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生物學(第4版)》是由壽天德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22年8月28日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新形態教材。該教材適合高等院校生物科學、生物技術、信息科學、醫學等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生命科學(特別是神經科學)相關新興交叉學科的教師和研究生參考使用。
該教材共分7篇,總計25章。包括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神經系統的發育、感覺系統、運動系統、腦的高級功能、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的關係、腦衰老生物學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神經生物學(第4版)
- 作者:壽天德
- 類別:“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新形態教材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8月28日
- 頁數:420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40581072
- 版面字數:930千字
- CIP核字號:2022026682
成書過程
修訂背景
修訂情況
出版工作
策劃編輯 | 責任編輯 | 封面設計 | 版式設計 | 責任印製 |
---|---|---|---|---|
王莉 | 靳然 | 張申申 | 馬雲 | 趙義民 |
內容簡介
教材目錄
前輔文 第一篇 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 第一章 神經元和突觸 第一節 神經系統概述 一、神經系統的進化 二、哺乳動物和人的神經系統構成 三、神經組織 第二節 神經元 一、神經元的形態 二、神經元的分類 三、神經元的胞體 四、神經元的突起 第三節 突觸 一、突觸的概念和類型 二、化學突觸 三、電突觸 第四節 神經膠質細胞 一、中樞神經膠質細胞 二、周圍神經膠質細胞 三、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 第二章 神經元膜的電學特性和靜息電位 第一節 神經元膜的物質轉運功能 一、通過脂雙層的物質擴散 二、通過膜蛋白介導的物質轉運 三、通過膜泡“運動”的物質轉運 第二節 神經元生物電記錄技術 一、生物電記錄技術概述 二、細胞外記錄 三、細胞內記錄 四、膜片鉗記錄 第三節 神經元膜的電學特性 一、神經元膜的等效電路 二、靜息電位 三、膜電阻和電流-電壓關係曲線 四、膜電容和時間常數 五、空間常數 第四節 靜息電位的離子機制 一、產生靜息電位的條件 二、K+平衡電位與Nernst方程 三、影響靜息電位的因素 第三章 神經電信號和動作電位 第一節 神經電信號概述 一、神經電信號的概念及其類型 二、神經電信號的產生機制 三、神經元膜電學特性與電信號的傳導 四、神經信息的編碼方式 第二節 局部電位 一、局部電位的概念和類型 二、局部電位的特性 第三節 動作電位 一、動作電位的概念和特徵 二、動作電位的過程和成分 三、動作電位的離子機制 四、動作電流的電壓鉗分析 第四節 動作電位的產生與傳導 一、閾電位 二、動作電位的觸發機制 三、動作電位的發放模式 四、動作電位的傳播 第五節 神經元的興奮性 一、興奮性的概念與指標 二、影響神經元興奮性的因素 第四章 神經電信號的傳遞 第一節 神經電信號的傳遞概述 一、神經電信號傳遞的概念 二、神經電信號傳遞的方式 第二節 化學突觸傳遞 一、化學突觸傳遞的概念 二、化學突觸傳遞的基本過程 三、突觸後電位 四、突觸後電位的整合 第三節 電突觸傳遞和非突觸性傳遞 一、電突觸傳遞 二、非突觸性傳遞 第四節 神經電信號傳遞的調製 一、突觸傳遞的調製方式 二、突觸傳遞的可塑性 三、突觸前抑制和突觸前易化 四、其他突觸傳遞調製 第五章 神經遞質和神經肽 第一節 神經遞質 一、神經遞質的分類 二、神經遞質的合成與儲存 三、神經遞質的釋放 四、神經遞質的清除 第二節 神經肽 一、神經肽的分類 二、神經肽的主要特點 三、神經遞質共存 四、神經肽的作用方式 第三節 神經遞質轉運體 一、神經遞質轉運體的分類、分布及結構 二、神經遞質轉運體的作用 第四節 神經遞質系統 一、乙醯膽鹼 二、單胺類 三、胺基酸類 四、嘌呤類 五、逆行神經遞質類 第六章 離子通道與胞內鈣離子平衡 第一節 離子通道與信號轉導概述 第二節 離子通道的基本特性 一、離子通道的物理特徵 二、離子通道是蛋白質 三、離子通道的離子選擇性 四、離子通道的開放和關閉 五、電壓門控通道S4螺旋的門控作用 第三節 單通道記錄技術 第四節 電壓門控通道 一、電壓門控鈉通道 二、電壓門控鉀通道 三、電壓門控鈣通道 四、電壓門控氯通道 第五節 胞內鈣離子平衡 一、細胞內的鈣離子平衡機制 二、鈣敏感信使 三、鈣信號向細胞核傳播 四、鈣調節基因表達 第七章 受體與信號轉導 第一節 受體與信號轉導概述 第二節 受體的種類與結構 一、離子通道型受體 二、G蛋白耦聯受體 三、與酶相關的單跨膜受體 四、轉錄調節因子受體 第三節 