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鎮(安徽省祁門縣祁山鎮)

祁山鎮(安徽省祁門縣祁山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祁山鎮隸屬於黃山市祁門縣,是祁山鎮祁門縣治所在地。地處祁門縣中部,閶江、金東河交匯處,濱臨閶江上游,襟黃山而連鄱陽湖,是皖贛邊界的重要門戶。境內山脈均為低山丘陵,四周有鳳凰山、眉山、祁山等青山環繞。祁山鎮是千年古鎮,唐永泰元年(765),方清據黟縣赤山鎮閶門(今祁山鎮南)壘石為城,置閶門縣。翌年,吳仁歡助官軍擊敗方清,在其舊壘設祁門縣,鹹豐二年(1852)改名祁山鎮,至今一直為縣治駐地。 主要景點有閶江雙橋、文峰塔等。 截至2013年全鎮轄18個村,5個社區,56個居民小組,總面積36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祁山鎮
  • 別名:祁山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
  • 下轄地區:高明村、黎明村等
  • 政府駐地:黃山市祁山鎮
  • 電話區號:0559
  • 郵政區碼:245600
  • 地理位置:閶江、金東河交匯處
  • 面積:36平方公里
  • 人口:32231人(2010年)
  • 氣候條件:北部山區氣候乾燥,南部山區高寒陰濕
  • 著名景點:文峰塔,世美坊等
  • 車牌代碼:皖J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土壤,氣候,自然資源,植被類型,礦產,人口數據,旅遊,閶江雙橋,文峰塔,古村落,世美坊,桂林坊,承恩堂,憲伯坊,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社會事業,教育,生活,社會保障,

建置沿革

祁山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
末,此地為鄱陽令吳芮部將梅鋗的封地,縣西十里建有梅鋗城,故祁城又有“梅城”之稱。
永泰元年(765),方清據黟縣赤山鎮閶門(今祁山鎮南)壘石為城,置閶門縣。
翌年,吳仁歡助官軍擊敗方清,在其舊壘設祁門縣,以赤山鎮為縣治,鹹豐二年(1852)改名祁山鎮,至今一直為縣治駐地。
1949年5月,祁山鎮 撤銷,屬城關區。
1952年初劃鄉建政,恢復鎮建制,改名城關鎮。
1957年3月復名祁山鎮。
1958年冬,成立人民公社,祁山鎮改稱城關管理 區,屬城關人民公社(以下簡稱。公社”)。
1961年,大公社劃小,城 關管理區改為城關公社。
1964年撤銷公社,恢復城關鎮。
1983年6月 還名祁山鎮至今;
民國36年,祁山鎮轄文府、莊北、中正、新興、桃西、秀墩、三里、鳳華8保。
1949年4月,縣城解放。
1958年縣人民政府遷至學前街。

行政區劃

2008年,全鎮轄17個村:三秀村、聯溪村、沙灣村、祁峰村、漳源村、春明村、芳村村、六都村、榨塢村、高明村、先鋒村、星光村、和平村、光明村、建峰村、黎明村和新嶺村。5個社區:北街社區、內河街社區、三里街社區、東街社區和西街社區。56個居民小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祁山鎮位於閶江、金東河交匯處,四周有鳳凰山、眉山、祁山等青山環繞。建於1604年的文峰塔聳立於鳳凰山上。城東平政、仁濟兩座古橋橫跨閶江之上。城西隅金粟庵四周,已成為居民新區。

地形地貌

祁山鎮屬低山丘陵區,最高海拔474米,平均海拔約100米,東南 高,西北低,中部地勢平坦,呈一狹小盆地。

土壤

祁山紅壤土類面積居多,主要分布於低山丘陵地區。其中黃紅壤方面低山丘陵和高階地,上限海拔469米,分為扁石黃紅壤和扁石黃紅土兩個土屬,扁石黃紅壤為自然土壤,土種為中層黃石黃紅壤,是林業生產基地。頒布地形較緩,土層較厚,水濕條件好,適宜林木生長。扁石黃紅土屬是本鎮的耕作土壤,以種植茶葉為主,旱糧、蔬菜等作物次之,封保水保肥性能好。

氣候

氣候溫暖濕潤,年平 均溫度15.2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2100毫米,無霜期270天左右。北部山區氣候乾燥,南部山區高寒陰濕。。

