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砌石壩是我國、也是我省水電工程的主要
壩型。福建水電院設計的砌石壩有20多座。
福鼎南溪水庫,是我國第一座沒有設防滲牆的、採用
細骨料混凝土、壩高近70m的砌石
雙曲拱壩,先後獲國家優秀設計表揚獎,國家和水電部
優質工程獎;1995年建成的壩高近90米的福鼎
桑園水庫,為沁園變厚砌石拱壩,獲水利部優質工程獎。這一切充分表明福建水電院的砌石壩設計水平已達國內、國際領先水平。
1986年建成的大田坑口碾壓壩,是我國首座、當時為世界第二高的碾壓砼壩,該築壩技術屬國家重點工業性試驗項目,國家計委和水電部主持召開的鑑定會認為坑口試驗壩採用的高摻量
粉煤灰混凝土、全斷碾壓、連續澆築等新工藝,達到國際水平,為我國築壩技術的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它打破傳統的
柱狀澆築方法,既加快施工速度,又降低工程造價,效益顯著,在全國得到普遍推廣,該
壩型已成為我國的主要壩型之一,標誌著我國築壩技術的革命。該工程獲國家和水電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重點
工業性試驗優秀項目獎,列入建設部“八五”科技成果推廣計畫第一批項目。之後,在泉州
龍門灘、尤溪水東、連江山仔碾壓築壩又獲得成功。
1995年竣工的萬安溪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是我國第二座百米級面板壩。是電力部“混凝土面板壩堆石壩新技術全面推廣套用與開發研究”重點科研項目,在當時面板壩建設處於低谷時,築壩較為成功:採取的面板壩防裂技術創國內新水平,被水電專家稱為國內外罕見;採用摻風化花崗岩砂包土墊層料、取消放空洞、溢流堰為機翼形堰等多項技術為國內首創,技術經濟效益顯著,其成果在國際高
土石壩會議上交流,國內外學術界給予高度評價,並迅速推廣套用。該
壩型現已成為我國的主要壩型之一。先後獲國家優秀設計銅獎、水利部和福建省及水電總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
消能防沖技術:在國內首次將窄縫
消能工套用於南一水庫高壩壩面泄洪,使狹谷河段布置高壩壩面泄洪和壩後式電站成為可能,縮短了
建設工期、節省了投資,經濟效益分別達1000萬元以上。
國內首次採用
寬尾墩-階梯式-戽池聯合消能工,套用於
水東水電站,解決了溢洪時近壩廠房的水霧和尾水穩定問題,使該工程提前三個月發電,節約投資近760萬元。
採用大差動齒坎消能工,套用於安仁溪拱壩,較好解決拱壩消能的徑向集中問題,被收入《世界優秀專利技術精選》。這些技術列為
福建省水利廳科技五朵金花之一。
在閩東敖江、
霍童溪、
穆陽溪和
交溪等諸河流的勘測、規劃和設計中,該院勘測設計人員更是歷盡艱辛,嘔心瀝血,卓有建樹。如穆陽溪梯級規劃中,在原規劃的基礎上,把芹山~三灣河段由三級改為二級開發,總裝機由原來13萬kw提高到32萬kw,年電能由6.37億kw·h提高到7.9億kw·h。而後又將
閩東水電站的改建與芹山、周寧三級聯合開發,總裝機容量可達40萬kw。
穆陽溪梯級的規劃和設計獲得規劃總院和上級領導的高度評價,被列為福建省“九·五”重點項目。
1993年7月福建水電院經國家建設部、國家統計局和中國建設企業中心評選為“中國勘測設計綜合實力百強單位”。
現任領導
院長:何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