。
1928年8月,經過私立南通大學籌備委員會五次會議的認真討論和慎重研究,張孝若將私立南通醫科大學、私立南通紡織大學和早在1919年就已定名的私立南通農科大學合併,定名為私立南通大學Nantung University),農、醫、紡三所高校分別成為私立南通大學的農科、醫科、紡科,張孝若出任校長,李希文、王志鴻、張誼分任醫、農、紡織三科科長,醫院更名為南通大學醫科附屬醫院。私立南通大學成立後隨即上報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備案待批。
張孝若張孝若
1928年9月17日,私立南通大學籌備委員會在私立南通大學農科校區召開第五次會議,討論禮聘校董事宜,決定敦聘李煜瀛于右任李宗仁秦汾何玉書錢永銘、張軼歐、許璇榮宗敬、周威、吳兆曾、徐肇鈞、褚民誼張孝若王志鴻李希賢、陸費執、戴尚文、張誼之社會名流、國民政府軍、政要員十九人組成私立南通大學校董會(Nantung University Board of directors)。校董會陣容如此強大、校董威名如此顯赫,為當時私立大學所罕見。
1929年,私立南通大學的經費總額為32300銀元。
為讓師生在課外能有更多的學習、研究、休息和遊樂場所,張孝若校長還將張謇先生創辦的圖書館、博物苑劃歸南通大學。私立南通大學一時聲名鵲起,享譽全國。張謇先生的由國小到大學循序漸進的辦學思想,至此已完整展現。
1930年11月,私立南通大學暫更名為私立南通學院,繼而成為私立南通學院醫科。
1932年,聘請義大利籍醫學博士貝貢新(Bergonzlnl),擔任細菌學、醫化學教授。
張謇一貫重視教育,他在自訂年譜中寫到”自見乙未馬關訂約,不勝憤恥,即注意實業、教育二事”。他還說:“父實業,母教育”。張謇本著“實業救國,教育為本”的宗旨,於19世紀90年代創辦一批工廠的同時,還興辦了師範、農業、紡織、水利、商科等三百七十多所大、中、國小。
張謇認為“醫之發達與否,有關民族之強弱,人生所需不可無醫”。1919年張謇在《為溝通中西醫學致閻督軍函》中說:“醫但言理則空,藥各有則實。必實而後空可證,必空而後實可神”。學校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人員既是教師又是醫生,注重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畢業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強。自1912年創辦至1926年張謇逝世,南通醫學專門學校畢業的西醫本科生共168名,中、西醫兼修本科生共37名。
南通醫學專門學校南通醫學專門學校
張謇重才愛才惜才用才,先後有熊省之、沈堯階、俞國鈞、趙鑄、李希賢、黃鳴鵠等留學生和國內醫科大學畢業生願意投身於西醫教育事業,慕名到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任教。與此同時,張謇還積極從自己的學校選派並資助優秀畢業生到國外學習深造,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學成後回母校工作。
在教師的選聘方面,張謇、張詧堅持五湖四海、唯才是聘的原則,用人不但打破了地方觀念,甚至打破了國界。張謇和張詧不拘一格,廣納賢才,選聘優秀教師,主要採取了兩種辦法。
第一,是“採訪本國散在各國大學畢業之學生,招致回國”,或“訪已在各國學高等各科學者,助其學費,令入大學,分門學習,訂立志願書,學成歸國,盡大學教員與助費年期相當之義務”。由於張謇重才愛才惜才用才,先後有熊省之、沈堯階、俞國鈞、趙鑄、李希賢、黃鳴鵠等留學生和國內醫科大學畢業生願意投身於西醫教育事業,慕名到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任教。與此同時,張謇還積極從自己的學校選派並資助優秀畢業生到國外學習深造,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學成後回母校工作。
1928年南通大學校董一覽表1928年南通大學校董一覽表
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私立南通大學醫科),不僅為社會培養了一批醫務人才,而且為本校培養了一批師資。畢業生戴尚文畢業後曾擔任過南通醫院院長,後去日本留學,回國後又到母校擔任教學工作;張念和、朱宏之、殷士豪等畢業後到日本留學,回國後到母校任教;瞿立衡畢業後,到德國留學,在柏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擔任南通學院醫科科長兼任教學、醫療工作;徐光明、黃思憲、張炎等畢業後,都曾在母校任教。這批本校畢業生中,擇優選送出國的留學生,學成歸國後都成為20年代末期學校教學、醫療、科研、管理的骨幹。
私立南通大學校友黃立的畢業證私立南通大學校友黃立的畢業證
第二,是聘用外國的專家學者。張謇主張“於用人一端,無論教育實業,不但打破地方觀念,並且打破國家界限。人我之別,完全沒有的,只要那個人能擔任,無論中國人外國人都行”。1920年,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聘德國外科專家夏德門博士,任南通醫院總醫長兼教授。1932年,聘請義大利籍醫學博士貝貢新擔任細菌學、醫化學教授。

