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行為研究:從科學到哲學》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類行為研究:從科學到哲學
- 作者:(美)海倫·朗基諾( Helen E. Longino)
- 出版時間:2024年3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777508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人類行為研究:從科學到哲學》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人類行為研究:從科學到哲學》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人類行為的相似性與差異性,究竟是由先天基因決定的,還是由後天環境決定的,這是爭論已久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從科學哲學的角度,立足於跨學科視域,對該問題進...
行為科學的產生年代大致與泰勒等人的科學管理相同,但正式形成以至被命名則是1949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召開的一次由哲學家、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參加的會議上。這個學說的發展初期被稱為“人際關係”學說,後期才被稱作“行為科學”。對於行為科學,國外國內都持有不同的看法。國外有人認為它只不過是一種科學...
今天的行為科學之所以成為根深葉茂的學科大樹,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梅奧及其霍桑實驗對人性的探索。其實在霍桑實驗之前就有一些管理學家對人的心理和人的行為做了一些研究,並建立起工業心理學,對管理學的發展起著相當大的推動作用,只不過在當時沒有成為古典管理理論的主流。他們是:1.美國的管理學家和政治哲學家...
行為心理學是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它的創建人為美國心理學家華生。 行為主義觀點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所謂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這些反應不外是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它們有的表現在身體外部,有的隱藏在身體內部,強度有大有小。行為派認為,...
16世紀末期人類學一詞開始在德國各大學的哲學系中使用。18世紀出現了把人類學分為自然人類學和文化人類學的傾向;前者把人當做一個自然種類,後者把人當做一個被歷史和地理因素個別化了的社會存在。這是為了適應科學分工的需要,這一需要近來日益增長。結果,人類學的領域已分為越來越多的專門學科,來分別研究人的...
書中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試圖用行為主義的強化原理來解釋所有這些方面的人類行為,其反對從有機體的內部尋找行為的原因,在肯定遺傳素質作用的同時尤其強調重視後天環境條件對有機體行為的塑造作用。全書既有科學嚴謹的哲學思辨,又有細緻巧妙的實驗分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行為主義心理學經典著作。作者簡介 B. ...
人類學(Anthropology)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學科。人類在不同環境中創造出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宗教體系,而人類學者則通過比較研究,找出這些文化制度之間的異同,從而探求人類存在的本質。人類學通常分為文化人類學、體質人類學、考古學、語言人類學四大分支。概況 詞源 人類學可追溯到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對...
廣義地說,科學哲學是分析哲學的一個支派或者說變種,因為其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對語言進行邏輯分析。現代科學哲學的形成可以溯源到J.赫爾1833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研究序論》,早期的重要人物有W.休厄爾、J.S.密爾等人;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E.馬赫、K.畢爾生(Karl Pearson,又譯為卡爾·皮爾遜)、J.彭加萊、P.杜恆...
研究方法,哲學術語,是指在研究中發現新現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論、新觀點,揭示事物內在規律的工具和手段。這是運用智慧進行科學思維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獻調查法、觀察法、思辨法、行為研究法、歷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們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由於人們認識問題的...
斯金納詳細闡述了其操作行為主義的理論體系,從理論的角度分析人的社會行為控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試圖用操作行為強化理論體系改造社會。全書共分6部分,第1部分:人類行為科學的可能性;第2部分:對行為的分析;第3部分:作為整體的個人;第4部分:群體中個人的行為;第5部分:控制機構;第6部分:人類行為的控制。全...
這是奧地利著名動物學家洛倫茨關於動物與人類行為問題研究的論著的第二卷。與詳述動物行為並形成基本概念的第一卷不同,第二卷的目的主要在於向有興趣的讀者傳達動物行為學所基於的某些認識論理解,並闡述歸納式自然科學的哲學基礎。作者不僅通過生動形象的案例,向讀者展示了動物行為學研究中真正艱辛細緻的工作是如何進行...
《科學人性論》是一本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長河;內容簡介 “科學人性論”以科學尤其是研究複雜問題的當代系統科學為理論依據,通過揭示萬物共性來揭示一般人性,並將“保留工具”和“藝術(想像力)的出現”分別看作是人與其它動物以及智人與猿人的關鍵區別。該書從哲學的基本問題入手,運用當代系統科學...
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 Mayo,1880年至1949年),社會理論家和工業心理學家,出生於1880年12月26日在阿德萊德,原籍澳大利亞,早期的行為科學——人際關係學說的創始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他出生在澳大利亞的阿得雷德,20歲時在澳大利亞阿福雷德大學取得邏輯學和哲學碩士學位,應聘至昆士蘭大學講授邏輯學...
人類學家相對於其他學科的學者,是從更廣闊的基礎上來研究人類的行為,而不是局限於從社會科學或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待這種行為。所以人類學家更擅長於在複雜的生物或文化上對人類進行總體上的一般觀察。人類學家的研究結果常常會對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的一些結論提出質疑和挑戰。因而人類學家常常扮演對社會...
思維科學是從心理學、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生理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研究人思維過程的規律。其套用領域涉及科學包括語言學、模式識別、人工智慧、教育學、情報學、管理學、文字學等學科。哲學、心理學觀點及研究方法決定了思維科學行為主義、聯想主義、格式塔和信息學等學派的形成。思維科學的研究對於科學體系結構與人腦...
心理哲學人類學(psychological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簡稱“心理人類學”。有廣狹兩義。廣義泛指以心理學為基礎,從哲學角度研究人的學科領域。包括馮特的心理學唯意志論。詹姆斯和杜威的心理學人本主義。弗洛伊德主義的精神分析學派以及行為主義的心理學派,馬斯洛和羅傑斯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等。他們認為,傳統實驗心理...
這一需求促使心理學家從對意識的研究轉向對適應性行為的研究。同時,為了提高工業生產的效率,還需要對工人的活動效果進行研究。其次,行為主義是美國政治生活中進步主義運動的產物。19世紀90年代美國的政治革新運動要求撤換政治機構中的老成員,啟用能夠科學管理社會的人對社會進行控制。哲學背景 華生的行為主義有著深刻的...
在校時研究美學,畢業後主要研究辯證邏輯。1984年考入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主要研究思維哲學、原始思維、精神文明、生態文明以及鄧小平理論,在這些方面都有建樹。2001年退休。2003年方有機會集中精力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出了對馬克思哲學思想的人類學哲學的新理解,在這方面已出版8本學術專著,獲得4個國家課題...
《哲學研究》一書是從引用奧古斯丁《懺悔錄》中關於人們學習語言的一段論述開始的。這段話仿佛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關於人類語言本質的特別圖畫,語言中的單個的詞給事物命名,名字是這些名稱的組合。這一論述會導致這樣的想法,每個字詞都具有意義,意義同詞是相互對應的,一個事物就是這個字詞所表示的意義.奧古斯丁的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