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水庫位於福鼎市境內水北溪上游的石竹坑村,是一座發電、灌溉、防洪、供水綜合利用的中型蓄水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溪水庫
- 平均流量:6.68立方米/秒
- 上游流域面積:164平方公里
- 保灌面積:2.1萬畝
- 壩高:67.3米
- 總庫容6:6700萬立方米
- 位於:福鼎市境內水北溪上游
概述,水庫樞紐,水庫建設,投資效益,
概述
南溪水庫位於福鼎市境內水北溪上游的石竹坑村,距城關18公里。壩址上游流域面積164平方公里,占總流域面積38.59%,壩址多年平均流量6.6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來水量2.11億立方米,最大壩高67.3米,總庫容6700萬立方米,保灌面積2.1萬畝。發電裝機3級7台計9000千瓦。該庫是一座發電、灌溉、防洪、供水綜合利用的中型蓄水工程。1974年8月10日動工,1983年底建成砌石拱壩、總乾渠、壩後一級電站。1984年8月竣工驗收,正式交付使用。
水庫樞紐
水庫大壩系漿砌條塊石雙曲拱壩,壩高67.3米,壩底高程97米,壩頂高程164.3米,壩底最大厚度18.82米,壩頂厚3米,壩頂弧長228.5米,壩頂弦長181.8米,寬高比2.70,厚度比0.28。
溢洪道為壩頂自由溢流方式。堰頂高程155米,正常高庫容5010萬立方米,寬93米,在溢面陡坡段設定5個厚60厘米混凝土橋墩,上建交通橋一座。引水隧洞位於大壩上游右岸80米處,進水口為深孔斜拉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進水口底高程為124米,相應庫容365萬立方米,設斜拉式平板鋼閘門,配有斜拉固定型2×7.5噸卷揚機1台。
水庫渠道原設計全長99.56公里,其中已建成總乾渠長7.56公里,流量9立方米秒緲。主要建築物:1號隧洞長498米,1976年6月鑿通;2號隧洞長2480米,1976年12月鑿通;間隔洞2座,分別長650米、160米;土洞1座36米;鋼筋混凝土渡槽1座,長20米;泄水閘7座,節制閘6座;暗涵長320米。
水庫建設
1974年8月蓄水工程動工,1978年二級電站建成投產,裝機2台共3200千瓦(1988年7月增容1台,裝機2500千瓦,合計裝機3台,裝機容量5700千瓦)。1981年12月大壩封孔正式蓄水,1982年一級電站(2×1250千瓦)建成,1983年5月併網發電。1983年底蓄水工程竣工。三級電站總裝機7台9000千瓦,年發電量3400萬千瓦時。
1984年8月,第一期工程通過驗收,正式交付使用。當年獲國家水電部與省人民政府優秀設計項目表揚獎。
1985年,該水庫被水電部評為設計、施工雙優工程。1986年,榮獲國家級優質工程銀質獎和省全優工程獎。
1992年,完成南溪水庫右乾渠配套工程19.11公里(包括鐵將支渠3.41公里)。1993年8月,右乾渠配套工程全面竣工。1994年,建成水文自動測報系統。
投資效益
該水庫一期工程總投資1890.17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366萬元,縣財政撥款285.5萬元,貸款150萬元;投人勞力506.52萬工日,其中義務工327萬工日;全縣人民支援糧食312萬公斤。工程完成土石方307.54萬立方米(其中石方21.48萬立方米),澆灌混凝土2.1161萬立方米;使用鋼材985噸,水泥2.2399萬噸,木材5466立方米。 工程竣工後設立管理處、公安派出所,開展養魚等綜合經營,效益較好。
南溪水庫淹沒耕地1630畝,庫區移民439戶2200人,拆遷房屋3170間。移民戶除一部分就地上山安置外,大部分遷往秦嶼、硤門、塘底、管陽、西陽、後溪、竹陽和沿海墾區的涵頭及蘭田等地。移民經費124萬多元,其中國家補助55.8萬元,自籌68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