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南通紡織專門學校

私立南通紡織專門學校

私立南通紡織專門學校是我國最早創辦的紡織高等院校。1912年,張謇借用資生鐵廠車間創辦了紡織染傳習所。同年秋,傳習所擴大規模,改稱南通紡織學校。紡織學校分本科、預科兩班,採用美國費城紡織學校的課程內容。張謇親任校長。

1913年,張謇等人捐建校舍於大生紗廠東南側,占地35畝,定名“紡織專門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私立南通紡織專門學校
  • 校訓:忠實不欺,力求精進
  • 創辦時間:1912年
  • 所屬地區:南通
  • 學校類型:理工
  • 學校屬性:中國最早創辦的紡織高等學校
  • 知名校友傅道伸 任理卿 杜燕孫 王勛 何正璋
  • 又名:南通紡織專門學校
抗日戰爭之前,抗日戰爭期間,抗日戰爭勝利後,

抗日戰爭之前

1912年,張謇借用資生鐵廠車間創辦“紡織染傳習所”。同年秋,傳習所擴大規模,改稱“南通紡織學校”。紡織學校分本科、預科兩班,本科招收舊制中學畢業生、學制3年,預科招收高小畢業生、學制5年,採用美國費城紡織學校的課程內容。學校教師聘請日籍教員和留學美、英專習紡織技術回國的黃秉琪和丁士源任教,張謇親任校長。中國紡織領域以學校形式培養專業人才由此開端。
張謇張謇
1913年,張謇等人捐建校舍於大生紗廠東南側,占地35畝,定名為“紡織專門學校”。學校與紗廠僅一牆之隔。學校毗連工廠,便利教學與學生實習。
1914年,張謇題寫“忠實不欺,力求精進”之校訓懸於教學樓,並建立各種規章制度115條,還寫了一個《旨趣書》。同年,張謇根據人才培養需要,向國外訂購最新式紡織設備,供紡校學生在掌握紡織技術理論的同時,全面實踐紡織工程技術。南通紡織專門學校尤其重視“手腦並用”的教學方針。實驗工場初設紡機、織機兩個實習工場,此後陸續增設絲織專業班、電工專業班、機械專業班,還增設了針織技術課。學生由教授(師)先上基礎課,理論課以後與實習課交叉進行,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為了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學校又聘請了一名英國工程師,負責學生的實習指導工作。實習操作期間,學生由工廠派來的技師帶領上機,手把手地指導他們,使每個學生能在每個具體崗位上熟練操作,對有關機械的結構、操作、故障、修理和安全等各種問題,都能運用相應的專業知識去解決,保證學生畢業後就業能夠獨立上崗,成為企業中骨幹。
南通紡織專門學校南通紡織專門學校
張謇當年創的辦藝徒預教學校,只為工廠輸送了具有一般技能與知識的藝徒。而辦紡織廠亟需紡織專門人才,清末民初的中國,尚無現代紡織技術人才,紡織工程技術完全仰仗洋人,非但人才難覓,且索價高昂,這成為張謇辦實業的一大難關。大生紗廠最終聘到英國工程師湯姆斯和機匠忒納。但是,生產技術方面的大小事務,諸如機器的購買、安裝、管理、生產、維修完全掌握在洋人手中。如大生紗廠當年所購機器,必須由湯姆斯指定的三家洋行供應,不得購置其他廠商的相關產品,連價格、數量、配置貨品一概由湯氏說了算,紗廠方面毫無自主權。儘管紗廠為洋專家們建造了高級“專家樓”,請來做西餐的廚師,但他們長期拿著紗廠的高薪遨遊滬上,很少到廠任事,駐上海的一切交通、食宿開銷卻由廠方支付,甚至讓與廠方毫無關係的洋人到中國來玩,也要大生紗廠承擔各種往來費用。張謇深為國人不能掌握現代科學技術,長期受制于洋人而痛心,遂決心自辦紡織專門學校,培養中國本土紡織技術人才。
創校三年後,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張謇即刊發了《紡織專門學校旨趣書》,闡明自己舉辦紡織學校的主旨:“寧惟以是校養成之人供南通一縣之用而已,願我國人民鹹曉然於茲學之不可以已,而邪許以助我也,尤下走之幸也。”為便於學生住校學習,校園內建有宿舍樓、體育場和圖書館,教授住宅區“紡織里”緊鄰學生宿舍樓東首。
