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頭嶺伏擊戰(神頭嶺之戰)

神頭嶺伏擊戰

神頭嶺之戰一般指本詞條

神頭嶺伏擊戰是八路軍第129師於1938年3月16日,在山西省潞城縣涉縣之間,邯(鄲)、長(治)公路上進行的一次伏擊戰。

此戰殲滅了侵華日軍第16師團、第108師團、第14師團各一部,共一千五百餘人(日軍報導損失失蹤407人),沉重地打擊了入侵晉東南地區日軍的囂張氣焰,破壞了敵之交通運輸線,有力地策應了我第115師在晉西地區的作戰行動,鉗制了日軍向黃河南岸和西岸的進攻。

基本介紹

  • 名稱:神頭嶺伏擊戰
  • 地點:山西省潞城縣涉縣之間
  • 時間:1938年3月16日
  • 參戰方:八路軍第129師,日軍
  • 結果:八路軍獲勝
  • 主要指揮官:陳賡、劉伯承;中島、下元
八路軍資料,日軍資料,戰後分析,一流的游擊戰,

八路軍資料

1938年2月中旬,侵華日軍為配合其津浦線作戰,以其第14、第16、第20、第108、第109師團各一部,共3萬餘人,從平漢、同蒲、道清[河南滑縣(原道口)至博愛(原清化)之間的一段舊鐵路]等鐵路線,向晉南、晉西發動進攻。
當時我八路軍第129師,根據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在正太線上積極開展游擊戰爭,開闢根據地,建立和發展地方武裝力量。2月22日以吸打援敵的戰法,在井陘、舊關之間的長生口設伏,殲敵一部。此後,南移至武鄉、襄垣地區,破壞敵後方補給線,尋機殲敵,以策應我第115師在晉西的作戰行動,鉗制日軍向潼關進攻。3月8日,部隊進至襄垣以北的下良鎮、西營一帶,根據當時情況擬定了"在黎城、東陽關、涉縣之線,尋求敵人弱點或誘其暴露弱點而痛擊之"的作戰方針,並立即開始周密的偵察和進行必要的作戰準備。邯長公路是晉西南的敵軍從平漢線取得補給的主要交通線,沿線各縣城都有敵軍駐守。涉縣駐敵四百餘人,黎城駐敵一千餘人,該城是敵第108師團的重要兵站基地,潞城駐敵三千餘人。沿線敵之運輸車輛來往頻繁。
根據當時偵察的情況判斷,和敵一處受襲他處必援的規律,我第129師決定,首先以吸打援敵的戰法,在神頭村地區伏擊殲敵,爾後尋機再戰。
為打好這一仗,部隊進行了充分的政治動員和各項作戰準備。準備設伏於神頭村南北公路兩側,殲滅潞城出援之敵。3月15日21時,部隊向伏擊地區開進。16日2時,我第386旅首長接到偵察組報告,神頭村南北的一段公路是在山嶺上,不在山溝內(圖上是在山溝內),神頭嶺上地形開闊,不便隱蔽,但公路兩側20米百米處有國民黨軍隊過去修築的工事,可以利用。據此,當即調整部署,以第771團主力埋伏在張莊、王家莊以東公路兩側,正面阻擊敵人,並以一個營位於申家山,作為預備隊;團特務連前伸至潞河村,向黎城方向警戒,並破壞趙店木橋,斷敵交通,確保主力殲敵;以第772團主力埋伏在1187高地和神頭村西側,對敵實施主要突擊,利用舊工事嚴密偽裝隱蔽;以第3營(欠一個連)在李家莊以東,準備適時出擊,斷敵退路;以一個連伸至潞城東北1505高地襲擾潞城之敵,使敵不敢傾巢出援;另一個排在余莊,保障主力側後安全;以補充團埋伏在薛家莊、安南嶺以西地區,從公路東側突擊敵人,還派出便衣二十餘人至潞城西南監視長治之敵。
3月16日4時,我第769團第1營突入黎城城內,與敵展開激戰。在得知潞城、黎城及涉縣之敵均已出援之後,即主動撤至黎城西北喬家莊地區。戰至9時許,敵被我擊退,返回黎城。
涉縣之敵驚聞黎城被襲,以數百人乘汽車來援。剛過東陽關,即發現我第769團設伏部隊,並向我射擊,我隨之還擊和組織出擊,該敵稍事抵抗,即向涉縣回撤。
潞城之敵得知黎城被襲,隨即抽調步騎兵一千五百餘人向黎城增援。8時30分,敵先頭分隊乘汽車2輛和騎兵20餘人,沿公路通過我設伏地區向黎城開去,我伏擊部隊將該敵放過。此時,趙店木橋已被我焚毀,該敵被阻於濁漳河南岸。
9時,敵主力縱隊先頭進至神頭村,稍事停頓,並派騎兵向附近偵察搜尋,由於我設伏部隊堅定沉著,偽裝良好,隱蔽嚴密,敵軍沒有發覺。
9時30分,敵繼續前進,當敵主力完全進入我設伏區後,我各部隊按照統一信號,向敵突然開火,發起衝擊。第771團攔頭,第772團第3營斷尾,第772團主力和補充團從公路兩側向敵突擊,頓時將敵截為數段。敵在我突然打擊下,陣腳大亂,指揮失措,四處奔逃。激戰約半小時,我預備隊第771團第2營一部投入戰鬥,敵雖利用大車、死馬作掩護,全力頑抗,但大部被我交叉火力和手榴彈殺傷消滅,殘部一股竄入神頭村內憑藉民房抵抗,也很快被我消滅。戰至11時30分,除敵百餘人由潞城方向逃跑外,其餘全部就殲。此時,先前越過我伏擊地區進到濁漳河南岸之敵,也被我第771團特務連殲滅。
當神頭嶺圍殲戰激烈進行之時,黎城之敵一部曾向神頭嶺方向增援,但被濁漳河所隔,並遭我特務連阻擊,該敵遂在炮火掩護下搶修趙店橋。當神頭嶺伏殲戰基本結束時,我特務連奉命撤回,該敵將橋修復後亦退回黎城。黃昏後,我軍又將該橋焚毀。
13時,潞城留守之敵,慌忙增援,被我第772團第7連殲滅於神頭村以南。14時,敵又出動百餘人來援,大部被我軍殲滅,其餘竄回潞城。
至16時,神頭嶺伏擊戰勝利結束時,斃傷俘敵1500餘人,斃傷和俘獲騾馬600餘匹,繳獲各種槍枝550餘枝,擊毀敵汽車百餘輛。我傷亡240餘人。

