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伬藝

福州伬藝

福州伬藝,又名伬唱,屬於以唱為主的福建省五大傳統地方曲種之一,流行於福州話地區。是福州民間賣唱藝人蒐集散曲、小令、山歌、小調,傳唱戲文唱段和民間故事,以應酬堂會,或裝扮陸地行舟、錢劍、高蹺、台閣、馬上、肩頭馱、蓮花落等百戲雜耍,以參加社火活動積久形成的演唱形式。

進入21世紀以來,福州伬藝的發展處於瀕危狀態,書場已經全部消失,高台演出也從20世紀30年代的每年四千餘場銳減到每年不到三百場。人才青黃不接,曲本散失嚴重,演員已不足15人,流派藝術嚴重失傳,招生傳習困難重重,急需加以有效扶持和大力保護。

2006年5月20日,福州伬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福州伬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州伬藝 
  • 批准時間:2006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福建省 
  • 遺產編號:Ⅴ-15 
  • 遺產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淵源,藝術特點,傳統分類,代表曲目,表演形式,傳承現狀,藝術價值,

歷史淵源

福州伬藝又名伬唱,屬於以唱為主的福建省五大傳統地方曲種之一,是福州民間賣唱藝人蒐集散曲、小令、山歌、小調,傳唱戲文唱段和民間故事,以應酬堂會,或裝扮陸地行舟、錢劍、高蹺、台閣、馬上、肩頭馱、蓮花落等百戲雜耍,以參加社火活動積久形成的演唱形式。
福州伬藝
福州伬藝是福建省五大曲種之一, 流行於福建省的福州市及閩侯、長樂、連江、福清等福州民系地區,並傳播到台灣省及港澳地區,在緬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福州籍華僑聚居區也有演唱。自1943年從業藝人成立“福州市藝樂唱聯誼會”始,定名為福州伬藝。
伬藝源於唐宋的百戲。清初,福州有“洞中春”、“景國風”等伬社。嘉慶道光年間專唱江湖調的“江湖伬”和唱逗腔的“儒林伬”,有“小蓬萊”、“紫雲山館”、“白雪春”、“五鳳吟”等伬社。鹹豐同治年間,出現“十歡(番)伬”和“老虎伬”等。著名十歡伬有“鶴鳴皋”伬社等。“老虎伬”是由一些職業道士把道曲與民間小調融合,編成勸世文,在舉行“上座”、“召請”等法事時演唱,由打金革樂人兼唱,亦稱“清音十歡伬”。有程道士組織的“步廣寒”等伬社。光緒中期,“洋歌伬”盛行。“洋歌伬”曲調活潑,風格粗獷,語言通俗生動,演唱民間小故事。有“達雲霄”、“賀雲天”、“寒月宮”、“雅樂天”、“同樂軒”等班社,他們以小唱盤答參加社火遊行,扮演“陸地行舟”、“地下坪”、“台閣”、“馬上”、“肩頭馱”等,或以《和尚討親》、《迎白佽》、《墦間祭》等小故事酬應堂會、坐唱。不久,出現“平講伬社”,這種伬社同時演唱逗腔、江湖、洋歌、小調四大聲腔的曲目,以後在一個曲目中共用四大聲腔。所謂“平講”意即採用本地土話。平講伬社在伬唱中逐漸成為主流。 民國時期,特別是30年代,平講伬著名伬社有“游月宮”(女班)、“步蟾宮”、“勝三樂”、“筱龍鳳”、“小小龍鳳”、“林依銀”、“鄭楨記”等。它們形式多樣,各顯神通。應堂會的“全堂伬”,原是16人組成,這時也出現8人組成。原來“半堂伬”為8人,此時也有4人的,甚至出現“筱龍鳳”、鄭楨記”等雙檔形式,“林依銀”等單檔形式,更有些伬社兼演“掛衣伬”,即穿戴比較講究的演出服。男的長衫、高帽,女的滾邊旗袍或滾邊對襟女衫褲。有些伬班兼演小戲,廣拓謀生門路。這一時期著名藝人有鄭世基、牟金鳳夫妻組成的“筱龍鳳”伬班,雙檔自拉自唱,唱腔優美,形式活潑。以及林依銀的單檔自拉自唱;鄭楨記父女雙檔,第一個在伬藝中引進揚琴。 抗日戰爭後期至解放前夕,大量閩劇藝人和社會失業遊民,上街賣唱餬口,伬藝從業人員激增至300人以上,總體水平下降,行內競爭激烈,謀生艱難。加上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惡勢力的欺壓榨取,連著名演員也不免常被“召書”索取“紅包”,攔途要稅,拷打拘禁。1943年,藝人為協調內部關係,保護自身權益,組建“福州伬藝樂唱聯誼會”。
