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小侄女寄寄文

《祭小侄女寄寄文》是唐代文學家李商隱創作的一篇祭文。這篇祭文可分為兩部分。開頭至“五情空熱”為第一部分,說明遷葬之事,並因久未遷葬對死者表示愧疚;“嗚呼”至結尾為第二部分,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慰告。全文字裡行間都是真摯深情的自然流露。文章講究結構、用典、敘述和抒情,充分表現了李商隱祭文“風骨獨峻”的藝術風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祭小侄女寄寄文
  • 創作年代晚唐
  • 作品體裁駢文
  • 作者:李商隱
  • 作品出處:《全唐文
  • 作品題材:祭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祭小侄女寄寄文1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以果子、弄物2,招送寄寄體魄3,歸大塋之旁4。哀哉!爾生四年,方複本族5。既複數月,奄然歸無6。於鞠育而未深7,結悲傷而何極!爾來也何故,去也何緣?念當稚戲之辰,孰測死生之位?時吾赴調京下8,移家關中9,事故紛綸,光陰遷貿10,寄瘞爾骨11,五年於茲12。白草枯荄13,荒途古陌,朝飢誰飽,夜渴誰憐?爾之棲棲14,吾有罪矣!今我仲姊15,反葬有期。遂遷爾靈,來復先域16。平原卜穴17,刊石書銘18。明知過禮之文19,何忍深情所屬20
自爾歿後,侄輩數人,竹馬玉環21,繡襜文褓22。堂前階下,日裡風中,弄藥爭花23,紛吾左右。獨爾精誠24,不知所之。況吾別娶已來25,胤緒未立26。猶子之義27,倍切他人。念往撫存,五情空熱28
嗚呼!滎水之上29,壇山之側30。汝乃曾乃祖31,松檟森行32;伯姑仲姑33,冢墳相接。汝來往於此,勿怖勿驚。華彩衣裳,甘香飲食。汝來受此,無少無多34。汝伯祭汝,汝父哭汝,哀哀寄寄,汝知之耶?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寄寄:李商隱弟弟李羲叟的女兒,四歲而夭。
  2. 弄物:兒童的玩具。
  3. 體魄:遺體和魂魄。
  4. 大塋(yíng):祖墳墓地。
  5. 方復:才回到。本族:父族。
  6. 奄然歸無:很快死亡。奄,奄忽,急遽貌。
  7. 鞠育:撫養;養育。
  8. 赴調:赴京參加外官內任的調選。
  9. 關中:此特指京城長安。
  10. 遷貿:改換變遷。
  11. 瘞(yì):掩埋,埋葬。
  12. 於茲:到現在。
  13. 荄(gāi):草根。
  14. 棲棲:不安的樣子。
  15. 仲姊:二姐,指裴氏姊。她死後寄殯於獲嘉,這次也返葬祖墳。
  16. 先域:祖先墓地。
  17. 卜穴:占卜埋棺的地點。
  18. 刊石書銘:刻石碑書寫銘文。
  19. 過禮:超過禮制的規定。按禮制,幼女不應刊石書銘。
  20. 屬(zhǔ):連綴,系。
  21. 竹馬玉環:兒童玩具。
  22. 繡襜(chān)文褓:繡花的短襖,有紋飾的被子。
  23. 弄藥:在芍藥花邊玩耍。
  24. 精誠:魂靈。
  25. 別娶:另娶。
  26. 胤(yìn)緒:嗣子,兒子。
  27. 猶子:侄子輩,包括侄女。
  28. 五情:此指五內,猶內心。
  29. 滎水:古水名,舊址在今河南鄭州西北,與濟水相通。
  30. 壇山:古山名,在今河南鄭州北。
  31. 汝乃曾乃祖:意為你與你的曾祖和祖父在一起。乃,語詞。
  32. 檟(jiǎ):即楸樹,古時通常同松樹一起種在墓旁。
  33. 伯姑:大姑母,不詳。仲姑:二姑母,即裴氏姑。
  34. 無少無多:不論多少。