日軍資料

兼有押運任務的日軍增援部隊從潞城出發,前往黎城,這隻部隊由三個單位組成:
一、第16師團(中島中將)野炮兵第22聯隊(三國大佐)第4大隊(真邊少佐)段列(林清輜重兵少尉),將校3人,士官及士兵87人,計90人,馬81匹;(定員90人,馬81匹)
二、第108師團(下元中將)輜重兵第108聯隊(粕谷輜重兵中佐)第2中隊(笹尾二郎輜重兵中尉),將校5人,士官及兵338人,計343人,馬264匹;(定員人562,馬376。)
三、第108師團(下元中將)步兵第117聯隊(高樹大佐)第2中隊(三浦大尉)第3小隊(伊藤步兵少尉)。將校1人,士官及兵51人,計52人;(定員54人)
另外,還有兩名隨軍記者高橋正男、本多德治。
以上總計487人,馬345匹。(我方資料為1500人)
9時30分,該敵來到神頭村(日軍稱為神大村),經過大約十五分鐘的休息後,(我軍資料記載日軍在休息時還派出了一支騎兵小分隊,沿一條放羊小道徑直朝772團1營的預伏陣地前去偵察。但以上日軍並無騎兵編制,並且我目前接觸過的所有日方資料均表明日軍當時並未偵察警戒。)繼續按伊藤小隊-笹尾中隊-林清部隊的行軍序列前進。不久,當伊藤小隊及笹尾中隊的全部,林清部隊的大部(人57,馬50匹,林清輜重兵少尉也在內)進入我設伏區後,我八路軍伏擊各部隊立即按照統一信號,向該敵突然開火。霎時間,平靜的山樑仿佛變成了一座正在噴發的火山,頓時成百成千的手榴彈雨點般在日軍中爆炸,橫飛的彈片,閃閃的火光,連同那瀰漫的硝煙與黃土,匯成了一條憤怒的火龍,一下子便把日軍的隊伍和整條公路給挾裹了,吞沒了。這時,林清部隊的一部(人33,馬31匹)還未進入我伏擊圈(距離伏擊圈還有約700米),見此情況立即掉頭向潞城方向逃跑,我方因距離等問題沒有追擊,當時判斷這股敵人約百餘人。
伏擊圈內的敵人在我突然打擊下,陣腳大亂,指揮失措,四處奔逃。日軍這支增援部隊雖然多而戰鬥員少。中隊長笹尾二郎中尉(秋田縣人)立刻把部下的小山正美少尉、潼谷少尉、上野少尉分別安排部署,並命令戰鬥部隊從道路的左右展開,匆忙地占領了兩面的高地。布置完畢了後,開始了對峙。然而我八路軍早已經在日軍占領的高地前面布設了陣地。
戰後,參加過此戰的日本隨軍記者本多德治膽戰心驚地回憶:在幾公里長的地段上的山樑上,露出一兩千張臉,“連被憎惡的心燃燒著的充滿著敵愾心的目光也可以清楚地看到”。
“連―點掩蔽的東西都沒有。部隊散在三方面,各各都向著敵人!就在這時候斷然將刀抽出來的笹尾隊長叫喊道:‘大家一塊死的地方就在這裡!好好的乾!’喊剛畢就揮著刀站在前頭為指揮部隊前進了數步。正在這時,敵迫擊炮彈轉瞬之間在隊長的頭上炸裂了,重機關槍的子彈也向著集中,當場完成了壯烈的最後。隊長完結了!部下一瞬間被擋住了,又喊道:‘跟隨我來!’代替笹尾隊長抽出刀來的是小山正美少尉。‘我指揮放心吧! ’”
戰鬥剛開始,該敵就被我軍火力分隔為伊藤小隊、笹尾中隊和林清部隊三部分,八路軍趁勢發起了衝擊。激戰約半小時,我預備隊第771團第2營一部也投入戰鬥,敵雖利用大車、死馬作掩護,並立即占領公路兩旁小高地全力頑抗,但大部被我交叉火力和手榴彈殺傷消滅,包圍圈內的林清部隊一部回竄入神頭村內憑藉民房抵抗,也被我消滅。戰至11時30分,伊藤小隊和林清部隊在伏擊圈內的部分全部被殲,而笹尾中隊殘部則依託崖底窯洞和公路兩旁小高地繼續頑抗。
