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頭蛙

福建大頭蛙

福建大頭蛙為蛙科蛙屬的兩棲動物。在對我國各地的大頭蛙屬作了進一步研究後認為福建等地標本與L.kuhlii有明顯區別,被確定為新種,即福建大頭蛙。模式標本保存在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福建大頭蛙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兩棲綱
  • :無尾目
  • :蛙科
  • :蛙屬
  • :大頭蛙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第二性徵,區別,鑑別特徵,

形態特徵

雄性體長54 mm左右,個別可達63 mm,雌性體略小;雄性成體頭大,枕部高起,頭長大於頭寬,頭長略小於體長之半;雌性頭較雄性小,枕部較低平;吻鈍尖,突出於下唇;吻棱不顯;頰部向外側傾斜,略凹人;眼較小,鼻孔朝向上方略近吻端;雄性眼后角至頭側後端之距離大於雌性,顏肌極發達,兩穎肌之間形成一縱溝,雌性的不顯;鼓膜隱於皮下;舌小後端缺刻深,犁骨齒列長,在內鼻孔後方斜向中線;雄性下領二齒狀突甚發達,雌性的較小。
前肢短,指長順序3142,第1指長於第2, 4指,第3指最長;指端球狀;第2,3指略顯緣膜;關節下瘤小而顯著;掌突三,不甚明顯。後肢短而粗壯,脛附關節前達眼后角(雌性僅達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脛長不到體長之半;趾端圓球狀;第1趾較短,僅達第2趾近端關節下瘤,第3趾長於第5趾,不達第4趾的遠端關節下瘤;趾間約為半蹼,第4趾兩側蹼之凹陷處不超過第2關節下瘤;第1和第5趾游離緣有緣膜;內蹄突窄長,無外跟突。背麵皮膚較為粗糙,小圓慶或短褶多而顯;眼後和穎褶上方有一條長腺褶,左右平行達肩上方;兩眼後方有一條橫膚溝;顏褶明顯;上眼瞼後半段小疵多;脛部後半段至蹌蹄部疵粒密集;內附褶清晰;腹麵皮膚光滑。
生活時背面灰棕色或黑灰色,一般沿疵粒上散有黑斑;背部肩上方有一對“八”形深色斑,兩眼間有鑲淺色邊的深色橫紋;上下唇緣有黑縱紋;體側及胯部有淺花斑;觀察144個標本,其中32個標本的體背面從吻至肛上方有一條棕黃色脊線紋,約占總標本數的18.5%。四肢上黑橫紋清晰,腿後部灰棕色或有淺色細紋;手足腹面淺棕色.咽部有許多棕色紋,腹部及後肢腹面一般無斑,如有則為細紋狀。

棲息環境

常棲於路旁和田間排水溝的小水塘內或山林中寬約lm、水深10一15 cm的浸水塘內,塘內有落葉和雜草,水底多為泥沙和石頭.成體常隱蔽於岸邊,受驚後躍人水中,行動較遲鈍,跳躍力不強,頗易捕捉,晝夜均可見到成體。

生活習性

雄蛙的領域性很強,領域叫聲是單音節短促的“蟈”求偶叫聲則是連續7-20個音節的蟈、蟈、蟈聲。雄蛙有時會先發出一聲領域叫聲,然後再發出求偶叫聲,如此既可以宣告領域又可以吸引雌蛙,屬於多功能的複合叫聲。

分布範圍

該蛙生活於福建崇安海拔600至1100m處的山區,以700 m左右數量較多。

繁殖方式

繁殖期較長,在崇安地區5月中下旬可發現雌雄抱對者,也可見到卵群和幼期蛾鮮以及剛完成變態的幼蛙,8月下旬還可見到晚期蛾抖。卵群一般產在水塘內的雜草間或石塊上。卵單粒、分散,卵徑2.2-2.4 cm,動物極黑色,約占卵的1/2,植物極乳白色。剖視一雌體,其卵巢內有卵505粒(左側295,右側210粒),卵徑2mm左右。剛完成變態的幼蛙體長11一17. S mmo雄性體長27 mm日寸達性成熟,其第.1指婚墊明顯,背側具雄性線;雌性體長35 mm時其卵巢內已有成熟之卵,表明已達性成熟。

第二性徵

雄蛙頭大;第1, 2指內側及背面有灰色婚墊;無聲囊;背側有雄性線,腹側無;下領前緣齒狀突發達。蛾抖體扁平,尾鰭低,末端鈍尖;口小,唇齒式I: l一1 / III或I: 1一1 / II: 1一1,第2排上唇齒和第1排下唇齒短;角質領適中;上唇緣缺乳突,口角及下唇乳突較大,中央連續排列。頭軀背面和尾部灰棕色,僅尾基部有黑褐色橫斑,其它部位為深色碎斑。

區別

福建等地標本雖與產於泰國的閣昌大頭蛙L.kohchangae(Smith 1922)和產於印度阿薩姆的寬足大頭蛙L.laticeps (Boulenger,1882)的外形較為相近,但也有明顯區別:L. kohchangae鼓膜清晰,雄蛙有內聲囊。L.laticep:的頭寬大於頭長;鼓膜明顯;後肢較長,脛附關節前達吻端或吻眼之間;趾間全蹼;第1,2指幾等長;這些特徵均可與本文的新種相區別。而且這兩種之產地與我國東部福建等地相距甚遠,故不可能同屬一種。

鑑別特徵

1.背面大疵多,呈圓形或長圓形,眼後和穎褶上方有一條明顯的長腺褶;
2.趾間約為半蹼,即第4趾兩側蹼的凹陷處不超過第2關節下瘤;
3.第1趾較短,趾端僅達第2趾近端關節下瘤;
4.體較小,雄性體長54 (46. 5一61.4) mm左右;
5.拼抖尾部有碎斑。而大頭蛙L. kuhlii成體背較光滑,僅有少數窄長腺褶;趾間滿蹼或略遜;第1趾較長,趾端超過或遠超過第2趾近端關節下瘤;體較大,雄性體長80 (68一101) mn左右;蟒蚌尾部有極明顯的橫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