離子通道型受體 一、離子通道型受體分類 二、離子通道型受體介導的快速信號傳遞和生理功能 三、離子通道型受體舉例 第四節 G蛋白耦聯受體 一、G蛋白耦聯受體的結構和分類 二、G蛋白的結構、分類及調節機制 三、G蛋白耦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通路 第五節 第二信使系統 一、環腺苷酸信使系統 二、環鳥苷酸信使系統 三、肌醇三磷酸和二醯甘油信使系統 四、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謝產物 五、一氧化氮 六、效應蛋白質的磷酸化和脫磷酸化 第六節 受體間的相互作用 一、GPCR與GPCR之間的對話 二、GPCR與離子通道型受體之間的對話 三、離子通道型受體與離子通道型受體之間的對話 第二篇 神經系統的發育 第八章 神經系統發育 第一節 神經管的形成 第二節 神經管的分化 一、三腦泡階段 二、五腦泡階段 三、成熟階段 四、背腹軸的生成起因 五、前後軸的形成和調控機制 第三節 中樞神經系統組織構型的建立 一、神經前體細胞的增殖分裂和遷移 二、大腦的組織生成 三、小腦的組織生成 四、神經嵴細胞 五、神經膠質細胞 六、成體神經幹細胞 第四節 軸突生長和導向 一、生長錐 二、軸突導向的向化性和排斥性 三、目的地的選擇 四、生長錐的崩塌 第五節 突觸的形成和神經迴路的精細調製 一、神經肌肉接頭 二、中樞神經系統的突觸形成 三、神經細胞的死亡和存活 四、突觸可塑性和神經迴路 第三篇 感覺系統 第九章 視覺 第一節 視覺通路總論 第二節 視網膜——外周腦 一、視網膜的結構 二、光感受器的換能機制 三、視網膜內的信息處理機制 第三節 外側膝狀體對視覺信息的調節和分流處理 一、外側膝狀體的投射與分層 二、外側膝狀體神經元感受野性質 三、外側膝狀體神經元執行中樞對視覺信息流的調節功能 四、外側膝狀體在形成平行信息處理通道中的編組和分流作用 第四節 視皮層——視覺的高級中樞 一、初級視皮層的細胞組構及分層 二、初級視皮層細胞的功能分類和感受野性質 三、初級視皮層的功能組構 四﹑形狀知覺的神經基礎——方位選擇性形成機制 五﹑視覺系統形狀、顏色和運動信息的平行處理機制 六、視皮層下行反饋的易化作用和調製作用 七、關於視覺信息如何提取與感知的探討 第十章 聽覺 第一節 聽覺系統的結構 一、外耳 二、中耳 三、內耳 四、聽覺中樞通路 第二節 耳蝸對聽覺信號的處理 一、耳蝸的機械學 二、耳蝸信號轉導 三、耳蝸場電位和耳聲發射 四、聽神經的電生理 第三節 聽覺中樞的信息處理 | 一、聽覺通路中的音調拓撲組構 二、聽覺通路中神經元的反應特性 三、聲源空間定位的神經機制 四、聽皮層 第十一章 味覺與嗅覺 第一節 味覺 一、味覺感受器 二、味覺轉導的受體機制與編碼機制 三、味覺通路和功能 第二節 嗅覺 一、嗅覺感受器 二、嗅覺信號的轉導機制 三、嗅球 四、嗅球對前腦的輸出 第十二章 軀體感覺 第一節 軀體感受器 第二節 軀體感受器的轉導及編碼機制 第三節 軀體感覺的中樞通路 一、自下而上的傳入通路 二、自上而下的反饋通路 三、體感皮層 第十三章 平衡覺和本體感覺 第一節 前庭器官——平衡覺的感受器官 一、大體結構 二、毛細胞的換能機制 三、中樞通路 第二節 本體感覺——對身體運動的感覺 一、肌梭、腱器官和關節感受器 二、本體感覺的中樞通路 第四篇 運動系統 第十四章 軀體運動及其中樞控制 第一節 軀體運動及其中樞控制概述 一、反射運動、隨意運動和節律運動 二、感覺信息在運動控制中的作用 三、控制運動的神經系統組構 第二節 脊髓運動神經元和肌肉感受器 一、脊髓運動神經元和運動單位 二、肌肉收縮張力的調節 三、肌肉長度和張力變化的感受裝置——肌梭和腱器官 第三節 反射運動和節律運動 一、牽張反射 二、反射活動的協調 三、屈反射 四、節律運動 五、行走 第四節 隨意運動的發起和管理 一、初級運動皮層與運動參數的編碼 二、輔助運動皮層和前運動皮層與運動的準備過程 三、小腦對運動的調節 四、基底神經節對運動的調節 第十五章 自主神經系統 第一節 自主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性 一、自主神經與軀體運動神經的主要區別 二、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主要區別 三、自主神經系統的傳入 第二節 自主神經系統的神經遞質和受體 一、自主神經系統的神經遞質 二、自主神經系統神經遞質的受體 第三節 自主神經對主要內臟系統活動的調節 一、自主神經系統對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二、自主神經系統對胃腸功能的調節 三、自主神經系統對呼吸運動的調節 四、自主神經系統對瞳孔活動的調節 第四節 高級中樞對自主神經系統活動的影響 一、脊髓在自主神經活動中的作用 二、下丘腦對自主神經活動的調節 三、邊緣系統 四、下丘腦和腦幹的孤束核在自主神經系統調控中的整合作用 第五篇 腦的高級功能 第十六章 腦功能研究技術 第一節 計算機斷層成像(CT) 第二節 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PET) 第三節 磁共振成像(MRI) 第四節 腦磁圖(MEG) 第五節 經顱磁刺激與深部腦刺激 第十七章 學習與記憶 第一節 學習與記憶的位點 第二節 陳述性記憶與非陳述性記憶 一、兩種常見的記憶形式 二、習慣化與敏感化 三、條件反射與運動技巧 四、知覺學習 第三節 