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建置沿革,資源,基本經濟,自然環境資源,發展目標,第一產業,第三產業,人口數據,社會狀況,城鎮建設,教育,衛生醫療,社會保障,文化體育,名勝古蹟,地圖信息,
鄉鎮簡介
下良鎮位於
襄垣縣城東15公里處,轄33個行政村、15個駐鎮單位、199個自然村,人口10256人(2017),耕地40770畝。全鎮下設47個
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33個、企業黨支部7個、其它支部7個,共有黨員922名,其中農村黨員729名,女黨員113名。35歲以下171人、
大專39人、中專58人、高中115人。
下良鎮地下資源豐富,地上山川秀美,全鎮經濟較為發達。全鎮初步形成採煤業、採礦業、石灰業、養殖業、種植業等五大產業,具有區域經濟特色的發展格局。煤炭行業是下良鎮的支柱產業,全鎮有煤礦企業7個,成為襄垣縣產煤的主要生產基地,年產量達100萬噸。養殖業形成了黃牛、奶牛、生豬、山羊四大養殖基地。
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為30860.4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866元,財政收入達到了3296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8億元,糧食總產量33116萬斤,計畫生育率為88.5%,人口出生率為11‰,自然增長率為2.87‰。
建置沿革
下良鎮是襄垣縣的北部重鎮,位於城北15公里處,鎮政府駐地地理坐標為:北緯36°39′,東經113°3′
總面積173.43平方千米。
鎮政府駐下良村,1956年為鄉公所治,1958年為公社機關駐地,1984年改社為鄉,並置下良鄉。
轄區曾三次擴大:2001年11月合鄉並鎮後改設下良鎮,下轄下良、北下良、上良、李廟坡、韓莊、苗家莊、曹家坪、西故縣、東故縣、南橋院、郝村、青南、梨樹煙、牛龍咀、廟煙、南神頭、水碾、水碾溝、寨溝、白楊嶺、梁家莊、強計、段堡、井背、東嶺、圪岔街、肖家垛、河曲、寨上、和家坡、東邯鄲、西邯鄲共33個行政村,含133個自然村。
資源
下良鎮地下資源豐富,地上山川秀美,全鎮經濟較為發達。全鎮已初步形成採煤業、採礦業、石灰業、養殖業、種植業等五大產業,具有區域經濟特色的發展格局。
煤炭行業是下良鎮的支柱產業,全鎮有煤礦企業7個,成為襄垣縣產煤的主要生產基地,年產量達100萬噸。養殖業形成了
黃牛、奶牛、
生豬、山羊四大養殖基地。
基本經濟
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為30860.4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3866元,
財政收入達到了3296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8億元,糧食總產量33116萬斤,
計畫生育率為88.5%,人口出生率為11‰,自然增長率為2.87‰。
(2006-2010年)全鎮工作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山川秀美、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按照“以人為本、轉變觀念、改革開放、打牢基礎、調優結構、建強支柱、振興科教、改善生態、最佳化環境、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全面落實“三五”戰略,加快建設一流強鎮,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為實現我鎮全面建設
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2006-2010年)全鎮主要奮鬥目標: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鄉鎮企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5%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3000萬斤,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
自然環境資源
下良鎮域主要地形分為:山區和丘陵區。東北部地形為石質山區,海拔800~1725米,山勢起伏較大,相對高差為350~450米。坡度一般在30度以上,多為石灰岩裸露的荒山禿嶺,有豐富的石灰石、白雲石等資源。西南部地形為丘陵區,總計20個村,海拔950~1100米,相對高差100米左右,坡度15~35度之間,適宜種植,多為梯田和台階式地塊,有豐富的煤、鐵、鋁等資源。轄內仙堂山、偉回山、韓王垴、石墨山、老凹梁山、濁漳河、史水河。總人口10256人(2017)。民族多為漢族,主要姓氏有李、趙、張、王、劉、栗等。
發展目標
2006年下良鎮以落實“三五”戰略,奮戰“3168”工程統攬全鎮各項工作。今年該鎮的工作重點是圍繞一條主線,突出一個重點,抓好9個項目,辦好10件實事,堅決打勝“1191”工程硬仗。就是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條主線,集中精力抓好東、西故縣奶牛養殖、上良千頭
養豬場兩項重點農業調產項目和上良聯營煤礦,東、西故縣煤礦技術改造等7項重點工業調產項目為內容的9個工農業調產項目,辦好公路建設、農經信息、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和農村人畜飲水解困、鎮村衛生院改造、新建汽車站等“3168”工程承擔項目的10件實事。
充分發揮下良資源大鎮、生態大鎮、農業大鎮、工業大鎮和旅遊大鎮的“五大”優勢,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做穩做大做強企業。以建設精品村和示範村為重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目的,合理開發礦產資源,不斷壯大新興產業,變地下為地上,切實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以
