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嵌壓綜合徵

神經嵌壓綜合徵,因周圍神經通過骨性纖維鞘管(或骨性隆起處)的病變所致容積減小、長時間壓迫或牽拉摩擦引起的神經損害。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神經嵌壓綜合徵
  • 早期治療:所有神經嵌壓綜合徵在早期均可先進行非手術治療,如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理療或封閉等。
發病均較緩慢,多無明顯誘因。人體很多部位由於解剖結構特殊可發生神經嵌壓綜合徵,尤以上肢多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前臂骨間後神經嵌壓綜合徵 即旋後肌綜合徵,橈神經是臂叢後束髮出的最後一條粗大神經,支配旋後肌及伸指肌群。發病緩慢。開始時前臂近端疼痛,勞累後加重,隨後伸指肌群力量逐漸減弱,最後伸拇、伸指功能喪失,感覺無障礙。前臂肌肉輕度萎縮,當前臂旋後抗阻力時產生疼痛。前臂骨間前神經嵌壓綜合徵 即旋前圓肌綜合徵,較少見。系旋前圓肌或指淺屈肌的異常纖維束帶及指淺屈肌纖維弓增厚(或囊腫等)壓迫所致。疼痛位於前臂近端掌側,逐漸出現拇指及示、中指屈曲無力,隨病期延長,拇、示指末節屈曲功能喪失,但指淺屈肌與拇短屈肌正常,一般無感覺障礙。腕管綜合徵 較常見。腕管為一纖維性骨性鞘管。掌側為腕掌側支持帶(腕橫韌帶),橈、尺側及背側均為腕骨。拇長屈肌腱,指淺、深屈肌腱等9條肌腱及正中神經由此通過。腕管內組織硬韌,一旦腕管容積減小或內部壓力增大均可壓迫正中神經。婦女在妊娠期、哺乳期或停經期發病,可能與內分泌紊亂而使肌腱滑膜增厚有關。起病時感覺橈側三個手指麻木、脹痛,尤以夜間或清晨明顯。可放射至肘、肩部,甩動患手或用健手擠壓可使疼痛減輕。檢查時發現拇指外展、對掌無力,拇短展肌和拇對掌肌可有不同程度萎縮。正中神經分布區皮膚感覺遲鈍。跗管綜合徵 跗管是內踝下方由屈肌支持帶附於跟骨後內側形成的骨性纖維性管。有趾長屈肌腱,拇長屈肌腱,脛骨後肌腱,脛後動、靜脈及神經走行,向前至足的內側及跖側。局部腫物如腱鞘囊腫、臨近骨折而致跗管底部不平整時,可使脛後神經遭受壓迫或摩擦。患者足內側、跖側直至足趾有燒灼痛,夜間較明顯。脛後神經分出的足底內、外側神經和跟支在足部的分布區感覺減退。治療 除上述神經嵌壓綜合徵外,在上肢還有肩胛上神經綜合徵、肘管綜合徵及腕尺管綜合徵。在下肢有腓總神經綜合徵及梨狀肌綜合徵。所有神經嵌壓綜合徵在早期均可先進行非手術治療,如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理療或封閉等。若無好轉,則行手術探查並作神經松解術。可切開骨性纖維性鞘管,切除纖維束帶、支持帶或間隔等,解除壓迫;切除腱鞘囊腫或其他占位性變。對陳舊性骨折骨痂應予修整。病期短者術後恢復滿意。對腓總神經麻痹時間較久者,若局部發生壓迫性潰瘍,神經已瘢痕化,需作神經內松解或神經移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