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流傳於福建省漳州市田螺坑一帶的傳統音樂,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山歌,是中國傳統民歌種類之一。據史料記載,約始於先秦三代(夏商周)時期。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十五國風》便是民歌,但其時尚無“山歌”之稱謂,其名始見於唐代。南靖客家先民自兩晉由中原大量南遷,其祖居地分布在陝西、甘肅、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位於《十五國風》流行的黃河、長江流域一帶。“客家山歌”的修辭手法上承詩經之《十五國風》,以情歌為主。在發展過程中,長期與所經之地的土著居民相處,客家山歌吸收了各民族、民系民歌的優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山歌活動的形式也受了南方少數民族對歌、斗歌形式的影響。

2005年10月31日,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被列為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項目編號為Ⅱ-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
  • 批准時間:2005年10月31日 
  • 非遺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福建省漳州市
  • 遺產編號:Ⅱ-3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題材曲調,藝術特點,文學形式,演唱語言,代表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客家先民自兩晉由中原大量南遷,其先祖居住地均在陝西、甘肅、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正是“十五國風”流行的黃河、長江流域一帶。
2005年,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確定田螺坑村人、退休教師黃庭芳,梅林科嶺村人、音樂教師王金才為最具影響力的省級田螺坑客家山歌的傳承人。
南靖隨著客家人的到來和土樓的建造,田螺坑客家山歌也就流傳了下來,距今已有千百年的歷史。田螺坑自然村的客家山歌,自600多年前黃氏先民到此開基後就延續了下來。
清朝末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是客家山歌的興盛期。
“文革”期間是客家山歌的冷落、沉寂期。
20世紀80、90年代後,隨著南靖土樓旅遊熱的興起,田螺坑客家山歌又重新在田螺坑村傳唱開來。

基本特徵

題材曲調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內容豐富,以情歌為主,約占80%。此外還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儀式歌、謎語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曲調豐富,主要有號子山歌、四句八節山歌、快板山歌、疊板山歌、五句板山歌等。

藝術特點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藝術特點:一是歌詞結構嚴謹;二是押韻嚴格;三是歌詞形象化;四是客家口語化;五是修辭手法多樣化。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歌詞常用賦、比、興文體,重章疊句,尤以雙關見長。

文學形式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的文學形式一般是七言四句和七言五句,也有在七言五句基礎上發展的長短句敘事山歌。歌詞也運用了比興、借代、諷喻、映襯、雙關等多種方法,使山歌生動、活潑、發人深思,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押韻上口。

演唱語言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帶有客家人的口頭語言特色,在民歌中獨樹一幟。

代表作品

客家山歌主要以抒情的情歌為主,同時還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謎語歌等。田螺坑自然村的客家山歌遺存120多首,代表曲目有《十二月飄》、《守寡歌》、《十勸郎》、《十有情》、《賣花線》、《十月懷胎》、《婦女可憐歌》等。山歌曲調豐富,旋律優美,以客家人口語演唱,委婉動聽,深受客家人喜愛而廣為傳唱。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是南靖土樓文化的重要組織部分,也是田螺坑人民俗文化的一個縮影。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已成為土樓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因此只有保護原汁原味的山歌,才能更加了解豐富生動的土樓文化。在中國音樂史中,民歌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作為從民歌演化而成的田螺坑客家山歌,已發展成為中國民歌中的重要一支,一直是客家音樂的圖騰,是客家人對於生活經驗、生命情懷的一種表達藝術,更是客家族群凝聚族群意識的一個觸媒。發掘、搶救、保護田螺坑客家山歌,對於推進中國民歌的發展,豐富中國的音樂史具有重要作用。

傳承狀況

“文革”期間是客家山歌一度沉寂,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後,隨著南靖土樓旅遊熱的興起,田螺坑客家山歌又重新在田螺坑村傳唱開來。2008年8月,田螺坑土樓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田螺坑客家山歌因此得到空前的發展。

傳承人物

  • 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王金才
王金才,197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音樂專業,生長均在南靖土樓里,編有《田螺坑客家山歌集》,常組織音樂活動小組進行田螺坑客家山歌的傳承,多次進行田螺坑客家山歌的演唱比賽,帶出了多批的田螺坑客家山歌傳承弟子。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
王金才
  • 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黃庭芳
黃庭芳,1948年4月出生於福建省南靖縣書洋田螺坑,中專文化程度,國小二級教師,對土樓的淵源、民俗風情、文化內涵較了解,並撰寫了《田螺坑的傳說》等文章。黃庭芳整理改編了170多首山歌。於2008年被確定為第一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
黃庭芳
王旭輝,1974年出生在梅林鎮科嶺村,1994年畢業於集美大學音樂系。師承於叔叔王金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田螺坑客家山歌傳承人),常幫助叔叔一起收集一些民間山歌曲調,整理歌詞、戲文,並且根據山歌曲調進行再創作。

保護措施

2019年4月10日,為對田螺坑客家山歌將起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作用,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田螺坑客家山歌傳習所在南靖縣老年大學揭牌。
福建客家山歌(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
田螺坑客家山歌傳習所

社會影響

1986年,王金才以田螺坑客家山歌為載體,參加了由南靖縣委宣傳部組織的精神文明演唱會,排練的“山歌聯唱”作為地方特色節目參賽,獲一等獎。
1988年中秋節,由梅林鄉組織的參賽隊,參加南靖縣首屆農民歌會,王金才排練的合唱、獨唱“田螺坑客家山歌”獲一等獎。
2007年,福建省、漳州市領導考察土樓,王金才創作改編的《土樓山歌唱不完》、《申報世遺歌》等在土樓中演唱。同年,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演唱榮獲南靖縣首屆山歌節演唱一等獎。
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土樓申遺,王旭輝創作改編並演唱的《土樓山歌唱不完》《申報世遺歌》。
2011年,中央電視台《新年七天樂》來南靖慰問演出,王旭輝代表南靖鄉土音樂人,上台演唱了客家山歌。
2012年,根據客家山歌小調創作的歌曲《雲水謠》獲漳州市“一縣一歌”優秀作品獎。雲水謠歌曲創作獲南靖縣2013年度百花文藝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