南通紡織專門學校南通紡織專門學校
1917年,南通紡織專門學校經民國教育部批准立案。
1918年,該校畢業生協助上海厚生紗廠安裝新機成功,結束了我國近代紡織機械安裝一味依靠洋人的狀況,實現了張謇的中國工廠能自立的願望。同年8月25日,美國《新貝德福周日標準報》在15版和18版用兩個半版刊登了《中國棉紡織廠尋求美國機器》一文,以長篇專訪及一組實錄照片向美國社會詳細報導了南通紡織專門學校的情況,寫道“整個廣闊的中華帝國,它是唯一的紡織院校”、“自1912年創建以來它的學生人數猛增,工作範圍也在迅速擴展”。報導中稱張謇為“棉業大王”,建校花費了48380元,學校所有機械設備均來自英國,使用的是英文教科書,英文教學,教師中有四位來自於美國,學生都要先上預科學英語。大生紗廠每月撥給這個學校2000塊錢的經費,學校當時有學生130人,這些學生來自各個省份,每個學生每年只需繳納18元學雜費,2元體育運動費,2元實驗費。
南通紡織專門學校 校訓南通紡織專門學校 校訓
1920年,又有畢業生袁敬仕等將我國第一家近代線廠——益轆線廠的設備安裝完成,受到社會各界好評。屆時,該校畢業生已遍及國內,各地紡織廠都到該校來招聘所需的技術人才,學風昌盛之狀,創建者也始料未及。據當年陳翰珍所著《二十年來之南通》一書記述,紡織專門學校辦成後“成績日佳,而各省學生來入學者亦日益眾,蓋該校為國內獨一無二之學校也”。
1921年,大生三廠建成,該校學生承擔並完成了全部紡織機器的排布和安裝任務。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使自己掌握的知識更全面、更紮實、更實用。
1926年,張謇逝世,其子張孝若繼任校長。
美國《新貝德福周日標準報》報導紡織學校美國《新貝德福周日標準報》報導紡織學校
1927年,張孝若校長繼志述事,改組學校為“南通紡織大學”。
創辦紡織高等院校在當年屬創舉,資金投入比創辦文科院校大得多,為了使學校經費有可靠著落,張謇規定,紡織專門學校的常年費用,由他創設的大生各廠按成負擔,在每年的紗廠餘利中支付。此例一直沿襲下去,使紡織學校得以歷久不衰。這是張謇在當時國勢衰弱、民力睏乏、財政拮据的情況下,開闢的一條卓有成效的企業辦校新模式。南通紡織專門學校是當時全國僅有的以紡織命名的高等院校,被國內外認定為中國唯一的紡織技術教育高等學府。
學校遵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建有規模較大的露天操場,還組建了學校足球隊、籃球隊、網球隊、羽毛球隊、桌球隊。學生的身體鍛鍊與體育競技水平在南通堪稱一流。由於張謇對該校學生德育與體格訓練十分重視,故而教育質量高,社會影響大,全國各地有志青年競相前來報考,遠如海外僑民、朝鮮學子也有負笈就讀的。1917年以後,南通紡織專門學校的留校生與出國留學返校生逐步替代了早期聘請的外籍師資。
當時紡織科學生的畢業證書別具一格,它既是紡校學員的學歷資證紀念品(另有正規的部頒紙質畢業證書),也是對每個學員動手能力的驗證。畢業證書分為絲織與工藝印染兩種,由紡工系與染整系畢業生自己設計圖案、自己動手用提花織機編織或製版印染,充分體現了該校的教育傳統與辦學特色。
1928年8月,與私立南通農科大學、私立南通醫科大學合併組成私立南通大學(Nantung University),成為私立南通大學紡科。張誼任南通大學紡織科教務主任、南通大學紡科代理科長。
1930年11月,私立南通大學改名為私立南通學院,繼而成為私立南通學院紡科。
1935年10月,張孝若在上海遭暗殺,不幸去世。同年11月,褚民誼任私立“南通學院”代理院長。
1936年8月,由鄭亦同接任私立南通學院院長。醫科本科學制,1936屆起由5年制改為6年制。