學習與記憶的突觸機制 一、長時程增強效應 二、NMDA受體是長時程增強效應的同步檢測器 三、鈣離子相關的級聯反應誘導了長時程增強效應 四、廣泛存在的長時程增強與長時程壓抑現象 第四節 學習與記憶的網路機制 一、細胞集群理論與赫布規則 二、陳述性記憶中海馬在細胞集群中的特殊作用 第五節 工作記憶 一、工作記憶是一種特殊的短時程記憶 二、工作記憶的神經機制 第十八章 語言與腦功能一側化 第一節 語言 一、先天與後天經驗對語言的作用 二、語言相關腦區 三、Wernicke-Geschwind模型 第二節 腦功能一側化 一、語言的左半腦優勢 二、廣泛的腦功能一側化 第十九章 注意 第一節 不同形式的注意 第二節 注意相關的神經網路 一、警覺維持神經網路 二、選擇注意神經網路 三、注意實施神經網路 第三節 注意對感知與行為的影響 一、注意與感覺之間的雙向調控 二、選擇性注意改變神經元反應 三、注意對行為的影響 四、選擇性注意投射的廣泛性與特異性 第二十章 情緒 第一節 核心情緒相關腦區 第二節 杏仁核 第三節 其他情緒相關腦區 一、島葉皮層 二、扣帶皮層 三、眶額皮層 第二十一章 大腦聯合皮層 第一節 頂葉聯合皮層 第二節 顳葉聯合皮層 一、顳下回的功能 二、內側顳葉的空間定位功能 第三節 前額葉聯合皮層 第二十二章 意識 第一節 意識是一個複雜問題 一、什麼是意識 二、意識與眾多腦功能既相關又不同 第二節 意識相關的腦結構 一、核心結構——腦幹與丘腦 二、擴展結構——大腦皮層 第三節 意識的神經相關集合 一、局部意識的神經相關集合 二、區分局部與全局意識的神經相關集合 第四節 意識的全局神經工作空間理論 第二十三章 睡眠 第一節 睡眠時相 一、REM睡眠與NREM睡眠 二、腦電與睡眠 第二節 睡眠的神經機制 一、晝夜節律與視交叉上核 二、腦幹網狀激活系統與下丘腦 三、致睡因子 第三節 睡眠可能的功能意義 一、睡眠與生理恢復 二、睡眠與學習記憶 三、夢的神經生物學啟示 第六篇 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的關係 第二十四章 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的相互調節 第一節 神經、內分泌系統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 一、中樞神經系統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 二、神經遞質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 三、神經肽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 四、激素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 第二節 免疫系統對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作用 一、細胞因子對神經活動的調節作用 二、細胞因子對下丘腦-垂體軸的調節作用 三、細胞因子對神經細胞活動的調節作用 第三節 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間相互調節的結構基礎及其作用機制 一、神經系統對免疫系統的神經支配 二、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共用的化學語言 三、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間相互作用的機制 第七篇 腦衰老生物學 第二十五章 腦衰老與生物學調控 第一節 腦衰老概念 一、腦衰老 二、腦衰老的腦解剖形態變化 三、腦衰老的組織學特徵性變化 四、腦衰老的機能變化 五、腦衰老的病理性變化 第二節 基因水平的腦衰老調控 一、衰老相關基因 二、長壽相關基因 第三節 表觀遺傳學水平的腦衰老調控 一、表觀遺傳學概述 二、表觀遺傳在腦衰老中所起的作用 第四節 分子生物學水平的腦衰老調控 一、異常糖基化 二、自由基與線粒體衰老 三、氧化衰老和胰島素受體信號轉導 四、細胞周期信號轉導 五、Ras-MAPK 六、Ras-PI3K 七、磷脂酶D途徑 八、代謝異常 九、腦內髓鞘變化 十、血-腦屏障及周細胞 第五節 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 一、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概念及其與腦衰老的關係 二、病理性腦衰老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學機制 三、病理性腦衰老與常見神經退行性疾病 附錄 神經系統的組構 第一節 中樞神經系統 一、脊髓 二、腦 三、腦和脊髓的被膜及腦脊液循環 第二節 周圍神經系統 一、脊神經 二、腦神經 三、自主神經 索引 |
教學資源
- 課程資源
作品名稱 | 神經生物學(第4版) |
---|---|
出版時間 | 2022年8月 |
出版單位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內容提供者 | 壽天德等 |
策劃編輯 | 靳然 |
技術編輯 | 李翠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