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禹王殿
- 位置:建於岣嶁主峰上
- 光復:1995年6月光復原貌
- 始建:始建於西漢武帝朔二年
禹王殿,是湘南著名佛殿,始建於西漢武帝朔二年。建於岣嶁主峰上,是人們為紀念大禹治水所建。相傳,大禹求治水策至岣嶁峰,經仙人指引得金簡玉牒天書,從而使治水獲得成功。岣嶁峰仍留下許多大禹治水的歷史傳說。地理位置禹王殿,是湘南...
禹王廟禹王殿 大殿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九檁十三點九見方,高十米。楠木樑柱,青石鼓墩柱礎。殿前階沿中央有青石一方,浮雕“二龍戲珠圖”,為明代遺物。歷史沿革 重建於清嘉慶十四年(1809);2014年11月曾保養性維修(鋪地、油漆)。現存情況 禹王殿整體保存完好。
第三進為禹王殿,內容塑大禹塑像,皋陶、伯益配祀左右。第四進為啟母殿。懷遠十二景之一的“東峰銀杏”,即植於啟母殿前,傳說為大禹手植,惜毀於雷火。今樹內生樹,為一大奇觀。第五進為玉皇樓,下層為玄武殿,中奉玄武大帝。其宏偉建築一直保持到清康熙七年地震。晚清和民國年間,禹王宮雖經多次修繕,由於...
禹王廟,大禹太湖治水之地,位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蘇州市吳中區金庭鎮西山島衙甪里古村北端三面臨湖的甪里洲。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禹王廟占地五十多畝,由山門、大禹像、禹王殿、牌坊、梨雲亭、財神殿、天妃宮、太平軍土城遺址、古碼頭等組成。相傳四千多年前大禹曾在太湖治水,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並祈求風調...
禹王廟,位於崑崙鎮蘇王村西南約800米處禹王山山頂,建於明代,清代康熙年間重修。清·宣統縣誌載有“重修禹王廟記”。布局結構 現廟宇建築基本完好,院牆多處殘破。山門南向,長寬各為4米,呈方形,歇山頂,磚石建築。禹王殿高6米,寬9米,前出廊,硬山頂,磚石結構,門與前檐下裝飾板為木質,前廊兩石柱,...
禹王台公園位於中國河南省開封市城區的東南隅,是以現存的禹王台(古侯台)而命名的名勝古蹟公園,占地面積400餘畝,以古建築為主景,以植物園區為主體,主要景點有古吹台、御書樓、乾隆御碑亭、三賢祠、禹王殿、水德祠等。除文物古蹟外,公園內還有辛亥革命烈士紀念園、牡丹園、中日友好櫻花園、芳春園等遊覽景區...
禹王廟位於夏縣禹王村,建在一個方形的夯土台,台高九米,南北長七十米,東西長六十五米。歷史沿革 漢文帝時就建有禹王廟。宮殿樓閣,雕樑畫棟,碑謁林立,高大宏偉,宇軒昂,別具一格,蔚為壯觀。正殿前懸掛著一塊大匾,寫“文命閣”三個大字,殿內供奉有大禹神像,兩邊供奉著皋陶、后稷、伯益、契四大功臣...
日寇侵華時,禹王亭配殿被炸,主殿前廈被毀拆除。解放後,禹王亭經簡單修補曾做學校。1966年“文革”期間,禹王亭被徹底拆除,僅存荒涼的具丘山。具丘山遺址於199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龍山文化古遺址。1995年重修禹王殿和禹王亭,2002年上半年,禹王亭博物館一二期工程相繼完工,並成功舉辦“中國首屆...
禹王寺亦稱禹王宮,,是“古雲梯關”重要組成部分,是清代頗享盛名的名勝古蹟之一。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河督張鵬翮奏請敕建。後殿建成,經奏請,乾隆帝御書欽頒“利導東漸”匾額一塊。嘉慶十三年(1808年)河決二套,(俗稱倒大通口),次年套口合龍,朝野稱慶,嘉慶帝又御書“朝宗普慶”匾額一塊。禹王廟...
禹王廟是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太湖西山島(今金庭鎮)西北衙甪里村北鄭涇港甪頭洲的廟,為紀念治理太湖水患的大禹所建,又稱禹廟、水平王廟。民間傳說 傳說大禹在太湖西山島的禹期山召集各路諸侯商議治水方案,“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太湖水患既平,大禹受到當地人民的尊敬和愛戴,為紀念大禹,在西山島的...