抗日戰爭期間

1937年,南通學院已經有專職教授20名,副教授9名,講師19人,其中很多是從國外留學回來任教的。是年8月,南通遭到日本戰機狂轟濫炸,南通學院被迫停課。是年,醫科和附屬醫院人員設備全部被遷到揚州。
紡科1942年位於上海重慶路原校址紡科1942年位於上海重慶路原校址
1938年2月,南通學院醫科附屬醫院被國民政府軍政部正式命名為第七重傷醫院,投入到抗戰第一線。之後,第七重傷醫院輾轉來到湖南衡陽。8月,南通學院醫科與江蘇省立醫政學院合併,組建國立江蘇醫學院。12月,江蘇醫學院遷到了貴州貴陽借當地校舍辦學。12月,江蘇醫學院遷到了貴州貴陽借當地校舍辦學。同年9月,在多方支持之下,南通學院的農科與紡科遷到了上海的江西路45號複課,後來又遷到了上海的重慶路辦學。
1939年,南通學院醫科遷到了重慶的北碚,並成立了附屬醫院。
1942年,南通學院部分師生遷到新四軍淮南根據地桐城鎮辦學,而在南通學院本部,日本人把學生的實習的機器都砸了,但學校留守人員還是以學生宿舍為教室,辦起了高職班。

抗日戰爭勝利後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南通學院(Nantung University)的師生準備遷回南通,並在南通學院本部成立了還校辦事處,接管了已滿目瘡痍的校舍校具。是年,國立江蘇醫學院準備整體遷至鎮江,私立南通學院報告要求在原址恢復醫科,當時的國民政府教育部隨即批准了此報告,於是,遠在重慶的國立江蘇醫學院部分(原南通學院醫科)師生從重慶碼頭登船,一路順流而下回到了南通。
南通學院紡科學生南通學院紡科學生
1946年秋,由於校舍不夠,只有紡工系兩個班、染化系一個班與農科一年級回到南通上課,其餘二、三、四年級學生只能仍然在上海臨時校舍上課。1946年,私立南通學院醫科恢復招生。
1947年春,農科農藝系與紡科二年級學生相繼遷回了南通唐閘上課,農科畜牧系與紡科三、 四年級學生,仍然留在上海上課。
1948年,由於國共內戰,南通局勢不穩,除了新招的兩個班,其餘的學生再次遷到了上海上課。
1949年8月,南通與上海解放,農科、紡科幾百人便冒著酷暑,通過水陸兩路遷回南通。
陳浦先生1951年南通學院絲織畢業證陳浦先生1951年南通學院絲織畢業證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南通學院(Nantung University)遭到拆分,農、紡、醫三科相繼外遷 。是年7月,南通學院紡織科被調往上海,與多所紡織專科學校合併組建華東紡織工學院(即今之東華大學)。
1977年12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以南京工學院南通分院名義復建紡科。
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稱南通工業專科學校。
1980年7月,省政府報經教育部批准,改名為南通紡織專科學校。
1985年1月,省人民政府報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南通紡織工學院。
1995年9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南通工學院。
1985年南通紡織工學院1985年南通紡織工學院
2004年5月,經中國教育部批准,與南通醫學院、南通師範學院合併重組公立南通大學(Nantong University),工科成立了南通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