抗日戰爭期間

1937年下半年,因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略戰爭,南通學院被迫停課。醫科和附屬醫院人員設備全部被遷到揚州。
1938年2月,南通學院醫科附屬醫院被國民政府軍政部正式命名為第七重傷醫院,投入到抗戰第一線,先後救治了600多名從上海等地送來的重傷病員。之後,第七重傷醫院輾轉來到湖南衡陽。
戰後的私立南通學院本部戰後的私立南通學院本部
1938年8月,農、紡兩科遷滬複課,醫科則隨軍移至湖南源陵,與江蘇省立醫政學院合併組建“國立江蘇醫學院”,南通學院醫科由此中輟,1927年至1938年醫科畢業生共237名。12月,江蘇醫學院遷到了貴州貴陽借當地校舍辦學。
1939年,學校遷到了重慶的北碚,並成立了附屬醫院,由於重慶當時經常受到日本飛機的轟炸,學校組建了多支空襲救護隊和流動醫療隊,每次敵機一來,便上街救人。

抗日戰爭勝利後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南通學院師生準備遷回南通,在南通學院本部成立了還校辦事處,接管已滿目瘡痍的校舍校具。是年,國立江蘇醫學院準備整體遷至鎮江,私立南通學院報告要求在原址恢復醫科,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隨即批准了此報告,於是,遠在重慶的國立江蘇醫學院部分(原南通學院醫科)師生從重慶碼頭登船,一路順流而下回到了南通。
南通學院成立的還校辦事處南通學院成立的還校辦事處
醫科的恢復等於重建,教師隊伍系重新組織,儀器設備系重新添置,為了辦好醫科,南通學院當時的常務校董張敬禮(原醫學專門學校首任校長張詧之子)特從大生紗廠拿出16億法幣,買下了國民黨政府接管的日寇所辦“江北醫院”,作為醫科附屬醫院,充實醫科、重建南通學院醫科附屬醫院。
1946年秋,在滬農、紡科一年級遷回南通複課。是年,國立江蘇醫學院其餘部分遷至鎮江。(1957年,江蘇醫學院由鎮江遷至南京,並更名為南京醫學院,南京醫學院之後發展出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揚州大學醫學院、江蘇大學醫學院)
1946年,私立南通學院(Nantung University)醫科正式恢復,並招收新生。
1949年2月,南通解放後,醫科招收五年制本科生。
醫科從重慶坐船回南通醫科從重慶坐船回南通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南通學院(Nantung University)農科、紡科分別遷往外地。南通學院醫科於1952年11月7日改為公立,定名為蘇北醫學院。1952年秋,南通學院醫科附辦了一期三年制醫療專科班。
1956年,因蘇北區黨委建制合併,蘇北醫學院又改名為南通醫學院。
1957年7月,南通醫學院被遷往蘇州,改為“蘇州醫學院”,在南通留設“蘇州醫學院南通分部”,並保留附屬醫院。
1958年8月,蘇州醫學院南通分部又更名為南通醫學院,隸屬省管。
1978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為交通部和江蘇省雙重領導,以交通部為主。
南通醫學院辦公樓東二院南通醫學院辦公樓東二院
1992年11月,南通醫學院、蘇州醫學院相繼舉辦八十年校慶,兩校元老、教授互訪致賀。南通醫學院前院長顧爾鑰曾為此賦詩為證:“夾岸弦歌源一家,育才除疾績堪夸;春秋八十同聲頌,江北江南姐妹花”。
1996年9月,日本德島大學校長武田克之訪問南通醫學院時曾賦詩兩首盛讚通醫、蘇醫兩校:“兩校成摯友,真心慧眼求;互勉爭貢獻,醫技千古秀”。“濠碧江泓,人情醇濃;我愛南通,兩校互敬;友情豐美,一帆風順,賓至如歸”。
2000年,蘇州醫學院於併入蘇州大學,成立蘇州大學醫學院(2008年,更名為蘇州大學醫學部)。
2004年,參與組建公立南通大學(Nantong University),成立了南通大學醫學院,後分出護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等。至今,通大醫學院與蘇大醫學部仍然經常交流、共同成長。

傑出校友(部分)

瞿立衡(南通嚴家灶人,1918年考入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時年僅15歲,學了四年中醫、四年西醫,1925年在張謇的自助下遠赴柏林大學繼續深造,1930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擔任過兩任南通學院醫科科長,總時長達10年);
顧爾鑰(1919-2000年,江蘇南通人。1939年參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至1956年先後任私立南通學院、蘇北醫學院、南通醫學院院長;1952年至1956年先後任南通學院、蘇北醫學院、南通醫學院黨委書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