自然資源

植被類型

該土植被以針闊混交林、用材林和薪炭林為主.主要有松杉,櫟類、楓、映山紅楝木和蕨類及草本植物等。
木類
本鎮最常見的樹種是杉木和松樹,常見樹種尚有楊、柳、 楓、栗、柏、樟、槐、梓、桐、桑、榆、楝、柘、櫟、檫、構(亦稱 櫧)、棠、漆、裨(即漆柿)、黃檀、烏桕、油茶、棕櫚、苦櫧、香椿、 臭椿(亦稱樗)、山蒼子等。 竹類
常見的為毛竹、水竹,還有苦竹、紫竹、箬竹、斑竹、羅 漢竹等。 ’ .
花卉類
常見花卉有梅、蘭、菊、桂、蓮、葵、牡丹、杜鵑、月 季、玫瑰、山茶、薔薇、海棠、芙蓉、芍藥、玉蘭、郁李、木槿、繡球、含笑、風仙、水仙、紫荊、雞冠、紫薇、玉簪、酴醵:百合、吊 蘭、瑞香、麥冬、木蘭、文竹、石竹、石蒜、萱草、金桔、佛手、碧 桃、牽牛、忍冬(亦稱金銀花)、梔子、子午蓮、噴雪花(亦稱珍珠 花7、半枝蓮、一串紅、紫羅蘭、美人蕉、虞美人、雁來紅、剪秋蘿、 吉祥草.含羞草、南天竹、萬年青、夜來香等。 果品類
本鎮果類有梅、桃、李、杏、梨、柿、棗、栗、柑桔、 枇杷、葡萄、石榴、銀杏、枸櫞(又稱香櫞)、櫻桃、木瓜、‘櫧實、林 檎(ep花紅)、獼猴桃(亦稱陽桃、羊桃)等。
藥用類 本鎮藥用植物資源豐富,主要品種有天麻t黃精、杜 仲、厚朴、玉竹、仙芳、黃蓮、貝母、石斛,前胡、茯苓,葛根、合 歡、木香、魔芋等j ’

礦產

鎮西曾有輝銻礦,儲量2610噸,主要礦脈已於1959年采完。小坑 塢有瓷石礦,青蘿塢有紅石礦,雙河口有青石礦。

人口數據

到2010年,有人口32231人,其中農業人口達5984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區域總人口33945人,男17307人,女16638人。家庭戶10914戶,家庭戶總人口32136人,家庭戶男16114人,家庭戶女16022人。0-14歲兒童總6952人,男3609人,女3343人;15-64歲成人總24479人,男12458,女12021人;65歲以上老人總2514,男1240,女1274。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9786人。

旅遊

閶江雙橋

祁門城東的閶江之上,相距僅250米左右,並立著兩座古橋,上橋叫平政橋,下橋名仁濟橋。閶江雙橋也被人們稱為閶江雙虹,是祁門唯一入選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的古蹟。據考,雙橋歷史悠久,平政橋至少在南宋末年就有了,當時為梁式結構,後傾圮。明嘉靖29年(1550)在舊址上重建為拱式。仁濟橋建於明嘉靖9年(1530)。均為五拱石橋,平政橋長78米,仁濟橋長79.4米,寬各7米。兩橋各有4個橋垛,橋垛上首象航船的船頭,既美觀大方又可有效減緩水流衝擊。其造型、結構、風采基本相似,甚至連做橋的數千塊橋石都象從一個模子裡脫出來似的,猶如一對孿生兄弟。閶江為古代祁門南下經鄱陽湖通向吳楚的主要通道,當年雙橋一帶為縣城碼頭所在。“雙橋夜月”為祁門十二景之首。
由於時代的變遷,平政橋經過重修,加以鋼筋水泥結構,成為一座公路橋,舊貌換新顏。仁濟橋仍保持原貌,藤蘿雜草爬滿橋身,在巨大的橋垛上,甚至長出了枇杷等樹木。在下橋不遠處又建了一座公路橋。

文峰塔

文峰塔位於城南鳳凰山上,明萬曆32年(1604),由知縣李希泌倡建。塔體呈六邊形,5層磚石結構,高33.5米,底層直徑7.3米,內有石階盤旋而上,塔頂是鐵制寶葫蘆,塔檐懸有風鈴。登上文峰塔,祁城山光水色,盡收眼底,古人稱為“塔巒高眺”,是梅城十二景之一。塔下山坳中,原有寺院,解放後拆毀。又建起一禪院,重新燃起香火。

古村落

徽州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築是燦爛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座落在祁門縣城北路10來里處的六都村就是一座有名的古村落,屬祁山鎮,原名善和里,建村於唐,為程姓世居之地。該村歷史悠久,文風昌盛,歷代文人墨客輩出,史上高官顯宦不少。村莊座北朝南,背山面水,三山環抱。正北竇山,恰如靠背,托住村莊。村前有水叫和溪,西入東出,呈“S”形繞村前緩緩流過,曾有著名的“和溪十景”。村中古蹟眾多,進村處有座“和溪橋”,此橋始建於明弘治7年(1494),清同治元年(1862)傾圮,同治4年重建。