13時,潞城留守之敵為解神頭嶺日軍之圍,以一部日軍向我第772團第7連陣地猛攻,第7連予以反擊,將該敵擊潰於神頭村以南。14時,潞城日軍(十川隊、安達隊)又出動來援,我軍未能阻止,只保持接觸,其繼續前進,至15時,已逼近神頭嶺。這時,神頭嶺戰場的敵軍已大部被殲,殘餘日軍多散於山崖草莽間,而經過長時間激戰,我軍已非常疲勞,加上敵人援兵逼近,我軍遂撤離了戰鬥。17時,自黎城到的日援軍(十川隊、岩館隊、谷坂隊)也經剛修復好的趙店橋來到神頭嶺。當各路增援日軍趕到時,笹尾中隊殘部僅餘45名,其中的40人都負了傷,小山正美少尉也在日軍援軍到來前戰死。
至16時,神頭嶺伏擊戰勝利結束。此次戰鬥,據我方統計,斃傷日軍1500餘人,繳獲騾馬600餘匹,槍550餘只。我軍傷亡僅240餘人。我方統計與日軍資料的統計數字有較大差別。據108師團老兵內藤清次郎回憶:日軍第108師團參戰伊藤小隊和笹尾中隊總計395人,(隨軍記者未算在內)卻戰死342人,失蹤8人,負傷40人,僅5人安然無恙;林清部隊參戰林清輜重兵少尉以下57人,全部戰死。這樣,據日軍統計,日軍在神頭嶺戰鬥參戰454人,共戰死399人,失蹤8人,馬共損失314匹。
15天后,即3月31日,八路軍在響堂鋪戰鬥中被擊斃的日軍汽車伍長身上繳獲的其在3月22日的日記記載:神頭嶺戰鬥108師團總計戰死290人,失蹤60人,負傷40人,“護衛的一個小隊全滅了。這樣的損害第108師團是沒有過的”。另外,1939年6月13日,著名的散文家吳伯蕭重訪神頭嶺舊戰場時,了解到王家油坊一家木匠鋪在1938年3月16日半夜賣給了日軍240個裝屍灰的箱子。

戰後分析

在神頭嶺伏擊戰中,我軍首先在周密偵察和分析情況的基礎上,採取相應的戰法。根據敵一處受襲,它處必援的規律,決定採取攻其所必救,殲滅其救者的戰法,以一個營強襲黎城,吸引潞城之敵越神頭而增援,我以主力在神頭嶺公路兩側埋伏,憑藉神頭嶺嶺窄、兩側地形複雜之有利條件,一舉殲滅援敵。事實證明,我採取這一戰法,完全符合當時的客觀實際,因而取得了預期的勝利。其次,正確選擇設伏地區,巧妙隱蔽偽裝。神頭嶺地區地形比較複雜,嶺窄溝深,懸崖峭壁,除公路之外,不便敵汽車、騎兵運動和展開,有舊工事和草叢利於我軍偽裝隱蔽,突然出擊。
為了切實隱蔽企圖,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指揮員要求各部隊不要挖動工事上的舊土,踩倒的草一定要順著風向扶起來。正是由於我軍巧妙良好的偽裝隱蔽,雖然敵人的偵察搜尋隊在只距我伏擊部隊十餘米的情況下,卻絲毫未能發覺。結果敵軍進入我伏擊圈時,我軍猶如神兵天降,打得敵人矇頭轉向,迅速被殲。
最後,我軍不為表面現象所迷惑,堅決貫徹既定決心。神頭嶺地區的公路,從地圖上判斷,是在神頭村以西的溝底通過,兩側正宜設伏,但部隊進入設伏地區時,發現公路是在嶺上,不便隱蔽。指揮員面對這種情況,不慌張,不忙亂,而是沉著冷靜地進行仔細分析,發現嶺上的舊工事可資利用,只要加以巧妙偽裝,就可以切實隱蔽企圖,收到出敵不意的效果,因而絲毫未動搖原定的伏擊決心,只是作了部署上的調整。
實踐證明,在掌握敵人心理特點和行動規律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開動腦筋,仔細研究分析情況,經過主觀努力,是可以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的。

