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內容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教育廳等部門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文化建設工程意見的通知閩政辦[2009]7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省教育廳、文化廳、財政廳制定的《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文化建設工程的意見》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九年一月十一日
關於實施高等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文化建設工程的意見
省教育廳 省文化廳 省財政廳
(二○○九年一月)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紮實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建設海峽西岸兩個先行區和文化強省的總體戰略,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我省高等教育要與全局、與實際結合更加緊密,服務更加直接。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更好地發揮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力量在海峽西岸兩個先行區、文化強省建設和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經研究,決定實施福建省高等學校服務海峽西岸經濟區文化建設工程(以下簡稱“福建省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
一、實施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文化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任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舉措。高等學校文化知識密集、文化成果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是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重要場所,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實施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對建設和諧文化,弘揚先進文化,推進文化創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世紀頭二十年,是我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文化事業加快發展、大有可為的關鍵時期。我省經濟的快速增長,為文化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我省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特色鮮明的地方多元文化,為文化建設的全面繁榮積累了厚重多彩的發展資源。高等學校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軍,在海西文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與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人民民眾對文化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高等學校文化建設工作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高校文化創新、文化傳承與傳播的能力和水平還不能滿足海西文化建設的需要。實施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充分利用高校學科門類齊全、人才集聚、信息資源豐富等優勢,開拓思路,採取有力措施,紮實推進高校文化建設,是海西建設對高校提出的迫切要求。
高等學校不僅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也承擔著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責任,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高校的重要職能。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充分認識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樹立融入海西、主動為海西發展服務的強烈意識,營造文化創新與發展的濃厚氛圍,切實加強大學文化建設。
二、建設目標
圍繞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需要,通過組織實施中國特色主義文化建設研究、海西傳統和特色文化研究、閩台區域文化研究、海西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海西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海西區域經濟與創新文化建設研究、海西校園文化建設、海西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品牌建設等9大研究專項和50項左右重點課題,產出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海西文化研究精品成果;加強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設和管理, 積極創造條件提升原有基地的研究水平,遴選建設20個左右富有海西特色的研究基地,到2012年,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爭取達到50個左右;加強高校文化服務載體建設,開展高校文化“三下鄉”,舉辦海西文化論壇、高校文化進社區等活動,不斷提升我省高校服務海西的能力和水平,為海西建設提供更直接、更優質的服務。
三、實施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的主要任務
(一)組織實施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專項研究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研究重大專項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文化傳統的繼承性和文化發展創新性的統一,全面提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能力、服務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要以全局性、戰略性的眼光,致力於重大國情省情調研、經驗總結和理論研究。要把改革開放30年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經驗總結,與解決廣大幹部民眾和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本研究專項主要包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研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關係研究;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和輿論導向研究;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歷史進程及其基本經驗研究等。
2.海西傳統、特色文化研究重大專項
海西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並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構建海西和諧社會,推進海西先進文化建設的寶貴財富。要充分發揮海西人文地理優勢,重視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進一步整合資源,集中力量蒐集和整理珍貴的歷史文獻,把海西傳統文化、特色文化的研究與海西文化產業開發、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探討其發展規律,為福建經濟文化發展服務。
本研究專項主要包括:福建文化的總體研究;閩南文化研究;福建客家文化研究:“媽祖文化”研究;福州“船政文化”研究;紅色文化研究;福建海洋交通史文化研究;武夷山雙遺產文化研究:“朱子文化”研究;移民文化與華人華僑精神研究;畲族文化研究;福建戲曲文化研究;閩南南音研究;當代福建藝術發展趨勢研究;福建音樂、舞蹈和民間工藝研究等。
3.閩台區域文化研究重大專項