世美坊

世美坊,座落在村前和溪河畔,為四柱三間三樓的磚坊,嵌有磚雕,是六都村進出的總大門,為六都現存三座牌坊之一。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1998年冬村民們集資作了修繕,但仍需還其原貌,以便更好地體現古村落的古樸風貌。

桂林坊

桂林坊,座落於世美坊東側,為舉人程文立。門樓式石坊,坊上鐫有“丁酉舉人山東新泰縣教諭程文”字樣,牌坊高5米,寬3米許,上層鐫有“桂林”(古時鄉試按例在農曆八月舉行,正逢桂花盛開之時,考中稱折桂,因以“桂林”指鄉試)。因六都村人程文於桂花盛開時中鄉試而得名,此坊尚存,但塌損嚴重,亟待修葺和遷址。

承恩堂

承恩堂,原名永安堂,為仁山門祖程彌壽舊居,建於明初,成化二十一年(1485),後因隆慶年間明穆宗二弟鄭王朱璽賜書“承恩”而改名,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6柱5間,祠堂大門前雕刻著木製門坊,均是回字紋和萬字紋淺浮雕,這是徽州木雕中的最高工藝,非常珍貴。祠堂門前的石獅也是徽州鮮見的石雕珍品,由此可見其建築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解放後,額匾盡毀,雜草橫生,屋架因漏雨多處朽爛坍塌,木構件腐朽不堪,局部倒塌,一片破敗不堪的景象。曾多次小修,重製祠匾,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本縣人方紹武題寫匾額:“承恩堂”,已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憲伯坊

憲伯坊,為明正德三年(1508)進士、四川按察使程昌的功德坊。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是祁門縣現存惟一的一座大型石坊,彌足珍貴,已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座石坊高8.8米,寬7.16米,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正面上坊刻有“大憲伯”三字(古時,按察使負責提點刑獄公事,又稱“憲臣”,“伯”是一種尊稱),下坊橫額為“四川按察使程昌”的楷書刻字,背面上下額分別刻“縷衣”、“戊辰進士程昌”字樣。兩邊上中二層嵌有鏤空浮雕,生動細膩。整個石坊氣勢雄偉,古樸豪放。牌坊採用紫砂石築成,坊體左右兩間的上下兩層均嵌有鏤空浮雕,坊額及檐下翼拱上細刻有龍鳳花鳥圖案。古橋古坊緊密相連,未及進村,便讓人感受到村子的悠久文化底蘊。

經濟發展

綜述

祁門縣祁山鎮根據區域優勢和市場需求,引導和鼓勵農民發展林下種植、養植和旅遊產業,實現生態保護與農民增收雙贏的目標。到2010年引導全鎮三個產業的結構比例調整為15:45:40。
祁山鎮祁山鎮

第一產業

農民人均收入2549元,農民人均負擔20.3元,占上年人均收入的0.79%。1984年,產糧3.17萬擔,產茶1 435 擔,產菜45 500擔,有大牧畜154口,生 豬1 127頭,人均收入384.68元。1990·年糧食總產4550.6噸,工農業總產值395.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3元今年上半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00多元。有機茶的開發為當地茶農帶來了機遇,原來戶均900元的茶葉收益發展到目前7000元。

第二產業

祁山鎮財政、鄉企等綜合實力一直位於全縣榜首,進入全市十強行列。1998年財政收入突破了千元大關,達到1082萬元,比1995年增長223.1%。祁山鎮現有鎮辦企業11個,村辦企業15個,主要產品涉及有色金屬、精細化工、電器、建材建築、輕工等行業。98年全鎮鄉鎮企業營業收入達2.3億元,完成利稅總額1030萬元。目前,該鎮有2000多農民在家門口企業上班,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
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98年底,註冊登記戶數達到4541戶,從業人員超過6000人,上交稅金777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祁山鎮堅持兩個文明一齊抓,精神文明建設更加深入。有中學1所,國小14所,在校師生1800多人。全鎮國小入學率保持100%,輟學率為零。
‘建國前,鎮有國中、國小各1所,學生300餘人,現有完中2所,學生2 515人, 國小23所,幼稚園4所,學生2 647人, 有鎮辦醫院1所,醫務人員20人。

生活

全鎮開通了農村調頻廣播,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鎮村兩級標準化計生服務所(室)建成使用,計生工作保持全縣先進水平。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有新的起色,逐步向城郊和農村延伸,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邁上新的台階,通過市“創模”驗收。

社會保障

集體經濟的發展給造福百姓提供了物質基礎,自08年以來,該村每年從集體收入中拿出一定資金,補助給本村貧困村民和老年村民,其中貧困村民每人每年補助300元,50至59歲村民每人200元,60至69歲村民每人300元,70至79歲村民每人400元,80歲以上村民每人500元,同時還先後投資10餘萬元,鋪設村內水泥路3000米,加固病險水庫兩座,建造垃圾池10個,安裝路燈48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