一流的游擊戰

1937年8月,紅四方面軍三十一軍在陝西省富平縣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陳賡任旅長,全旅約5700人。9月30日,三八六旅在師的編成內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0月18日挺進到山西打擊西進的日軍,先後取得長生口、七亘村、黃崖底等戰鬥的勝利。接著,派出小分隊和工作組深入太行山區的廣大地區,創建根據地。
八路軍機槍陣地八路軍機槍陣地
1938年3月5日,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親自來到三八六旅,與陳賡商議,準備在邯(鄲)長(治)公路的黎城、東陽關、涉縣之間尋找敵人的弱點,伺機予以伏擊。
陳賡與劉鄧首長商議後,制定了襲擊黎城,吸引潞城的敵人來援,在潞河村地區埋伏殲滅援敵的作戰方案。作戰方案確定後,全旅就開始投入緊張的戰備工作。劉鄧首長走後,整整一天陳賡都在思考著,注視著地圖,心裡反覆斟酌,究竟把伏擊戰場設在哪裡比較有利。
第二天上午,陳賡召開了團以上幹部參加戰前準備會。陳賡傳達了師首長批准的作戰方案,又介紹了戰場的形勢和敵我雙方的情況,最後他說:“現在的中心問題是要選擇一個最佳的伏擊場地。”
大家聽後都很興奮,不約而同地圍到地圖前,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最後,目光都集中到了神頭嶺。從地圖上看,神頭嶺確實是一個設伏的好地方。地圖示示出那裡有一條深溝,公路從溝底通過,公路兩旁山勢陡險,既便於隱蔽,也便於出擊。整個邯長線上,這裡是理想的設伏地。大家都同意把伏擊地點設在神頭嶺,然後目光都集中在陳賡身上,等待他決定。
不料,陳賡並沒有說出大家期待的話,卻反問道:“神頭嶺的地形誰實地看過?”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說不出一句話,因為誰也沒有顧得上去看。陳賡笑了。他說:“我們這不是紙上談兵嗎?劉師長(劉伯承)常講:‘五行不定,輸得乾乾淨淨。’靠國民黨的老地圖吃飯,要餓肚子啊!我看,會暫時開到這裡,先去看看地形好不好?”隨後,他宣布散會,帶著十幾個旅、團幹部騎著馬馳向神頭嶺。
經過實地考察後,陳賡決定:伏擊戰就在神頭嶺打。一個團在左,一個團在右,埋伏在公路北邊的國民黨廢舊工事裡。補充團則埋伏在對面的方向。同時抽一小支部隊向潞河村方向游擊警戒,伺機炸毀濁漳河上的大橋,切斷兩岸敵人的聯繫。另派一個營在潞城方向警戒,切斷敵人的退路。
一切部署完畢後,陳賡又沉思了一會兒,突然說:“潞城有3000多敵人,我們的兵力是有點不足,再抽一個連出來,繞到潞城背後打游擊去,吸引敵人。”
3月15日傍晚,部隊出發了。第二天凌晨4點半,部隊進入埋伏地點。國民黨軍的舊工事都被利用起來,不多時,對黎城的佯攻也打響了。9點左右,偵查員報告1500多敵人出了潞城前來支援黎城,已經到了微子鎮。
敵人很快進入了我軍的伏擊地,步兵、騎兵、大車隊都過來了,後衛連也緊隨著走進了伏擊圈。頓時,陳賡命令發出攻擊信號。瞬間,平靜的山樑變成了一座火山,伏擊部隊一起開火。
戰鬥正緊張,陳賡親自拄著拐杖率領支援部隊來到村中,他揮著手杖高喊:“快上,把敵人趕到山樑上去!”
陳賡大無畏精神感染了全體指戰員,大家不顧一切地撲向敵人。殘敵很快被消滅。這場戰鬥持續了2個小時,共斃傷俘敵1500餘人,繳獲長短槍500餘支、子彈萬餘發。潞城和黎城的援敵由於陳賡布置的伏兵阻擊,無法前來支援。這次閃電式的圍殲戰,打得敵人失魂落魄。日軍在資料里承認,這次戰鬥是八路軍“一流的伏擊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