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發奎

祿發奎

祿發奎,別號浩月,1924年12月13日出生在今威寧縣龍街區灼甫鄉高營村一個彝族貧苦農民家庭。 1942年,考入了國立貴州榕江師範學校簡師部(學制四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祿發奎
  • 別名:皓月
  • 國籍:中國
  • 民族:彝族
  • 出生地:貴州
  • 出生日期:1924年12月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貴州榕江師範
祿發奎
別號浩月,1924年12月13日出生在今威寧縣龍街區灼甫鄉高營村一個黎族貧苦農民家庭。他自幼勤奮好學,剛直不阿。七、八歲時,他就讀於家鄉的明德國小(今灼樂多國小)。儘管家境清寒,他還是在校堅持勤奮學習,刻苦攻讀。1937年,他終於以優異成績獲得了高小畢業文憑,後因家庭實在無力繼續供讀,才被迫綴學務農。 1942年,懷著強烈求知慾的祿發奎不畏路途遙遠,毅然徒步前往榕江,考入了國立貴州榕江師範學校簡師部(學制四年)。
1944年,日本侵略軍的魔爪伸到貴州獨山和雲南保山,報國心切的祿發奎懷著強烈的愛國思想毅然投筆從戎,報名參加了“青年遠征軍。”在貴陽,他拜見同鄉進步青年陸宗棠,陸宗棠關於時局問題的一些見解啟發了他,他便放棄從軍的打算,決定回鄉從事教育,喚醒民眾,團結民眾,一致對敵。於是,祿發奎便回到家鄉,在母校明德國小任教。 祿發奎回母校任教,深受鄉親們的歡迎和校方的器重。他擔任高年級語文、算術、音樂和體育等多門學科教學工作,在工作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耐心教導。他時常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要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為祖國的獨立和強盛而勤奮學習。即使學生臨近畢業離校時,他也沒有放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在教學工作中,要求學生德、智、體、勞全面發展,強調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他本人身體力行,對各民族學生一視同仁,平等相待,所教學生,多數品學兼優,實堪為師生表率。
隨著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這位富有理想,嚮往光明,追求進步的年輕教師,於1949年春天打入敵人所創辦、由中共地下黨員陸宗棠任社長的《滇東日報》社任編輯。在此期間,祿發奎按黨的指示,利用國民黨的報紙,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積極傳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經陸宗棠介紹,滇東特支批准,於1949年8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時,昭通偽專員安純三準備向我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下毒手,黨組織決定將已暴露身份的同志撤離昭通,派祿發奎、張斐然回威寧兩北農村與先期派出的陸思明、盧韜共同展開農運,組織革命武裝。陸思明任組長,張斐然負責組織,祿發奎負責宣傳,他們利用親友、師生關係,秘密深入彝鄉苗寨,發動青年學生參加革命。這批青年,多數由陸思明、祿發奎帶領到雲南省者海滇東北人民軍政幹校學習,為游擊團培養了一批年輕有為的骨幹。
游擊團成立後,祿發奎任三連指導員兼連長。他很善於作戰土的政治思想工作,還有較強的軍事指揮能力,在歷次戰鬥中英勇頑強,表現突出。
1950年4月,曾向我軍投誠起義復又叛變的蔣軍李彌殘部仝登文團,企圖與盤據威寧的匪首(反共救國軍第八兵團司令)羅湘培結成同盟,捲土重來,威寧游擊團奉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三師命令在團箐阻擊敵人,在激烈的戰鬥中,曾引導祿發奎走上革命道路並培養其入黨的政委陸宗棠的犧牲,更加激起祿發奎對戰友的深情懷念和對敵人的滿腔仇恨,他揮槍怒吼:“同志們,堅守陣地,殲滅敵人!為陸政委報仇,為陣亡戰友報仇!為革命,戰死也光榮!”接著,就帶領三連戰士衝鋒陷陣,英勇頑強,打退了敵人多次反撲,穩住了陣地。
下午一點過鐘,年僅25歲的祿發奎同志不幸頭部中彈,為威寧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獻出了人生最寶貴的生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