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地理位置:安徽省蚌埠市
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安徽省蚌埠市一處集大禹文化、淮河文化、塗山文化、家國文化於一體,匯考古科研、研學宣介、民俗民宿、特色餐飲、文創購物、田園觀光等多種元素於一身的文化旅遊點。1歷史沿革2020年5月18日,開工建...
禹會村遺址,又名禹墟,位於安徽省蚌埠市塗山南麓、淮河東岸的禹會區秦集鎮禹會村前郢南側,面積約60萬平方米,是一處較大的龍山文化時期遺址。遺存有溝槽和圜底坑、火燒堆、方土台、長方形土坑遺蹟。出土有陶器、磨石、草木灰、獸骨、獸牙等。《左傳·哀公七年》及多部史書載有:“禹會(合)諸侯於塗山,執...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是指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國家文物局負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評定管理工作,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考古遺址公園符合若干條件且已初具規模後再開展評定工作。評定合格者,由國家文物局授予“國家...
《禹會村遺址研究—禹會村遺址與淮河流域文明研討會論文集》是201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等。本論文集是禹會村遺址與淮河流域文明研討會的成果之一。禹會村遺址的發掘,經論證與大禹會諸侯事件相關,為夏文化的探索,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集收錄了與...
1985年,雙墩遺址於文物普查時被發現。1986年,蚌埠博物館對雙墩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試掘。1991年、199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兩次對其進行發掘。三次發掘共15個探方,累計面積375平方米,出土了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大量珍貴文物。遺址特點 雙墩遺址保存範圍為南北長180米左右,東西寬140米左右,約25200平方米,...
1986年7月3日,安徽省省政府以皖政字51號檔案批准濠城集垓下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垓下大汶口晚期城址的發掘被評為2009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3年3月5日,垓下遺址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2年6月,垓下遺址安徽省考古遺址公園擬入選為安徽省首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示名單。2022...
1976年,張四墩遺址於修水利時被發現。1978年,懷寧縣文物管理所對張四墩遺址試掘。1980年初,安慶市博物館多次前往調查、採集標本。同年安徽省博物館對其進行了第2次試掘,發掘面積72平方米。1997年9—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對張四墩遺址進行了第3次試掘,發掘面積46平方米。遺址特點 ...
張公山公園南入口景觀區是“珠蚌迎賓”的雕塑,借鑑了蚌埠“珍珠城”的美譽。望淮塔景觀是蚌埠市標誌性建築之一,塔高35.33米,七層八角,建築面積820平方米,登塔可鳥瞰珠城全貌,觀淮河兩岸風景。與張公山緊緊相連的張公島占地面積9萬多平方米,島上林間野趣與科普植物,融為一體;奇石水岸與青山塔影,交相輝映...
實施考古遺址展示提升工程,創建一流的遺址博物館,舉辦專題化、特色化、精品化文旅活動,實施考古遺址研學精品工程,高質量建設禹會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面提升禾泉小鎮、塗山—黑虎山公園、荊山、白乳泉等項目開發建設水平,提升環天河、沿淮河、渦河、沱河區域沿河景觀,配套完善親水休閒產品。推進龍子湖景區南岸、古...
分管行政審批和營商環境科(政策法規科)、文化旅遊市場管理和綜合執法監督科、文物科、廣電管理科,聯繫市文化旅遊市場監管局(市文化旅遊市場綜合執法支隊)、市博物館(市美術館)、蚌埠雙墩遺址(含雙墩春秋墓)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處、蚌埠禹會村遺 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處、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淮河古代文明...
產業發展科、資源開發科(對外交流合作科)。聯繫市圖書館(市少兒圖書館)、市文化館(市非遺保護中心)、市博物館(市美術館)、市藝術研究所、市劇目創作室、蚌埠雙墩遺址(含雙墩春秋墓)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處、蚌埠禹會村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處、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淮河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
立足實際,提出加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等國家重大考古研究課題研究項目、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安徽)項目建設、長江文物資源調查和保護研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7個“十四五”國家大遺址保護利用、鄂豫皖等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項目等工作,推動文物保護事業更好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融入經濟...