白話譯文

正月二十五日,伯伯用瓜果、玩具,召喚寄寄的魂魄,回歸祖墳之旁。傷心啊!你出生四年之後,才回到自己的家中。然而僅僅過了幾個月,便逝去了。家人養育之情還不是很深,悲傷卻已經到了極致!你為什麼出生,又為什麼死去?懷念你嬉戲的時候,奈何我們卻都預測不了生死。那時我在京都等待調補官職,移家到關中,世事紛亂,光陰遷移,在外地寄埋你的遺骨,如今已經五年了。白草萋萋,荒涼的小路上,白天餓了,誰來餵飽你?夜晚渴了,誰來憐愛你?你孤孤寂寂的,我有罪啊!如今我的二姐,已經歸返祖墳。於是也把你的魂靈遷葬至此。為你建造墓穴,寫文作碑。明明知道這樣違反了禮數,奈何實在對你一片疼愛之情。
自從你逝去之後,侄子輩的幾個人還小,在明月下玩著竹馬,穿著繡花的衣服,堂前階下,日裡風中,在我的左右玩耍吵鬧。唯獨你的靈魂,不知道去了哪裡。況且我另娶以來,仍然沒有兒子。尤其對你的疼愛,更甚於他人。懷念往昔,撫摸著還在的你的同輩人,空有滿腹的深情!
唉!滎水之上,壇山之側。你的祖輩墓旁,松檟成行;你的大姑二姑,墳地相接。你在這裡來來往往,不要恐怖驚訝。這些美麗的衣服,好吃的東西你儘管來享用吧。我來祭奠你,你的父親在哭送你。悲哀啊寄寄,你知道嗎?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正月李商隱為營葬侄女寄寄歸祖墳而作的祭文。會昌三年(843年)冬季至會昌四年(844年)正月,李商隱將已死而葬在別處的叔父、裴氏姊、侄女寄寄等人的棺木遷葬回滎陽壇山原祖墳,並分別寫了祭文,其中一篇祭奠的就是李商隱的一個夭折的小侄女,即李商隱弟弟李羲叟的女兒寄寄。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篇祭文開頭以充滿感情的筆調敘述了遷葬的事情,用散文體點明時間,交待祭奠者和祭奠對象,雖屬祭文通例,但說“伯伯以果子、弄物,招送寄寄體魄”,便見親切愛撫,切合雙方身份。“歸大塋之旁”,點出“歸”字,既為下文描繪未歸前孤魂棲棲之情作反托,又為末段伏脈。接著以強烈的哀嘆轉入對寄寄夭折及死後情事的追敘。從這裡開始的抒情敘事均用四六駢體。
駢文的顯著特點本是大量用典隸事,但這篇文章雖用駢體,但通篇不用一典,只用白描手法敘述小女瑣事,情真意切,淒婉動人。如文章在交待遷葬情事之後的痛切抒懷:“爾生四年,方複本族;既複數月,奄然歸無。於鞠育而未深,結悲傷而何極!來也何故?去也何緣?念當稚戲之辰,孰測死生之位!”與其他祭文相比,此文對象為一幼女,難以作詳盡的敘事。此文貴在點染景物,烘托氣氛,對逝者反覆致意:“白草枯荄,荒塗古陌,朝飢誰飽?夜渴誰憐?爾之棲棲,吾有罪矣!”憐惜自責之情溢於行墨之外。作者又展開想像,以現實的熱鬧反襯陰間的冷清,“自爾歿後,侄輩數人,竹馬玉環,繡襜文褓,堂前階下,日裡風中,弄藥爭花,紛吾左右。獨爾精誠,不知所之。”低回宛轉,悵然系之,塗上一層迷惘彷徨的傷感色彩。
此文通篇既有駢體文字之美,而文風質樸,詞采平實,敘事生動,並未顯語言之掛礙。抒情與敘事互動成文,或融為一體,顯得情文並茂。晚唐駢體爭以屬對藻飾、隸事用典為能事的創作逆流中,李文講求形式之美,不廢情感之重,體現了晚唐大家的獨特魅力。《四庫全書簡明目錄》說李商隱“駢偶之文,婉約雅飭,於唐人為別格”,此文可為一例。
李商隱“尤善為誄奠之辭”(《舊唐書》本傳),他的《奠相國令狐公文》《祭外舅贈司徒公文》《祭裴氏姊文》等都寫得很有特色,而他的《祭小侄女寄寄文》成就尤為突出。這篇文章寫作時間距韓愈的《祭十二郎文》約四十年,在基本格式和駢四驪六的句式方面,仍遵循祭文傳統,同時又顯示出了一些不同於以往的跡象。

名家點評

湖南省古典文學研究會原理事長姜書閣:義山駢文,斷以此篇為壓卷之作。(《駢文史論·唐駢衰變第十三》)
中國李商隱研究會會長劉學鍇:駢儷之文,能運用到如此純淨自如、不見任何束縛的程度,確已臻於化境。

作者簡介

李商隱(812年或813年—約858年),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生於河南滎陽(今河南滎陽市)。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滎陽。詩歌成就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裡排行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四。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崑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