禹王廟鐵塔,簡稱禹塔,是過去固原州城一處享有盛名的景觀。鐵塔構思別致,鑄造精美,氣勢雄宏,可稱固原輝煌歷史的見證。遠近目擊者有口皆碑,豎指稱絕。鐵塔全用生鐵分層鑄造,疊壘而成。景點簡介 塔底以青磚白灰包砌,直徑約六米,高出地平面一米多圓墩基礎墩面用料石鋪成六邊形塔基,基石內外地平用青磚鋪面。
詩中生動地描繪了禹王台如畫的景色,"短槐高柳綠皆新,長治園亭澤似春。碑前拓影留後因,鸚鵡解語花馥芬"。一樓屋北牆上嵌有四塊《游禹王台記》碑石,該碑刻於1923年,詩為張鳳台所作,是對康有為的頌讚之詞。禹王殿 御書樓後為二進院的禹王廟,以小巧的庭院和三面外圍迴廊連為一體,殿門為一磚牌樓,覆...
是年在當地政府搶救古蹟,重修禹王殿的勝舉中,原“大禹殿”的廟門頂石額回到了禹王廟中,為清代解元陳震所書,是極為寶貴的文物。1993年,當地政府在小尖峰上建成高3.2米、寬2.4米的“國恥碑”,供遊人明察日寇滔天之罪,不忘國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2003年,華容電視台在小尖頂峰落成,使禹山又增添了一...
禹王亭始建於唐代,後諸朝擴建修補,至明代改建禹跡亭,翰林劉士驥作《禹跡亭記》記之。清康熙五十年重修,改稱禹王亭,後毀於戰亂。1996年禹城市重修禹王亭。現禹王亭公園建築以禹王亭、禹王殿為中軸線,清式建築為主體,配以配殿、殿門、山門等,另有名人字畫、石刻、展覽室等建築設施。其中,位於殿後的具丘...
重建禹王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禹城經濟繁榮,社會事業發展進步,禹王大殿和禹王亭於1997年建成。現禹王亭博物館建有禹王殿正廳,進廳是“禹王亭題記”碑和為建禹王亭捐資的“功德碑”,左右兩側是“大禹世紀鐘”鐘樓和鼓樓,再往裡走中間是享殿,享殿內塑禹治水像和九鼎模型,享殿兩邊建有碑廊,安放著遺存和...
南旺分水龍王廟位於汶上縣城西南19公里南旺鎮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運河文化旅遊景點,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占地面積為55000平方米。南旺分水龍王廟面對素稱“水脊”的汶河、運河交匯之處,故得“分水”之稱。南旺分水龍王廟的主體建築包括龍王廟、禹王殿、宋公祠等,座南向北,平面布局呈橫向扁方形。龍王廟是建築...
黃陵廟,古稱黃牛廟、黃牛祠,又稱黃牛靈應廟,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三峽水文遺址文化園內,始建於漢,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黃陵廟進行復修擴建,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黃陵廟現保存禹王殿、武侯祠及山門。禹王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築,而闊、進深各五間,通高16米。殿頂飛檐走獸,大吻吞脊。殿內畫棟雕梁,蟠龍...
原山位於山東省中部,萊蕪市、淄博市和章丘縣境。曾名“飴山”、“馬耳山”,因主峰有禹王殿,俗稱“禹王山”,是大汶河、淄河、孝婦河的發源地,主峰禹王山海拔797.8米。原山以其雄偉山勢和豐富人文古蹟聞名,擁有80多個景點,五大景區包括古城頂、清華觀、梨花塢、石花頂、古戰場等。動植物資源豐富,有600多種...
中軸線上,自北而南依次為禹王殿、財神殿、娘娘殿、獻殿、仁貴殿、藥王殿、鐘樓、鼓樓和山門。山門外為大型祭奠廣場,向南與108國道銜接。整個廟宇氣勢恢宏,環境幽雅,為民眾休閒娛樂,開闢場所,為河東勝景,錦上添花。歷史溯源 相傳上古時期,龍門山(今陝西韓城與山西河津交界處)堵塞住了黃河水的去路,把河水...
項目分為禹台景區和禹王紀念館景區兩大部分,內容包括甬道、大禹殿、禹台、大禹研究會館、禹王殿、聖母祠等建築群。歷史文化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3376年的六月初六,大禹出生在廣柔縣西70里,而根據歷史考證,廣柔縣是現都江堰、汶川、北川、茂縣一帶。大禹是我國上古時期偉大的治水英雄,是三皇五帝之後的中國第一個...
黃陵廟是一座以紀念大禹開江治水的禹王殿為主體建築的古代建築群,位於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上距宜昌長江上游39公里。黃陵廟山門門額上有“老黃陵廟”四字。廟名之前加“老”字,我不明其意,問過守廟人,守廟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禹王殿很大,大殿正中立有禹王神像。大殿金柱柱礎上刻有“永遠萬世”四字...
殿內原祀二十尊形象生動、神態各異的彩塑,懸掛“疏流利運”、“庥被汶泗”、“總制分流”、“廣濟眾生”等橫豎匾額三十餘面。殿左設鐘鼓樓,殿右建“字紙樓”;殿前為戲樓,匾額書“大鹹池”,底層是通道。整個建築取傳統的對稱格式,結構規整嚴謹。禹王殿位於龍王廟左側,面闊十五米,進深八米,通高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