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特點,獎項,獲獎名單,第01屆(1990年),第02屆(1991年),第03屆(1992年),第04屆(1993年),第05屆(1994年),第06屆(1995年),第07屆(1996年),第08屆(1997年),第09屆(1998年),第10屆(1999年),第11屆(2000年),第12屆(2001年),第13屆(2002年),第14屆(2003年),第15屆(2004年),第14屆(2005年),第17屆(2006年),第18屆(2007年),第19屆(2008年),第20屆(2009年),第21屆(2010年),第22屆(2011年),第23屆(2012年),第24屆(2013年),第25屆(2014年),第26屆(2015年),第27屆(2016年),第28屆(2017年),第29屆(2018年),獲獎華人,
基本簡介
福岡亞洲文化獎的宗旨是“表彰為保存和創造亞洲固有、多樣文化做出了傑出貢獻的個人與團體”,由日本福岡市於1990年創設。福岡市將每年9月設為“亞洲月”,舉辦授賞式、市民論壇等相關活動。
它以來自世界各國的4000名推薦委員的提名為基礎,由學術研究獎選考委員會和藝術·文化獎選考委員會選出各獎項的候選人,最後由福岡亞洲文化獎審查委員會作出決定。獎項包括大獎、學術研究獎、藝術·文化獎,每年授予4名得獎者。
特點
在文化藝術領域面向全世界展現了亞洲文化的價值。必須具備國際性、普遍性、大眾性、獨創性等必要條件。
獎項
⊙ 學術研究獎
對亞洲領域的學術研究作出傑出貢獻。包括社會人類學、文化研究、歷史學、經濟學、考古學等。
⊙ 藝術·文化獎
對亞洲固有的文化藝術的保存和發展作出傑出貢獻。包括音樂、繪畫、雕刻、電影、影像藝術、舞蹈、傳統文藝等。
獲獎名單
第01屆(1990年)
第02屆(1991年)
藝術文化獎:唐納德·基恩(日本文學研究者、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第03屆(1992年)
大獎:金元龍(韓國考古學家)
藝術文化獎:Leandro Locsin(菲律賓建築師)
第04屆(1993年)
藝術文化獎:諾日布班孜德(蒙古長調歌唱家)
第05屆(1994年)
大獎:スパトラディット・ディッサクン(泰國考古學家)
學術研究獎:
王賡武(中國歷史學家)、石井米雄(東南亞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パドマー・スブラマニヤム(印度舞蹈家)
第06屆(1995年)
大獎:クンチャラニングラット(印尼人類學家)
學術研究獎:韓基彥(韓國教育學者)、辛島升(日本教育學者)
第07屆(1996年)
學術研究獎:潘輝黎(越南歷史學家)、衛藤瀋吉(日本國際關係研究者)
藝術文化獎:Nusrat Fateh Ali Khan(巴基斯坦音樂家)
第08屆(1997年)
大獎:チェン・ポン(高棉劇作家)
學術研究獎:ロミラ・ターパル(印度歷史學家)、樋口隆康(日本考古學家)
第09屆(1998年)
大獎:李基文(韓國語言學家)
藝術文化獎:R.M.スダルソノ(印尼舞蹈家)
第10屆(1999年)
學術研究獎:大林太良(日本民族學者)、Nidhi Eoseewong(泰國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タン・ダウ(新加坡視覺藝術家)
第11屆(2000年)
藝術文化獎:ハムザ・アワン・アマット(馬來西亞皮影戲家)
第12屆(2001年)
藝術文化獎:Thawan Duchanee(泰國畫家)
第13屆(2002年)
學術研究獎: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澳大利亞人Anthony Reid(63歲)
藝術文化獎:馬來西亞漫畫家Lat(51歲)
第14屆(2003年)
大獎:外間守善(日本沖繩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中國旅美藝術家
徐冰、新加坡音樂人
李迪文學術獎:給菲律賓的歷史學教授伊萊多
第15屆(2004年)
大獎:阿姆加德·阿里·康(印度古典音樂演奏家)
學術研究獎:
厲以寧(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萊姆·達亞爾·拉卡什(尼泊爾民俗學研究家)
藝術文化獎:羅蘭德·斯爾瓦(斯里蘭卡著名古蹟遺址保護專家)
第14屆(2005年)
大獎:韓東權(韓國民俗學家)
學術研究獎:トー・カウン(緬甸圖書館學家)
藝術文化獎:ドアンドゥアン・ブンニャウォン(寮國紡織專家)、タシ・ノルブ(不丹音樂家)
第17屆(2006年)
學術研究獎:蒙古歷史學者香格達霖·彼拉、日本歷史學者
濱下武志藝術文化獎:巴基斯坦民俗文化保護專家阿庫希·穆芙提
第18屆(2007年)
學術研究獎:シーサック・ワンリポードム(泰國人類學和考古學家)
第19屆(2008年)
大獎:
許鞍華(中國香港女導演,首位獲得該獎項大獎的女性)
學術研究獎:由馬來西亞社會人類學家和斯里蘭卡法學家獲得
藝術文化獎:法里達·帕溫(孟加拉歌手)
第20屆(2009年)
大獎:Augustin Berque(法國地理學家)
學術研究獎:パルタ・チャタジー(印度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
三木稔(日本作曲家)、
蔡國強(中國表演藝術導演)
第21屆(2010年)
大獎:黃秉冀(韓國伽倻琴演奏家)
藝術文化獎:オン・ケンセン(新加坡戲劇家)
第22屆(2011年)
大獎:アン・チュリアン(高棉民族學家)
學術研究獎:趙東一(韓國文學研究者)
藝術文化獎:ニールズ・グッチョウ(德國建築家)
第23屆(2012年)
大獎:范達娜・席娃(印度環境哲學家)
學術研究獎:チャーンウィット・カセートシリ(泰國政治學家)
藝術文化獎:キドラット・タヒミック(菲律賓電影人)、クス・ムルティア・パク・ブォノ(印尼舞蹈家)
第24屆(2013年)
大獎:中村哲(日本醫師)
學術研究獎:Tessa Morris-Suzuki(澳大利亞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ナリニ・マラニ(印度藝術家)
第25屆(2014年)
學術研究獎:アジュマルディ・アズラ(印尼歷史學家)
第26屆(2015年)
大獎:タン・ミン・ウー(緬甸歷史學家)
學術研究獎:ラーマチャンドラ・グハ(印度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ミン・ハン(越南時尚設計師)
第27屆(2016年)
學術研究獎:アンベス・R・オカンポ(菲律賓歷史學家)
藝術文化獎:ヤスミーン・ラリ(巴基斯坦建築師)
第28屆(2017年)
大獎:Pasuk Phongpaichit(泰國經濟學家)
藝術文化獎:コン・ナイ(高棉音樂家)
第29屆(2018年)
學術研究獎:末廣昭(日本經濟學家)
藝術文化獎:蒂揚·巴伊(印度歌唱表演藝術家)
獲獎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