仙堂山旅遊開發為中心,圍繞發展商貿集市、物資交易市場和
旅遊商品市場,全面帶動飲食運輸服務業的發展。
第一產業
下良鎮傳統的種植業有玉米、小麥、大豆、穀子、高粱等。
耕地面積1980年為62000畝,1995年為61900畝,2010年為40770畝。人均耕地面積1980年為3.29畝,1995年3.37畝,2010年2.5畝。
糧食總產量1980年為3655噸,1995年為15207噸,2010年達到17514噸。
至2010年,全鎮建成設施蔬菜園區1500畝。
水果以蘋果、西瓜、梨、桃、杏為主,2010年年產量達510噸。
乾果以核桃、仁用杏為主,2010年年產量達30噸。
蔬菜種植面積為1330畝,年產量達2100噸。西故縣、東故縣、青南、牛龍咀、梨樹煙、紅土坡等村發展仁用杏、棗、核桃為主的乾果經濟。
郝村、南橋院、強計村主要發展生貴式蔬菜大棚種植。
林業主要以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和育林為主,2010年造林累計面積達到7.6萬畝,是1978年的4倍。
畜牧業也得到快速發展,截止2010年底,全鎮豬存欄2313頭,羊存欄5119隻,家禽存欄13800隻,牛存欄119頭,規模養殖戶達到13家,總產值205萬元。
鎮內現有食品加工企業1個,即梅靈山仁用杏加工。
2010年,第一產業總產值8430萬元,占全鎮經濟總產值的13%。
第三產業
隨著城鎮建設的推進,服務業得到全面提升,三產成為全鎮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鎮內33個村均建有便民超市,鎮區建成商業街3條,有鑫西酒店、供銷飯店等餐飲服務設施。轄區內旅遊資源豐富,依託仙堂山景區的全面開發,圍繞旅遊服務配套、城鎮服務提升全鎮第三產業的發展。2010年,第三產業產值達4540萬元,占全鎮經濟總產值的7%。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2621
|
男
| 6603
|
女
| 6018
|
家庭戶戶數
| 3191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2492
|
家庭戶男
| 6503
|
家庭戶女
| 5989
|
0-14歲(總)
| 3022
|
0-14歲男
| 1599
|
0-14歲女
| 1423
|
15-64歲(總)
| 8686
|
15-64歲男
| 4568
|
15-64歲女
| 4118
|
65歲及以上(總)
| 913
|
65歲及以上男
| 436
|
65歲及以上女
| 477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1884
|
2017年,總人口10256人。
社會狀況
城鎮建設
至2010年,該鎮全力推進小城鎮建設,以“南聯西進、北擴東移”為城鎮建設總的指導思想,通過三縱三橫交通網路拉開城鎮主體空間框架,結合新農村建設、煤礦塌陷新村建設、舊村改造推動城鎮化建設,完善城鎮功能,重點建設行政商貿區、科教文衛區、居民生活區、生態修復區、物流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一體化、網路化發展的城鎮化新格局。2010年,全鎮33個行政村全部通水、通電、通水泥路、通有線電視、通網際網路。
教育
全鎮有寄宿制國中2所、國小6所。2007年,故縣中學新建教學樓、師生住宿樓各一座,下良中學新建學生操場;2008年,下良中學新建三層教學樓一座,故縣中學新建學生操場;2010年,鎮內8所中、國小校全部進行維修加固。
衛生醫療
鎮內有衛生院1所,醫護人員18名,病床20張,設有急診、內科、外科、婦幼、口腔、化驗室、放射科,能開展骨科、普外、婦科的常規手術。全鎮建成新農村衛生所33個,並已全部驗收合格,投入使用。全鎮共有鄉村醫生49餘名,能夠滿足民眾日常看病需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95%。計畫免疫兒童保健普及率達100%。
社會保障
2007年,新建下良中心敬老院,首批入住五保老人18人。因居住擁擠,2010年又新建標準化敬老院1處,內設標間、餐廳、浴室、活動室等,入住五保老人73人。2010年,全鎮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在向60周歲老人發放養老金的同時,向全鎮7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長壽金。
文化體育
2008年,新建下良鎮文化活動中心,內設書畫展廳、歷史民俗陳列室、城鎮規劃展廳、健身活動室、榮譽室、棋牌室、圖書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放映室、文藝節目排練廳等。全鎮有“八音會”5家,秧歌隊35支。每年元宵節都會組織各文藝團體進行節日匯演。全鎮共有村級圖書室20個,村級體育指導員39名,民眾的文體活動得到全面改觀,整體質量也明顯提高。
子房溝瓷窯址、東故縣遺址、青南關帝廟、潘王墓、栗氏家廟、段堡石龕、劉氏家族墓地、龍天都廟遺址、化岩角山佛教岩畫、苗家莊19號民居等。
名勝古蹟
下良鎮現存古建築60餘處,古城址3處,古寨址2處,古陶窯5處。仙堂山位於下良鎮界內,太行山西麓,景區面積22平方公里,海拔1100——1750米。居古韓八景之冠。
東晉時期著名高僧、旅行家、翻譯家--法顯(襄垣人)自幼在此修行,設壇講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到印度取經僧人。
仙堂山是集自然風光、佛教文化、人文景觀和休閒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勝地,並以獨特風格載入《中國名勝辭典》。
此外有代表性的名勝古蹟有:化成寺、天齊廟、龍山寨遺址、上良烈士碑、石雕菩薩像、水碾二仙廟、東邯鄲墓群、桃花庵、曹家坪烈士碑、襄垣縣幹部擴大會議舊址、
西故縣烈士紀念碑、子房溝瓷窯址、東故縣遺址、青南關帝廟、潘王墓、栗氏家廟、段堡石龕、劉氏家族墓地、龍天都廟遺址、化岩角山佛教岩畫、苗家莊19號民居等。
地圖信息
地址:長治市襄垣縣府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