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壇(聖經詞語)

祭壇(聖經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祭壇,亦譯“祭台”。教堂中用作設聖餐彌撒聖祭的台子。源於拉丁文 allare,意為“架高的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祭壇
  • 外文名:Sacrificial Altar
  • 別名:祭台,聖桌
內容解讀,祭壇種類,

內容解讀

《舊約》中經常提到祭台,起初人們可以隨地築一座祭台向耶和華獻祭,後來,獻祭儀式集中在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台上。基督教認為,耶穌受難時一次性獻上永遠的贖罪祭,從而結束了獻祭崇拜,同時基督就是司祭、犧牲和祭壇,但教堂仍然保留祭台。祭台是禮儀祭祀的中心,是上帝(天主)臨在的標記。

祭壇種類

早期的祭台有木製、石制的。中世紀至梵二會議前天主教的祭台多為石制,長桌形,分桌面、桌身、石柱、底座四部分,中央嵌有一小塊石板,稱為聖石,內藏“聖徒”遺骨、遺物等。一般位於教堂內層最高處,靠近東牆,但很多教堂的祭台是獨立的;也有的教堂除了主祭台之外,還設有多個祭台。祭台是向天主獻祭、舉行彌撒的地方,梵二會議以前,主禮神父面對祭台,背向信徒,梵二會議之後,主禮神父面向信徒,祭台在中間。東正教的祭台為方桌形,木製台面,鋪以白色麻布,再覆以綢緞或絲絨毯,上置存放聖體的大杯(希臘文 Kiborian);祭台與東牆留有空隙。新教有些教派的教堂也設有祭台,裝置方式無嚴格規定,且有時不稱祭台而稱“聖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