(一)保管部。負責文物庫房管理,接收考古發掘、捐贈和移交的文物,配合陳列布展工作。(二)陳列部。負責全館常設陳列展覽的形式設計、布展等日常管理,負責展廳展項展品的日常維護等。(三)社會教育部。負責展廳開放管理、講解服務等,組織、策劃、實施本館的對外宣傳工作,拓展、加強及維護同社會各界特別是新聞媒體...
淮上區濱鄰淮河,淮水繞城而過,境內留存有豐富的文物古蹟和名勝,雙墩新石器遺址距今7300年左右,是淮河中游地區已發現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遺址發現的陶器刻劃符號已具表意功能,是中國文字起源的重要源頭之一。三汊河萬畝自然生態濕地獲批國家級濕地公園。淮上區被評為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先進縣區和全市目標管理...
鐘離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小國,蚌埠雙墩一號墓位於“鐘離城”遺址不遠,從墓葬規模和陪葬物品等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奇特的超級大墓,極有可能就是當時鐘離國的國君。盜洞 小蚌埠鎮雙墩村是以村里2座9米多高的土墩命名的。1993年,考古學家根據該土墩的封土、現狀初步判斷該土墩為漢墓。村民們對這個“雙墩漢墓”將...
推進大遺址保護,加快含山凌家灘、鳳陽明中都皇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並對外開放,積極申報禹會村、雙墩等大遺址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啟動實施10處省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推進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對我省較為適合水下考古調查的黃山市太平湖等水域開展水下文化遺產調查工作,加強水下考古隊伍建設。(八)...
皇甫山:滁州市郊西北的皇甫山,因五代時期南唐在此抵禦後周,留下很多傳說與遺蹟而聞名遐邇。1992年,國家林業部批准皇甫山為國家森林公園,吸引眾多遊人,使之名揚省內外。皇甫山原來叫曲亭山,因南唐大將皇甫暉曾屯兵於此,稱皇甫駐軍山,後簡稱皇甫山。卜家墩遺址:新石器時期的卜家墩遺址,位於滁州市南譙區大王...
龍子湖區主要景點有龍子湖風景區、錐子山森林公園、湯和墓等。龍子湖風景區 龍子湖風景區,位於蚌埠市內,由龍子湖、曹山、雪華山、錐子山組成,面積約2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8平方公里。區內有明朝大將、抗倭英雄湯和墓,千年銀杏樹,棲宕寺廟宇;又有人文景觀:如漁趣苑,淮河風情園、水上樂園,龍湖度假村,龍湖山莊...
1949年3月22日,鄧小平、陳毅、譚震林等率渡江戰役總前委、華東局、華東軍區前方機關和三野司令部由徐州進駐到孫家圩子村。孫家圩子一度成為渡江戰役的軍事指揮中心和華東地區的政治決策中樞而名垂青史,成為軍史乃至中國革命史上重要的一環。榮譽稱號 2013年8月,蚌山區入選2013年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2020年...
令狐山景區,位於定遠縣藕塘鎮,緊鄰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景區主要景點有令狐塔、清流河水域、荷月亭、夕照亭、聖母廟等。其中令狐塔和聖母廟最為有名。相傳漢代,令狐山上就建有寺廟;唐代相繼增建子伯祠、碧霞宮,廟宇恢宏,香火頗盛。千百年來,農曆每月初一、十五,碧霞元君(俗稱黑奶奶)神座前,絡繹不絕的...
1998年5月,牯牛山城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牯牛山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1984年,牯牛山城址於文物普查時被發現。1996年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遙感實驗室與安徽省地質遙感套用中心聯合利用遙感技術對古城遺址...
截至2022年10月,田家庵區下轄9個街道、4個鎮、1個鄉:田東街道、新淮街道、國慶街道、淮濱街道、朝陽街道、公園街道、洞山街道、龍泉街道、泉山街道、舜耕鎮、安成鎮、曹庵鎮、三和鎮、史院鄉。其中三和鎮由淮南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山南新區)管委會託管;下設28個村,93個社區。區政府駐國慶中路128號。地理環境 ...
推進明中都皇故城、凌家灘、禹會村、雙墩、壽春城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實施地方戲曲振興計畫,支持文房四寶等傳統工藝傳承發展,加強現實題材文藝創作生產。推進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支持省屬文化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培育專精特新中小文化企業。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繁榮發展哲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