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縣

潞城縣

潞城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公元前11世紀的商殷時代屬微子封地,稱微子國,西周稱潞子國,春秋時屬潞子嬰兒國,秦置潞縣,北魏時為刈陵地,隋開皇十六年(596)始稱潞城縣,而後宋、元、明、清相沿承襲。1994年4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潞城撤縣設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潞城縣
  • 行政區類別山西省
  • 面積:615平方千米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9.2℃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經濟狀況,

歷史沿革

潞(lù)城縣,英文為lu cheng country
西漢初,在潞子故都城置潞縣,屬上黨郡。西晉時期,潞縣一度為上黨郡治所。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改潞縣為刈陵縣,縣治在今山西黎城縣古縣村,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69年),又從刈陵縣劃出南部區域置潞城縣,縣治設在今潞城市區。“潞城”縣名始此。
唐末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權臣朱溫為避其父朱誠名諱,改潞城縣為“潞子縣。五代唐時才恢復潞子縣名為潞城縣。
宋屬隆德府,金屬潞州,明、清均屬潞安府。民國屬冀寧道。
1945年解放。1954年4月,潞城縣與長治縣合併為潞安縣,縣人民政府駐長治。1958年11月,撤銷潞安縣,其行政區域分別劃入長治市和黎城縣。1962年3月,恢復潞城縣。1994年4月26日,撤縣設潞城市。

地理位置

潞城歷史悠久。秦置潞縣,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潞城縣,宋、元、明、清、民國沿襲至今,已有2300多年縣治歷史,1994年4月26日撤縣設市,為長治市惟一的縣級市。下轄4個鎮3個鄉2個辦事處,13個社區,194個村,2005年總人口21.2萬,現居住有漢、回、滿、蒙古、壯、朝鮮、傣、土家等8個民族。境內資源豐富,通訊發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西部有豐富的煤炭資源,東部有石膏、鐵礦、陶土、石灰岩、白雲石、鋁釩土等,品位較高,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轄區內的辛安泉為華北第二大泉域,年平均流量為每秒11.6立方米。太焦鐵路、邯長鐵路貫穿南北,國道207、309線和長榆(長治——榆次)線、甘林(甘亭——林州)線縱橫交錯,邯長高速貫穿而過,是晉、冀、魯、豫的重要交通要塞。
潞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東北邊緣,總面積615平方千米,海拔616——1316米,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9.2℃,無霜期年均170天左右。

經濟狀況

境內有亞洲最大的以煤為原料的複合肥生產基地——天脊煤化工集團,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王曲電廠,現代建材企業——山西晉牌水泥集團及潞安煤礦集團、長治鋼鐵集團等國有大中型企業。潞城工業基礎雄厚,是山西省規劃建設的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全市年產機焦600萬噸、原煤150萬噸、洗精煤800萬噸、鋼鐵200萬噸、高標號水泥200萬噸、紙面石膏板2200萬平方米、石膏及其製品200萬噸。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煤焦、冶煉、化工、建材、機械、製藥為支柱產業的工業經濟體系。
潞城縣潞城縣
2005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44億元,財政總收入7.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7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7.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4.3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億元,糧食總產量0.84億公斤。在2005年第五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我市名列全國500強第312位,比2004年的第四屆前移了155位,名列中部百強縣(市)第55位,全省第5位,長治市第1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