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文廟,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聖廟路。福州文廟始於唐代大曆八年(773年),觀察使李椅移建於現在的聖廟路。1961年9月被福州市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9月2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市文廟
- 成立時間:773年
- 所在地:中國 福建省
- 館藏精品:經史、稽古三閣,十二齋舍等
-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聖廟路
簡介
宋代太平興國年間,轉運使楊克讓始作文廟。此後文廟不斷擴展,有經史、御書、稽古三閣,養源、議道、駕說三堂,以及十二齋舍、杏壇、射圃等。福州文廟經宋、明、清的三次大火,範圍大大縮小。現存文廟是鹹豐元年(1851年)重建,鹹豐四年修成,其建築充分體現清代宮殿式建築的風格。其規模在全國也算是比較大的。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修繕工作
參觀介紹
大成殿前建有突出式長32米,寬9米,高出埕面1.2l米,周邊飾以欄板欄桿的月台。台面鋪作大石板,內中空。每當太陽東升西降橫照月台埕面上,人們可從欄桿下平視埕面,可見石埕面冉冉上升之瑞氣的奇異景觀。
大成殿雄踞於高出埕面1.46米的石台基上。面闊七間,進深四間,重檐歇山頂,穿斗式木結構鋪以石柱,用石檐柱22根,石內柱8根。石柱頭之上銜接木柱,落地木柱18根。上下檐之間鋪作層共有42攢五跳八鋪作的柱頭鋪作,補間鋪作和轉角鋪作組成。石柱碩大,按花崗岩每立方米2.8噸計,石內柱每根重達約9噸,石檐柱每根重達8噸有奇。當年施工艱難由此可見一斑。殿中上部藻井頂部有一精美的古星象圖,星座金光熠熠,十分耀眼。
大殿內安放著新制青石雕刻孔子坐像,高25.51米,基座1.18米。孔子坐像左前側分別安放顏回,子思青石雕刻坐像,通高3.45米;右前側分別安放著曾參、孟子青石雕刻坐像,通高3.45米,東、西、北三面繞孔子坐像立七十二楨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七十二賢人青石雕刻造像。殿內的儒家青石群雕造像,在表現技法上注重質感和比例,形神兼備,雕刻精美洗鍊。展示了儒家現實生活氣息的境界。形象豐滿圓潤,氣質渾厚,衣飾簡素,具有輕快流暢的特色。
殿內,懸掛重新複製的由康熙皇帝以下五位皇帝書寫的六面大匾額。以及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書寫的楹聯,金字熠熠,滿壁生輝。移身殿內,令人油然而生崇仰肅穆之情。
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之間的空地已經由原先的混凝土地面改為由石頭鋪就,凸顯出古意盎然。大成殿內孔子的青石坐像位於大殿正中,左右兩側新增了顏回、曾參、子思和孟子這四位儒家學說著名繼承者的青石雕像,稱為“四配”。大殿兩側排列著孔子門下72位傑出的學生的雕像,稱為“七十二賢”。孔子與“四配”之前陳列著從北京文廟仿製來的各種祭器和禮器。大殿上方懸掛著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為文廟題寫的匾額。如“萬世師表”、“生民未有”、“與天地參”、“聖集大成”等。這些也是從北京文廟仿製來的。
“仰之彌高”的傳說:
在大殿後方則懸掛著四塊大約4平方米大小的藍底金邊匾額,寫著“仰之彌高”四個金色大字。這四個字的來歷還頗有傳奇色彩。清代鹹豐元年重修文廟時,很多讀書人寫的這四個字都不盡如人意。這時一個農夫走過來看熱鬧,有人厭嫌地說:“你一個農民能看懂什麼,有本事你來寫。”哪知道這農民當仁不讓地走上前,拿過一個掃把,飽蘸墨水,“仰之彌高”四字一揮而就。只見這四個字厚重豐滿、氣勢不凡,讓圍觀的眾人嘆為觀止。而如今這四個字則出自福建書法家協會主席陳奮武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