福州伬藝
福州伬藝福州伬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伬藝聯誼會組織全行業一度改演閩劇;但不久,名藝人陳潤春、鄭世基、牟金鳳、黃連官等又先後退出,恢復伬藝曲種。他們嘗試改革舊的藝術形式和行藝方式,陳潤春引用評話說表,把散曲、套曲及傳統摺子小曲目串成完整故事,改變坐著悶唱的習慣,增大虛擬指意性的表情動作,增強節目的故事性與動感,發揮伬藝自拉自唱,講究唱工的優勢,進入書場和高台演出,為聽眾所接受,被譽為“潤潤伬唱”,漸在行內推廣,修整定型,參加1956年市曲藝會演。
福州伬藝,源於唐宋。從明代末年始可見其脈絡。唱腔分為逗腔、江湖、洋歌、羅羅和小調五類。明萬曆年間的曹學全始創逗腔,蓄家班,演唱至清初演變為專唱逗腔的儒林促社,明末,市井間又有躲避戰亂入閩的弋陽腔藝人組成的江湖促社,道光後,興起演唱以福州民歌、民謠為基調,吸收弋陽腔、崑腔梆子腔和蘇、揚小調發展為洋歌和小調兩種聲腔的洋歌促社。
福州伬藝
清代出現了不少以表演藝為主的民間班社,稱為“社”,著名的有達雲霄、駕雲天、雅樂天、同樂軒等。太平天國時期,浙江、安徽、江西的流民大量逃亡福建,隨來的藝人聚集在福州的經院巷和較場沿一帶,以江淮小調、蓮花落及弋陽腔沿街賣唱,對當地的藝產生較大影響。抗日戰爭後,藝表演漸趨衰落。
民國時期,促班相互吸收滲透,兼唱逗腔、江湖、洋歌,小調,以清唱散曲。長牌、盤答(對唱)為主,稱為平講班或三下響。
解放後,伬藝面臨著適應新時代的考驗。伬藝協會曾經決定改演閩劇,伬藝面臨消亡。當時一批伬藝名角堅持伬藝演出,陳潤春等與作者合作,吸收評話說表,將傳統的散曲用說表串連成能演二三小時的全本曲目。二度創作上,強化伬藝作為說唱藝術的敘述性特點,以口語化的說表,明白如話的唱腔,凸現曲藝的敘事特點。表演上,揉合,坐唱”與“走唱”,加大表演幅度。服務方式上,開拓新路,改變過去的社火踩街走唱和應酬堂會為茶館書場的坐唱和高台應聘演出雙軌制。歷經演出實踐,這種演出形式逐漸為觀眾所喜愛,發展成為福州伬藝。
福州伬藝
進入21世紀以來,福州伬藝的發展處於瀕危狀態,書場已經全部消失,高台演出也從20世紀30年代的每年四千餘場銳減到每年不到三百場。人才青黃不接,曲本散失嚴重,演員已不足15人,流派藝術嚴重失傳,招生傳習困難重重,急需加以有效扶持和大力保護。

藝術特點

傳統分類

福州伬藝的傳統曲目,按採用的曲牌分為江湖伬本、颺歌伬本、逗腔伬本3類。 江湖伬本有《珍珠塔》、《金龜母》等。颺歌伬本有《墦間祭》、《白扇記》、《揀茶記》等,多為民間傳說故事。這兩類曲目的唱、白都用方言土語,通俗活潑,曲調粗獷明快。特別是颺歌伬多為喜劇性故事,詼諧有趣。
逗腔伬本有《紫玉釵》、《女運骸》、《猴告狀》、《靈芝草》、《王昭君》等,多為長牌套曲,適於抒發悲涼低回的情緒,唱詞典雅,以唱功見長,過去多演於堂會。此外,尚有3種曲調綜合運用的平講伬本。
1950年以後,創作了不少現代曲目,有影響的作品有《紅色三兄弟》、《錦繡河山》、《一幀照片》、《思歸》等。同時,還整理演出了一些優秀的傳統曲目,如《思凡》等。
福州伬藝的唱腔曲牌分“逗腔”、“江湖”、“歌”和“小調”四類,另有【採蓮鼓】、【賀年歌】、【螃蟹歌】、【數落】等民間小調,其節目以中篇故事為主,輔之以散曲演唱。