閩台之間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五緣”文化的研究對於建設海峽西岸兩個先行區、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對於促進海峽兩岸關係的發展與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專項研究主要包括:中國傳統文化與閩台區域文化關係研究;閩台區域文化的源流、發展規律、特徵與內涵研究:“五緣”文化及其為海西經濟文化建設服務研究;閩台區域文化與經濟發展互動研究;閩台區域文化中雅俗文化研究;閩台區域文化中的共同點與差異性研究;閩台區域文化中的方言、移民、宗族、宗教、民俗等問題研究;閩台區域內部不同民系文化的研究等。
4.海西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重大專項
文化建設是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文化建設作為海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地位日益凸顯。要抓住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有利時機,緊緊圍繞海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對文化的需求開展專項研究,促進海峽西岸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本專項研究主要包括: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文化建設的內涵、要求和目標研究;海西社會主義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特色和優勢研究;海西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目標、內容、任務及推進的政策措施研究;國內外農村文化建設發展的歷史經驗研究;海西社會主義新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海西農村特色文化的開發、保護、傳承、品牌建設和創新等問題研究;高校服務海西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方式與途徑研究;農村與城市兩種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優勢互補的機理研究;閩台農村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機制研究等。
5.海西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重大專項
根據《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綱要》中“建設文化強省,努力使我省成為全國重要文化產業與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地”的目標要求,深入探討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對於促進海西文化產業的繁榮,提升海西文化軟實力,推動海西經濟社會與文化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專項研究主要包括:海西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與具體措施研究;政府與企業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海西文化產業的布局與協同發展研究;海西文化產業集群式發展研究;發展海西文化產業的現實需求和體制機制研究;海西與其他發達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比較研究;海西文化產業區域特色研究;兩岸文化產業的對接路徑研究;兩岸文化產業共同發展的協作機制研究等。
6.海西區域經濟與創新文化建設研究重大專項
探索創新文化建設的內在規律, 建設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激勵和培育創新思維,造就創新人才,形成具有海西鮮明特色的創新文化,是全面提高海西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海西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要求。
本專項研究主要包括:國內外創新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創新文化建設的基本理論體系研究;創新文化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動的理論研究;政府、企業、大學在創新文化體系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海西創新文化建設及其與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其基本經驗研究;創新型省份創新文化建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創新文化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係研究;創新文化建設與海西創業模式的關係研究;海西創新文化建設對海西創意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研究。
7.海西校園文化建設研究重大專項
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要發揮引領社會文化思潮、培育社會文明風尚的作用,必須建設好自身的文化。在全面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過程中,加強海西校園文化建設並大力開展該專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專項研究主要包括:校園文化建設的時代背景、影響因素和特徵規律研究;新形勢下海西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目標和路徑研究;海西校園文化與信息化建設關係研究;海西校園道德文化建構研究;海西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研究;海西校園文化與港台校園文化的比較研究;海西校園文化對社區文化的影響機制研究;海西校園文化對福建地域文化吸收與創新研究;大學新校區校園文化傳承、建設與融合研究。
8.海西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重大專項
生態文明作為新的社會文明形態,是21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生態文明將跨越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成為全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開展海西生態文明建設研究將為海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有效的實踐指導。
本專項研究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關於生態的思想和建設生態文明研究;建設生態文明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研究;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生態文明建設研究;生態文明的本質與特徵研究;生態文明評價體系研究;生態生產力發展研究;生態文明消費觀及其模式確立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合作與國際鬥爭研究;生態恢復與建設、環境治理與保護研究;生態文明建設機制研究;海西生態問題的現狀及其對策研究。
9.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品牌建設專項
品牌帶動戰略是推進海峽西岸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措施。發揮品牌固有的先進性、典型性和樣板性,運用品牌培育、建設和帶動的原理與方法,推進海西與高校文化品牌建設,塑造弘揚科學發展精神、遵循高校內在規律、具備鮮明海西特色的高校文化品牌,可以更好地促進高校科學發展,促進高校更好地服務海西建設。
本專項研究主要包括:品牌帶動戰略與高校文化品牌建設的關係研究;國內外高校文化品牌建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研究;海西與高校文化品牌建設理論體系研究;海西文化整體品牌體系建設研究;個體高校文化品牌建設研究;質量、服務管理與高校文化品牌建設研究;高校文化品牌傳播原理與方法研究;高校特色學科專業、研究基地文化品牌建設研究;高校科研緊密服務海西戰略品牌建設研究;高校國內合作和國際交流特色的領域、活動、方式、組織的品牌研究;高校對台合作文化品牌培育研究;高校優秀文化品牌推廣、傳遞、共享和帶動研究。
(二)加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建設
