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陳文龍尚書廟

福州市曾經有好幾座奉祀陳文龍的廟宇,都稱為“尚書廟”,尊陳文龍為“水部尚書”、“鎮海王”。因陳文龍被敕封為“水部尚書”,所以,福州人通稱這些廟宇為“尚書廟”。陳文龍也被民眾稱為“尚書公”。陳文龍進入了福建民間信仰的神祇行列,這是一個十分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陳文龍尚書廟
  • 稱為:“尚書廟”
  • 屬於:抗元英雄
  • 建於:南宋後期
人物簡介,來歷,民俗形成,嚴復重修,村民重修,

人物簡介

南宋莆田陳文龍與抗元英雄文天祥是同時代人,都是南宋後期的狀元、丞相,他們的出身、仕途、遭遇幾乎相同,最後又同樣為國殉職。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讚頌陳文龍和文天祥“隆名並峙”,同為“一代忠貞”。

來歷

陳文龍沒有任過尚書官職,明清兩朝官制“六部”也沒有“水部尚書”。陳文龍在抗元鬥爭中壯烈殉國後,宋、元兩朝皇室也並沒有對他敕封“水部尚書”、“鎮海王”。民間傳說這些封號是“天帝”所封。傳說畢竟是傳說。據專家考證:明代崇禎和清代康熙、乾隆年間,曾三次敕封陳文龍為“水部尚書”和加封“鎮海王”。
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統一中國後曾命中書省派員到地方訪求應祀的神祇。凡有功國家及惠愛在民者,著於祀典,令有司歲時到祭。”他特別重視江西廬陵的文天祥和福建興化的陳文龍。
福州烏龍江上段有個村莊叫陽岐。陽岐村臨江邊古時有一過往船隻停泊的碼頭,熱鬧異常,特別是經營南北京果雜貨和土特產品生意的莆仙一帶商賈,要進入省城的船舶多停泊於此,然後再棄舟陸運。史稱此碼頭為“化船道”或“興化道”。莆仙一帶商旅為祈求生意興隆,平安往返,就於明洪武年間,在興化道旁大松樹的濃蔭下建一小廟壇,奉祀海上女神媽祖和抗元英雄陳文龍的遺像。這個小廟壇面積約30平方米,遺址至今猶存。明天啟七年(1627)陽岐村民、水上居民和莆仙一帶在省城的商賈,出自對鄉賢忠貞氣節的景仰,開始將原廟宇移到陽岐村“鳳鳴山”下,新建陳文龍廟。這座陳文龍廟歷代旨奉祀典。
琉球自明洪武五年(1312)之後,直至清光緒十年(1879)止,琉球與中國是藩屬關係。明清兩代政府曾派遣冊封使團前往參加“冊封禮”慶典。因琉球與中國隔著浩瀚大海,而福建距琉球最近。所以,凡“冊封使團”出發前必定就近先到“旨奉祀典”的陳文龍廟祭祀之後啟程,或將陳文龍造像陪同使團前往琉球,祈求保佑使團平安往返於中琉之間。陳文龍“神靈顯赫”,都能盡到“責任”,每次都使使團平安,很受皇朝讚賞,所以,皇朝就對他一次次地加以敕封,以“水部尚書”作為中琉之間海上交通安全庇護神的封號,直至加封為“鎮海王”,以求使團永遠受到陳文龍的庇佑,能在風平浪靜,海不揚波的情況下保護冊封使團平安往返於中琉之間。

民俗形成

福州南台沿江建起了一座座的尚書廟。陳文龍作為水上航行安全的庇護神受到從事水上商品運輸貿易的商賈和長期久住閩江下游兩岸的水上居民的崇拜和景仰。陳文龍的尚書廟數百年來香火旺盛,經久不衰。現在,福州新建的陳文龍廟、堂已達十餘座之多,而史書上記載,遺址至今尚存的有5座。

嚴復重修

福州歷史上留下的5座“尚書廟”中陽岐“尚書祖廟”最早建成,所以就有“祖廟”之稱,而其他4處皆由這裡分爐。
陽岐祖廟歷經幾度滄桑,又幾度重修,隨著時光流逝,仍然殘破不堪。1919年元月,大思想家嚴復出於對民族英雄陳文龍的景仰,親自撰寫《重建尚書祖廟募緣啟事》。在當地百姓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36人的董事會,發起重修,共募到捐款10多萬銀元進行重修。重修後的尚書祖廟面積達到3805平方米,四周環以灰磚圍牆,門牆外兩旁建“馬將廳”,門牆內有戲台、酒樓、鐘鼓樓、天井、中心亭、大廳、享殿等,整座廟重檐疊宇,雕樑畫棟,蔚為壯觀。該廟四進、三殿堂並列,中殿祀守土尊王和水部尚書,左為“毓麟宮”,祀臨水夫人陳靖姑,宮後為鳳鳴寺和觀音閣;右為“忠肅祠”,祀陳文龍。大殿門額嵌有青石四方,上刻嚴復親自書寫的“尚書祖廟”四個遒勁渾厚的楷書大字,上有一方直書“歷代旨奉祀典”的石刻。大殿內有楹聯10多副,皆出自名臣學者手筆,有郭尚先林鴻年林則徐王仁堪陳寶琛嚴復鄭孝胥葉大莊李厚基薩鎮冰、高稔、吳繼?、嚴叔夏等,書法楷、行、草俱備,各臻神妙,相映成趣,給祖廟增添無盡的光彩,各殿懸掛橫匾也出自名人手筆,美輪美奐,平添幾分歷史文化價值。該廟的建築藝術出自名匠蔣源成之手,堪稱一流。戲台裙上的磨光青石20方由莆田進士、禮部侍郎、著名書畫家郭尚先繪以蘭竹並配詩,雕刻精細。
尚書祖廟廟門前大埕立有7通石碑,是重要的歷史文物,是研究陳文龍尚書廟的實物資料。

村民重修

1991年,陽岐村民對尚書祖廟進行重修,為福州市增添了一處有價值的人文景觀。尚書祖廟現列為福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作為對青少年進行民族氣節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由柳洪平創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