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自治原則又稱自治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可以自由的基於其意志去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
相關詞條
- 私法自治原則
私法自治原則又稱自治原則,是指法律確認民事主體可以自由的基於其意志去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
- 私法自治
概述私人自治(私法自治)是指民法上的私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安排自己的生活。私人自治原則在契約中表現為契約自由(Vertragsfreiheit),即是否訂立契約的自由、選擇契約...
- 公司自治
伴隨著私法自治原則在公司法中的貫徹,我們可以將公司自治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前公司時期、特許設立時期和準則主義時期。[1] ...
- 處分原則
處分原則,是指經濟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對自己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決定是否行使以及如何行使的原則。處分原則是民法中的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在...
- 誠實信用原則
如果說意思自治原則到私法自治原則是現代市場經濟即市民社會對法治的最為深情的呼喚,意思自治原則是私法既民商法的靈魂,把廣大商人和公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發揮得淋漓...
- 形成權
依私法自治原則,形成權的行使自應依權利人的自主意思,原則上不受任何干涉,然衡諸民法思想,社會的權利思想漸成為主流,尤其是形成權具有特殊效力,因而對其有所限制,...
- 絕對多數條款
至於是否可以規定低於法定絕對多數比例的標準,則同樣基於私法自治原則,應予允許,但不得低於普通決議事項所適用的過半數的標準。至於是否像美國那樣,賦予董事會決定...
- 意思表示
第二:行為人意思表示不自由。將意思表示真實作為民事行為的有效要件,是為了貫徹私法自治原則,保證行為人事實上決定自由的實現。 [9] ...
- 民法性質
換言之,只有在市民社會中,當事人地位才可能體現為平等,才會形成私的利益,只有在當事人地位平等的前提下,才能運用私法自治原則來處置私的利益。而這種私的利益,用...
- 論法律行為的概念
一、對私法自治原則的貫徹41二、對民法體系的精妙建構44第二章 法律行為概念定義的學說46第一節 法律行為概念的傳統定義46一、“意思表示說”的提出47...
- 民法總論專題
包括民法的外部體系與內部體系(民法基本原則體系)、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起點與...第二節民法的內部體系:民法基本原則一、平等原則二、私法自治原則...
- 公司重組
廣義的公司重組泛指公司之間、股東與公司之間、股東之間依據私法自治原則,為實現公司資源的合理流動與最佳化配置而實施的各種商事行為。中文名 公司重組 定義 廣義狹義 ...
- 民事公訴權
在只涉及私人利益,不涉及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根據私法自治原則,檢察機關一般不得干涉當事人的權利行使,包括起訴權。另外,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訴也是對當事人...
- 自由競爭權
以公序良俗限制私法自治原則的範圍,乃是羅馬法以來所認之法則,但在《法國民法典》制定時代,不過是對契約自由原則作例外的限制,其適用範圍較窄,而在今日,公序良...
- 物權形式主義
基於私法自治原則,民事主體間權利的設立、移轉、變更和廢止,主要依賴於以當事人的意思為本質要素的民事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不是實在的社會制度,它是對各種具體...
- 民法理念與信賴保護
一、外觀主義與私法自治原則 二、外觀主義與過失責任原則 三、外觀主義與所有權神聖原則 第三節 “自由意志”論所面臨的困境 一、關於“再取得失物的權利”...
- 平等保護
我們說物權法是私法,一是強調物權法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私法自治原則,二是強調物權所具有的民事權利的特點。而絕不是說,物權法只保護私有財產,而不應當保護其他...
- 民事公訴
一旦民事主體超越法律規定的範圍,濫用“私法自治”的原則,損害國家/社會以及少數無訴訟行為能力又無代理人的個人的利益,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人民檢察院就有權力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