代表曲目

福州伬藝傳統節目按照使用的唱腔曲牌,分為江湖本、歌本、逗腔本和小調唱篇四類,其中屬於江湖本的代表性節目,有《珍珠塔》和《金龜母》等,屬於“歌本”的代表性節目有 《白扇記》和《揀茶記》等,屬於逗腔本的代表性節目有《紫玉釵》、《猴告狀》、《靈芝草》和《王昭君》等。這些節目是福州藝節目的主體,此外尚有各種曲調綜合運用的平講。20世紀後半期出現了不少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節目,影響較大的有《紅色三兄弟》、《錦繡河山》、《一幀照片》、《思歸》等,同時還整理演出了《思凡》等一些優秀的傳統曲目。

表演形式

福州伬藝使用福州方音說唱,表演形式通常為一至二人自操二胡三弦說唱表演,以唱為主,間有說表,另有人以三弦月琴低胡等伴奏。其中說唱表演的長篇節目稱為“評話”,多人各操二胡、三弦、月琴、低胡及板鼓檀板、摔磬、單鈸、橫笛、笙、小嗩吶等自行伴奏圍唱或輪遞演唱的方式稱為“全堂”。傳統社火表演中進行的藝表演還輔助以跑旱船踩高蹺台閣、馬上、打蓮花棍等雜技性的動作表演。
福州伬藝

傳承現狀

伬藝和評話還聯袂赴美國新加坡香港台灣訪問演出,送去鄉音鄉曲與故土風情,很受歡迎。伬藝作品《思凡》《楊母大破水利關》參加全國第一屆曲藝會演,《招姐做新婦》獲全國首屆曲藝大賽創作鼓勵獎和表演三等獎。如今,伬唱依然在福州城鄉豐富著人們的鄉土文化生活,還活躍在世界各地的福州人聚居區。
2008年7月17日上午8時,在福州道山路八旗會館,福州評話伬藝傳習所正式揭牌成立,市委副書記、市長鄭松岩,市委常委、副市長朱華以及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姜昆,出席了揭牌儀式。揭牌儀式還沒開始,八旗會館內已人聲鼎沸。8時15分許,鄭松岩與姜昆一起為傳習所揭牌。當紅布被揭下的那一刻,場內掌聲雷動,幾位退休的老藝人笑得無比燦爛。 之後,福州曲藝團做了福州曲藝藝術精品專場匯報演出,作為壓軸的十番伬《秦樓月·春回坊巷》讓在場的人如同回到了盛唐時期的宮廷,即使從未接觸過伬唱的觀眾,也聽得如痴如醉。
福州評話伬藝傳習所是2008年4月29日正式批准成立的,由市財政核撥經費,是全國首家從事地方曲藝傳承教習的事業單位,專門從事研究、傳承、表演以及培養評話、伬唱等曲藝人才的專家藝術團體。據了解,在正在修復的明清古民居建築群三坊七巷內,已劃地修建傳習所的日常辦公場所。
福州評話伬藝傳習所福州評話伬藝傳習所
伬藝詞作者、福州市曲藝團團長陳曉嵐表示,評話和伬藝缺乏繼承人,傳習所成立後,希望能從全國高校吸收高材生。
福州市曲藝家協會主席徐鶴苹表示,傳習所的成立,代表政府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傳習所將加強藝術研究和資料收集工作,讓年輕人更好地了解傳統。

藝術價值

福州伬藝主要藝術價值在於
一、保留著宋元曲藝貼近民眾的“百戲”遺風;
福州伬藝
二、一樹多枝、形式多樣、聲腔多元化;
三是福州平民的人物畫廊、福州文化的品格光芒;
四是福州方言的重要載體。福州伬藝有幾百年歷史,保留曲目百餘本,在福州方言區域內客群面廣,在海內外華人(福州籍)聚居地流傳影響頗久,傳承經歷數代,具有地方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