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月如冰》是宋代詞人湯恢的作品,這是一首別具一格的秋夜抒懷之作。詞人被博大的宇宙空間和清麗無比的夜景所陶醉,激發了滿懷豪情,遂吟成此詞。詞中洋溢著歡快、喜悅和自得的情調,很能振奮和打動人心。全詞以清麗的景致、輕快的心緒,共同營造出清逸高遠的意境風格,而其中的弦外之音尤值得咀嚼尋味。湯恢的詞兼有柔媚與勁峭之致,此詞便是典型的例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祝英台近·月如冰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湯恢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祝英台近 仲秋
月如冰,天似水,冷浸畫欄濕。桂樹風前,穁香【1】半狼藉。此翁【2】對此良辰,別無可恨,恨只恨,古人頭白。洞庭窄。誰道臨水樓台,清光最先得?萬里乾坤,原無片雲隔。不妨彩筆【3】雲箋【4】,翠尊【5】冰醞【6】,自管領【7】,一庭秋色。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穁香:此指代桂花。因桂花可釀成濃香的美酒,故有此稱。穁,味厚的酒。
【2】此翁:這裡是詞人的自稱。
【3】彩筆:五色筆。唐李延壽《南史?江淹傳》載,江淹年輕時詩文很有才氣,年老時忽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江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後為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這裡借用其意,謂此筆是可使人妙筆生花的神筆。
【4】雲箋:對紙張的美稱。箋,供題詩、寫信用的精美紙張。
【5】翠尊:對酒杯的美稱。
【6】冰醞:此喻指美酒。
【7】管領:領略,占有。
作品譯文
月亮如冰玉般瑩潔,夜空如水一樣澄澈,清冷的月光灑在朱樓畫欄上,泛著微微的濕意。桂樹在風中微微搖曳,樹影婆娑;桂花片片飄墜,落滿一地。面對著如此良宵美景,我歡欣喜悅,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古時人已歿,不能與我共賞美景,共度良辰。比起遼闊無邊的青天來,八百里洞庭湖就顯得太狹窄了。
你看這朗朗青天萬里無雲,月光普照大地,無任何偏私,是誰說“近水樓台先得月”呢?面對此情此景,我真想鋪開雲箋,揮毫潑墨,把心中澎湃的詩思盡情傾瀉;我又想用精緻的酒杯,滿盛上清香的美酒,來盡情領略和享受這滿院的仲秋美景。
作品鑑賞
“祝英台近”是詞牌名,調出梁山伯與祝英台故事。又名《月夜修簫譜》、《寒食詞》、《寶釵分》等。雙調七十七字。
“月如冰,天似水,冷浸畫欄濕。桂樹風前,穁香半狼藉。”這幾句描寫中秋夜色,先是仰觀,後是俯視。這兩幅畫面一清麗一零亂,但都非常符合中秋的節令特點,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此翁對此良宵,別無可恨,恨只恨,古人頭白。”在這裡,詞人並不因目睹滿地桂花而覺得傷感,仍稱今夜為“良宵”,可見其興致之高。詞人睹美景而神思飛揚,穿越了時空,他也許想到了李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詩意,也許體味到了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幽遠情思?
“洞庭窄。誰道臨水樓台,清光最先得?萬里乾坤,原無片雲隔。”臨水樓台,清光最先得:化自“近水樓台先得月”意,比喻由於近便而得到便利或利益。宋俞文豹《清夜錄》載:“范文正公(范仲淹)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過片“洞庭窄”一句由景及情,起過渡作用。後面四句語氣豪邁,並自負地糾正“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古語,可能是緣於詞人剛剛接受了朝廷的任職,或是冤獄被澄清和平反。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臨水樓台先得月和陰雲蔽日月,都是有其特定意味的,這裡也不例外。詞人由眼前之景,想到了朝廷慧眼識才或明察秋毫,心中甚是感激和欣悅,於是便感於衷而發於外。
“不妨彩筆雲箋,翠尊冰醞,自管領,一庭秋色。”這幾句寫詞人在抒發豪情之後又不禁逸興橫飛,欲月下獨酌,賦詩抒懷。
作者簡介
湯恢,宋人記載又別作恢。字充之,號西村,眉山(今屬四川)人。與宋末紫望為詩友,理宗寶年間(1253-1258)在世。其詞兼得柔媚與勁峭之致,惜流傳至今者甚少,僅數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