建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是繁榮發展海西文化的重要舉措。按照《福建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加強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的管理,圍繞組織架構、運作機制、科學研究、諮詢服務能力建設、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等任務,對已建的30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組織檢查評估,確保研究基地按照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導向清晰、運作規範、服務高效的要求有效運行。
針對海西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需求,以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進一步增強服務能力為目標,遴選建設20個左右特色鮮明、能力突出、布局合理、服務高效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點支持以省屬高校為主體,吸收政府有關部門、教育部重點高校、企業和社會團體的相關資源聯合創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到2012年,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爭取達到50個左右。積極創造條件提升原有基地的研究水平,並支持其申報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充分發揮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學科交叉融合、人才集聚和骨幹示範作用,面向海西建設中的重大和熱點問題,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主動為各級黨委、政府提供決策諮詢服務,逐步形成一批研究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政府決策諮詢中心,進一步增強高校為政府和社會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強高校文化服務載體建設
建立網路服務平台。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我省高校校園網路資源,藉助網際網路快速、高效傳遞信息的優勢,建設一批以服務海西經濟社會發展、傳播海西優秀文化和建設成就為宗旨,面向社會,體現高校特色和水平,內容豐富、互動性強的網路服務平台,拓展高校為海西文化建設服務的範圍和形式。
開展“海西文化大講壇”等系列文化活動。利用高校人才集聚、研究基礎紮實、資料豐富的有利條件,圍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傳承海西特色文化,針對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熱點問題,依託有關高校開展海西文化大講壇、海西文化論壇、海西文化沙龍等文化活動,為海西文化的繁榮與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開展假期“三下鄉”等社會實踐活動。發揮高校在文化傳播中的獨特優勢,通過組織“文化大篷車”、師生假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民眾性的文藝輔導和演出活動,面向社區和農村傳播優秀海西文化,推動海西社區和農村的文化建設。
建設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鼓勵和支持高校在充分挖掘學校傳統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根據學校辦學思想和理念,結合學校發展戰略和規劃,建設和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校校園文化。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科技節、文化節、藝術節、網上校園等校園文化活動,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空間,用優秀、健康的校園文化輻射社會,引領海西文化發展的方向。
四、推進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的政策措施
(一)加強對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的領導
省有關部門成立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領導小組,負責制定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的總體規劃和政策措施,並組織實施。組建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專家諮詢委員會,對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的實施提供決策諮詢。政府有關部門要將高校文化建設納入文化強省建設規劃和具體項目中加以統籌考慮,給予積極支持。各高校應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統籌負責本校文化建設工程項目的規劃和實施,將實施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作為服務海西的一項重要措施,納入學校發展規劃,整合學校資源,切實抓好各項建設任務的落實,在人力、物力、資金等方面給予保障。
(二)加大對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的經費投入
建立財政性投入、企業和社會力量投入、高校自身投入相結合的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投入力度,確保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2009~2012年,從省重點建設高校建設經費中劃出不低於15%的資金,作為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的專項資金,實行項目管理、專款專用。省直有關部門和各設區市人民政府要在年度預算中安排相應的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所在地高校的文化建設工程。各高校應安排專項經費,用於實施工程的相關建設和配套經費。要加強對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實施的監督檢查,跟蹤分析建設工程執行情況,提高建設工程實施水平。
(三)建立健全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配套制度
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中共福建省委關於加強新形勢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意見》、《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福建文化強省建設綱要》,以及《福建省“十一五”文化發展專項規劃》,制訂與實施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相關的管理辦法,以及對該工程在建設、運行與監督評估等主要方面的規定,作為工程建設與管理的主要依據。建立導向清晰、科學全面的高校文化建設評價系統,把高校文化建設能力和水平,為海西建設提供更直接服務的成效,以及在文化強省建設中的作用,作為考核評價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內容。省有關部門要制訂和完善有利於推進高校文化建設的相關政策。各高校應制訂符合學校實際的具體措施,完善教學科研人員服務海西的評價機制、內部分配製度和創新獎勵制度,充分激發和保護廣大教師服務海西的積極性、主動性。建立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的服務導向機制、多方共建機制、資源集成機制,切實為工程實施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四)加強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建設
充分發揮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在實施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切實落實國家和省有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大力實施“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培養與引進工程”,建立和完善鼓勵、支持高校教師投身海西、建功海西,為海西建設提供服務的政策措施和長效機制。各高校要認真制訂與實施高校服務海西文化建設工程相配套的人才隊伍建設計畫,切實加強組織協調,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工作資源,完善工作機制,加快學科帶頭人、創新團隊和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的培養和引進,造就一支政治合格、結構合理、數量充足、充滿活力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人才隊伍和管理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