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彝族的第一批中共黨員,革命先鋒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宗棠
- 民族:彝族
- 出生日期:1918年3月3日
- 逝世日期:1950年4月23日
基本情況,個人簡歷,
基本情況
陸宗棠,小名寅發(1918年3月3日—1950年4月23日),彝族,威寧縣四甫鄉(今屬雪山鎮)高菅村人,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威寧游擊團政治委員。
個人簡歷
1928年至1934年,他先後就讀於家鄉明德國小、雲南昭通明誠中學、四川成都華西大學附中、雲南省立昭通第二中學、貴陽烏當中學、貴州大學,讀書期間,曾參加昭通“抗敵後援會”(後改為“高級讀書會”)、貴陽“戰地服務團”等抗日救國組織,並參與了宣傳抗戰道理和前線戰況及組織募捐、反對昭通貪贓枉法檢察官王德元和不法校長姜勉之、反對不法貴築(今花溪)縣長鬍哲先等一系列革命活動和鬥爭。
1946年大學畢業,獲政治經濟系學士學位。畢業後拒絕留省工作和在威寧縣府擔任要職,毅然返回家鄉明德國小任教,因教學成果卓著,獲鄉紳和師生所贈“民族之光”的金字匾額。
1948年,因宣傳進步思想受統治當局通緝而避到貴陽,參加“西南少數民族解放同盟”,隨後又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時值民國當局血腥屠殺革命者,遂離開貴陽轉赴昭通,
1949年4月經李德仁、付發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5月,中共滇東特支指示其打入昭通警備司令部任政工處主任兼《滇東日報》社長,“用國民黨的錢辦共產黨的事”,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培養介紹盧韜、祿發奎、陸思明、禹志超、安啟崇加入中匡共產黨;舉辦教導隊為組建革命武裝培訓骨幹。8月,陸脫離昭通赴邊縱六支隊在會澤者海舉辦的滇東北軍政幹校學習;9月,受黨組織派遣,返回威寧組建了一支800多人槍的革命武裝;10月,由中共滇東北地委正式授予解放軍“威寧游擊團”番號,陸任政治委員兼黨支部書記。
1950年元月13日,奉解放軍畢節軍分區命令,率部馳往彝良縣城角奎,配合解放軍16軍偵察營參與打擊蔣軍張桐森師的戰鬥,取得重大戰果,受畢節軍分區表彰。
1950年4月7日縣委、縣人民政府撤出威寧後,所部仍堅持戰鬥,控制了威昭公路沿線廣大地區。4月23日,奉解放軍駐昭43師命令,與團長盧嵩嵐指揮所部於威寧縣境團箐梁子,阻擊投誠後叛變潰逃的國民黨仝登文團,在陣地前沿作戰而英勇犧牲,時年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